广东一个姓馀的名人

  • 姓馀的名人?

    馀善(东越).馀祭(春秋吴国).馀眛(春秋吴国) 馀昭元(晋).馀良(唐).馀懃(唐)馀深(北宋). 馀端礼(南宋)馀齐民(南朝宋)馀天锡(北宋) 馀靖(北宋).馀玠(南宋)馀复(南宋)馀阙(元) 馀有丁(明)馀继登(明)馀煌(明)馀祥(明).馀子俊(明) 馀正健(清)馀国柱(清)馀日清(晚清)馀朝贵(清) 馀栋臣(清)馀甸(清)馀象斗(明)馀应桂(明)馀曰德(明)馀懋学(明). 馀怀(清)..馀三胜.馀紫云.馀叔巖(清)馀洪元(清末民初) 馀昭常(清末)馀联沅(晚清)

  • 历史上姓馀的名人有哪些

    姓馀的历史名人 馀栋臣: 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教士,影响30馀县,震动朝野。 馀象斗: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着者和刊行者,经他编着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馀靖: 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着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着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馀靖即为“八贤”之一。 馀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依附蔡京,结为死党,蔡京之阴谋诡计多出自馀深,后虽贵为宰相,但屡遭弹劾。 馀 靖: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名臣,进士及第,通晓契丹语,曾三次使辽,在南海为帅十年,不载一物归,官至工部尚书,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英宗念其辅先皇有功,諡号“襄”,后人称他为馀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他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后人建风采楼、以风采为路名纪念他。着有《武溪集》等。 馀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依附蔡京,结为死党,蔡京之阴谋诡计多出自馀深,后虽贵为宰相,位屡遭弹劾。 馀 阙: 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监察御史(先祖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属甘肃省),曾任都元帅,与红巾军相拒数年,着有《青阳集》。 馀 怀: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学家,诗文为王士祯等推许,有《味外轩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词》及笔记《板桥杂记》。 馀 集: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画家。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善写山水,兼长画卉禽鸟,无不入妙,尤工仕女,有《秋室集》。 馀 非: 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宣传员,师政治部组织干事、青年科科长,团宣传队长、俱乐部主任,红四方面军前总政治部文娱科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治委员,旅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守卫黄河和山西等地的游击战以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副政治委员、处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处长、西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等职。他发扬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和指导部队建设,为加强空军部队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党的七大候补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馀 明: 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原名馀嗣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特务队队员、光山县便衣队指导员、鄂东北叁路游击师手枪队指导员、鄂东北独立团手枪队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叁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9团连指导员、7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师4旅12团政委、6旅16团政委、第七师1......馀下全文>>

