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由来

  • 朝鲜族冷面的由来

      朝鲜族冷面是东北地区小吃。以它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主要原料有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和士豆淀粉的。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鸡蛋、苹果片、香油等调料。冷面既清凉馥郁,又甜美新鲜。因此,朝鲜族群众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而且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吃冷面。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外,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也都设有朝鲜族冷面馆。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过生日时吃冷面,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了细长的冷面,就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故冷面又名“长寿面”。 更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在后来对冷面做了多方面的改良,有用多种中药熬制后兑冷面汤中。所以在夏季吃冷面,不仅清凉更有解暑作用。   冷面,起源于高丽朝时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朝鲜族冷面,是从十九世纪末随朝鲜族人口迁入传入中国,至今约有150年,是我国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饮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三国交界处,邻近日本海。是我国朝鲜族的最大聚居地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浓郁的人文风情,使延边享誉中外。

  • 朝鲜族仪式有哪些

      社交习俗   朝鲜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朝鲜宾朋重礼仪,表达感情很细腻;   白色他们最崇尚, 喜欢昵爱又珍惜;   性格正直又大方, 态度显得特和气;   尊师敬老有传统, 称呼客人用敬语;   鞠躬问好讲文明, 待人热情结友谊。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朝鲜人在与客人相见时,总要以真挚的微笑来热情迎接客人。见面要礼貌地问候客人“您好!”;送客时还要说“请慢走!”、“祝您一路平安!”或“祝您一路顺风”之类的礼貌敬语。朝鲜人尊老敬老有着良好的民间传统。瞻养老人、敬重老人被视为一种光荣的美德。路遇长辈或上级,要鞠躬、问候,并为长辈或上级让路。   朝鲜民间在元旦的黎明时,传统习惯总要把一些钱塞进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街头。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送走邪恶的魔鬼,迎来福星高照。到黄昏时,人们还要把全家人一年里脱落的头发全部烧掉。据说这可以使四季平安。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享受美味佳肴外,还必定要做一种用糯米、栗子粉、松子、枣泥、蜂蜜等蒸煮成的饭。据说吃了这种饭可使家人兴旺,日子过得甜蜜。   朝鲜人崇拜太阳神,并自称为太阳神的子孙。白色表示太阳光,故他们对白色倍加厚爱。他们昵爱木槿花。由于木槿花鲜艳、美丽,而且实用价值高(白木槿花可充蔬菜,嫩叶可以代茶,茎又可造纸等)。所以深得人们的偏爱。因此,人们都尊其为国花,并视其为民族坚毅不屈的象征。他们对金达莱花也有很深的感情,人们普遍偏爱这种花。认为金达莱象征着繁荣昌盛、幸福永存。   礼节礼仪   朝鲜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习惯以鞠躬并握手为礼。握手时,或双手,或用右手,可女人一般不与男人握手,只是鞠躬致意。他们崇尚尊老敬老的礼仪传统习惯:一般起床后,子女须向父母问安,远行归来须向父母施跪拜礼;父母外出、回归,子女须迎、送并施礼;若遇年长客人临门时,一般父母要率先向来客施跪拜礼,然后令其子女向客人施跪拜礼,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朝鲜礼仪公德   朝鲜族的礼貌道德,以尊老敬客、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互助礼让为主要内容,约束着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在说话有言礼、走路有路礼、吃饭有餐礼、待客有宾礼等。   讲话时晚辈对长辈必用敬语,凡对于比自己年龄稍大一些的熟人也要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用敬语,以示文雅、有礼。对于宾客,即使比

  • 想了解一下中国 延边朝鲜族的由来?听韩国人说 他们是北朝鲜人 是这样吗?

      大体上是这样的。   延边朝鲜族的祖上大多是北朝鲜过来的,他们现在讲的方言就是北朝鲜地带的咸镜道语言,习俗和饮食还有性情和北朝鲜人很接近。   此外,散居在内蒙、黑龙江、吉林地区的朝鲜族的祖上大部分是南朝鲜的。讲的口音和延边的不一样,很多人讲韩国南部的庆尚道方言。沈阳的一些朝鲜族讲北朝鲜平安道方言。   再仔细观察会发现,延边的朝鲜族男人长的不太好看,就像南男北女的俗话,南朝鲜后裔的男生长的帅气的比较多。

  • 天干地支的由来

      这天干地支的由来,有多个版本的传说。其中《渊海子平储说是黄帝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天、十二支。就是说天干地支是上天掉下来的。《三命通会》则说是天皇氏制定了天干地支。呵呵,神话传说不要太较真!但筑坛祀天,方丘礼地的说法比天皇氏制定的说法更接近事实吧!其实吧,黄帝之前的先民己经筑坛祀天,方丘礼地了。那天干就是插在天坛上的十根树干,那地支就是插在方丘上的树支。天干是用来记日用的;地支是用来记月用的。所谓“天有十日;月有十二辰。”并不是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有十二个月亮。而是说记日用十个天干;记月用十二个地支。如何记?那时还没文字的,以前都说是用“结绳记事”法。结绳还得做绳呢!如果直接用树干树支记事岂不更方便?您想渔猎时代的古人,进入茫茫原始深林狩猎,如何进去?如何出来?那时没指南针的!最简单方法莫过于折些树支作记号对吧?再说打猎回来了,打几只猎物“结绳记事”吧!那记事绳卦哪呀?哪天的事呀?卦哪十条天干对吧!也许这才是天干地支的由来吧!