  • 现代的姓馀的名人有哪些

    馀秋雨 现代著名散文家;馀光中 著名诗人;馀华 现代著名作家;馀秋里:曾任国务院副总理。

  • 姓馀在中国历史做大官

    馀昭元 字君章,生于东汉三国时的中后期,魏国人;卒年不清,大约在西晋惠帝时。其先祖在东汉为官。馀昭元骁勇善战,他东征西伐,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武帝司马炎封镇海大将军。昭元公为司马氏夺取曹魏江山,统一全国,建立西晋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敕赐姓佘。是佘姓公认的得姓始祖之一。 馀良 长茅馀氏始祖。良公,字宁仲,约生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甲戌,卒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壬子,享年九旬有八,唐敬宗宝历丙午进士,初任分林县宰,德政彪炳,转迁洪州刺史,理狱辄活数千人,封工部侍郎,后封工部尚书未任。宋时又赠刑、礼二部尚书。馀氏后人多杰出,“两门六太守,四代十尚书”,“九子同登龙虎榜”等成为馀氏美谈。 馀懃 (681-753年)字南涧,江西馀干大慈南乡(今馀干古埠南塘村)人。历任节度使、左厢兵马使、持节刺史、工部尚书兼御使大夫,最后勳封上柱国。馀懃从小天资聪颖,学习刻苦。传说他在深夜读书时为了防止打瞌睡,常以牧童的独脚凳作坐具。每当睡意袭来,独脚凳失去平衡,把他摔醒,便继续发愤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一说是神龙二年)馀懃考中进士,次年,馀懃任饶州右教练使,寻访山水时来到馀干大慈乡南塘一带,发现此地层峦曲水,修竹茂林,风景优美,便决定在此定居。馀懃居官期间,清正廉明,体恤民情,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深受百姓的敬仰。 天宝四年(745年),馀懃年迈不仕,以玄宗所赐安车轻骑,遍游天下,后回到馀干南塘。南塘附近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当时有所谓“八景”,分别为:前溪夜月,掩映双桥,东岭朝曦,南山横瑟,北陂部鼓,梵阁鸣钟,高石悬巖,洞门鸟噪。馀懃曾写下《咏南塘八景》一诗: 南塘胜地古今称,古樟乔枝耸翠青。 铁岭朝云云淡淡,金山夜月月明明。 鸡笼精舍回光影,龙窟香泉水吐清。 黄畈农歌时作息,青岗伐木斧丁丁。 据《南塘馀氏宗谱》载,天宝年间,杜甫曾来馀干探望馀懃,并一同游览观赏当地的美丽田园风光。 馀深 (约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时期罗源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位太宰(副宰相),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一生两次封相。《宋史》、《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罗源县志》皆有传。名列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宰相全传》中。他因由奸臣蔡京引荐,故多遭时人非议,如《宋史》。但后人多给辩解,到了明朝的《大明一统志》就将他列入“人物传”中,并称其忠谏。 馀靖 (1000~1064)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着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着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馀靖即为“八贤”之一。 馀端礼 (1135~1201)衢州龙游(今浙江省衢县)人,南宋宰相。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知湖州乌程县,孝宗召为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太常少卿,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绍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与赵汝愚共赞宁宗即位,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庆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迁左丞相,寻出判隆兴府,改判潭州,移庆元,复为潭帅。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见《诚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馀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八有传。 馀玠 (?~1253)字义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侨居蕲州(治......馀下全文>>

  • 姓馀的名人,男的,三个字的,其他都忘了,希望有人能写出他的名字

    馀则成

  • 姓“宁”的名人有哪些?

      宁俞:卫国大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武子,贤明忠勤,于卫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当卫成公无道之日,却不避艰险,被孔夫子极口赞美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戚:春秋初期卫国人,修德不用而商贾,宿于齐国的东门之外。有一天,率先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夜出,听到他饭牛扣牛角而歌,从歌词中,知道他的贤德,就命管仲迎拜为齐国的上卿,表现得果然高明,后来还进一步继管仲为齐相,千古垂名。 宁越:战国时中牟人。他家世代种田为生,但他感到种田太辛苦。便问朋友说:“怎样才能免除种田的辛苦?”他的朋友说:“如果你能立志求学,苦读30年,就不用再种田了。”他说:“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不休息,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不睡觉,我苦读15年,应当有所成就。”他刻苦读书15年,因为品学兼优,周成公就聘他为师。终于实现了他的志愿。 宁成:西汉官吏,南阳穰县(今河南省邓县)人。他任济南都尉时,执法严厉。后来任关都尉时,出入关的人都哀叹:“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后辞官回乡经营,果然大富大贵,家族昌盛。 宁玉:元朝将军,能拉强弓,力大过人,为朝廷立功而当大官,他虽是武将,但很有修养,谦虚待人,深受赞扬。 宁原悌:壮族历史上最早的史学家。钦江县人,出生宦海门第,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少年时勤奋好学,才识过人。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会试考取进士,又参加宫廷贤良策试,当时应试者有1000多人,以成绩优异排名第九,朝廷内外为之惊异。武后时授职校书郎,后累次升迁为谏议大夫。唐景云二年(771年),睿宗的两个女儿入道,要为她们建立华丽寺观,原悌以先朝为鉴,上书力谏,睿宗遂纳而停建寺观。在任职期间,积极参与国事谏议,其见解深得睿宗赏识。唐玄宗时,原悌以谏议大夫兼修国史,他胸怀坦荡,秉笔直书。玄宗审阅所修史稿,见直书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的事,便晓喻说:“白马求卿,黄金赎罪,以为如何?”原悌答曰:“周公诛杀管叔、蔡叔,季友鸩杀叔牙,虽然太宗不得已杀掉建成、元吉,这也是他们自取灭亡罢了。”由是得罪玄宗,被罢官还乡。 宁完我:明清之际辽东辽阳(今属辽宁)人,字公甫。天命年间投后金(清),隶汉军正红旗。天聪在文馆办事,建议设六部,为皇太极所采纳。后以好赌被免职。顺治元年(1644年)起用为学士,不久擢弘文院大学士。曾三次任会试主考官,充《明史》、《清太宗实录》总裁官。十年授议政大臣,次年因争权夺利,排陷陈名夏致死。后以年老休退。 宁调元:字仙霞,别号大一。湖南省醛陵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次年创办《洞庭波》杂志(后更名《汉帜》)。萍例醛起义爆发,回国赶往参加,在岳州(今岳阳市)被捕。三年后获释,至北京办《帝国日报》。武昌起义后在两湖从事革命工作。民国元年(1912年)在任上海《民声日报》主编,旋任广东三佛铁路总办。民国2年宋教仁被暗杀,到汉口秘密活动讨袁,被黎元洪逮捕,在武昌遇害。年40岁。有《太一遗书)留世。 宁协万:字楚禅,号邦和,湖南省长沙人。华兴会会员,民国12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国立北平大学教授。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辞去职务,编写史料和法学著作。著有《国际公法》、《最近政治史》、《宁卢讲义录》、《现行国际法》、《西征记事》、《柏林旅次》等。

  • 鸡年姓馀五行缺水的男孩名字

    馀焱炎

  • 最好听的馀姓女孩名字

    馀儿 馀甜 馀希希

  • 姓馀的四字取名宝典

    馀文熙辉 馀文博权 馀文伟尧馀文骏文 馀文俊非 馀文袁洋 馀文锟阳 馀文语巖 馀文轩文 馀文龙琪 馀文一煊 馀文瑞明 馀文彦轩 馀文贺纯 馀文潆文 馀文长然 馀文胥文 馀文天轩 馀文浩鑫 馀文亦豪 馀文桢庆 馀文继豪 馀文少凡 馀文景昊 馀文星凡 馀文明荻 馀文思泰 馀文宇歆 馀文益林 馀文修萱 馀文子晟 馀文灼海 馀文斐典 馀文益睿 馀文铖畅 馀文早月 馀文凡涵 馀文贤熙 馀文禹瑶 馀文柯宸 馀文浩锟 馀文昶霖 馀文乐群 馀文昱航 馀文佳轩 馀文昶瀚 馀文泽峰 馀文乙正 馀文子辔 馀文毅彤

  • 佘误读馀,关于佘姓

    佘[shé]姓,中国姓氏之一,一说由馀变化而来,一说以地名为姓氏。 起源: 相传馀姓为夏禹第三子罕的后代。禹妻涂山女生三子,长曰启,次曰窣,三曰罕。罕就地受封于涂,封馀庆王,罕传位于子馀昶,以国为氏,即姓馀氏,其子孙遂以馀为姓。涂山 今作涂山,古无涂字,皆作涂,与馀字古音同部,去水旁作馀,故为馀姓。馀姓在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初年(公元307年后)因石勒之乱避居睦州(今浙江建德,淳安等地)。 传说东晋明帝(司马昭)太宁元年(公元323年),馀讽仕晋,因避讳改姓,变馀为佘,更姓名为佘顽为得姓始祖。佘顽之子,佘昭元 ,字君章因镇守雁门关有功,封镇海大将军。故今之佘姓多发地:派衍涂山,晋敕雁门,族盛铜陵。 王应麟《姓氏急就篇》:“佘氏,姓苑出南昌,今新安有之,唐佘钦改为馀。” 张澍《姓氏五书》:“古有馀与馀,馀之转音为禅遮切。音蛇。今人妄作佘,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