  • 关于 朝鲜族 的节日名言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 杜威

  • 元宵节的由来

      在汉武帝时代,有一位大臣叫东方朔,精通天文地理。一天他到宫中的御花园赏梅,不料却看见一位宫女正要跳井自杀,东方朔连忙上前制止,并问明原委。原来这位宫女叫做「元宵」,家住长安西北,因为进宫後,每逢过节就倍思亲,但又无法出宫去探视亲人,因此愈想愈伤心,才会想要自杀。东方朔知道後,觉得元宵姑娘很可怜,就决定要帮她,并问清楚元宵的家在何处就告辞离去了。第二天,东方朔到了元宵的家中,将情形说了一遍,并告诉他们他的办法......。   几天後,长安城的人民知道东方朔先生在大街上为人们算命,因此纷纷前往,想要让东方朔为自己算算命。没想到,每个人算出来的结果都是正月十五都会遭到火焚身;老百姓听完很害怕,纷纷求东方朔救大家,东方朔说:「正月十五火焚身,就是指那天会有一位其粉色银驴的姑娘,奉只来烧长安城,但只要在正月十三那天,城里的白法老人们都到城西十里铺大道等候,天黑时,那姑娘就会来,只要跪地祈求,全城便可得救。」   果然在正月十三那天来了一位其粉色银驴的年轻女子(其实是元宵的妹妹乔装的),全城的白发老人都求道:「求仙姑不要烧城!」女子说:「我是奉旨烧城的,若玉帝看不见火,岂不怪罪於我!」「这样吧!你们去求你们的皇帝想办法吧!」说完便离去了。第二天,东方朔面见汉武帝,并将人民的心声上奏:「长安在劫,火烧帝厥,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听完也不知如何是好,便请东方朔想办法。东方朔说:「听说火神爱吃汤圆,就叫全城百姓做汤圆供奉,另外,还要京都臣民一起做灯,十五晚上挂满大街小巷,同时燃放烟花爆竹,到时候,满城的红光、火球横飞,这样玉帝就会以为那是长安大火,这样一定能瞒过他。」汉武帝听完大乐道:「先生计策果然是妙计!」东方朔接著说:「皇上圣明,但是皇宫中不宜如此。」武帝说:「这简单,只要那天晚上,让宫中的嫔妃及侍卫都到街上去,混在百姓当中,这样玉帝就不知道要烧谁了!」东方朔又说:「妙极!还有就是听说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十五的晚上让她提著大宫灯,把名字写在上头,在前面开道,臣奉汤圆在後,穿过大街小巷敬奉火神。」武帝:「这事就偏劳先生了。」

  • 年的由来?

      年的由来及传说     农历的正月初一,现称春节,民间俗称『过年』,『年』的原意是指谷物成熟。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年』字,不过写法与今不同,它是由『禾』和『千』两个字加在一起组合成的;这各自的意思很明显,表示谷物累累,收成良好。古书上每将五谷成熟,丰收之年,称为『有年』;大丰收的年分,称为『大有年』。以后,便把谷物的一熟算做一年。到了周代,正是以『年』名岁,一年的开头叫做『岁首』。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主持制定太初历,正式确定每年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太初历实际上是继承了夏历的历法,并采纳了二十四节气,以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所以才叫做『农历』。农历元旦,还有许多别的名称,如:元日、元朔、元正、元辰、正旦、新正、新春、新年等等,都是指一年的开头第一天。民国成立后,正式采用阳历,将每年的1 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元旦改称春节。     关于『年』的起源,除了史书上的记载外,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每到冬天,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欢庆平安。这样代代相传,『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     过年食俗     旧式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开始。我国皂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腊味的种类繁多,举凡腊肠、腊肉、腊鸭、腊鱼、风鸡、风肝等,就算自己家中没有腌制,也一定要买上一两样来应应。景腊肉的吃法可以是蒸熟后切片,或者拌蒜苗、辣椒、或是炒青菜吃。在忙碌的年节里,腊味是最简便而可口的一道年菜。   刚腌过腊味,接下来,就该蒸年糕了。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也有条状的宁波及福州年糕,造型模仿银条;都是以形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北方的许多省份,过年时还要包饺子。虽然饺子早已是普及大江南北的日常点心。但是除夕夜吃的饺子却另有一番特殊的意义。旧时以天干地支来计时,除夕夜亥时一过便交子时,正是新年最新初的时刻,据说这时吃了饺子,表示「开张大吉,万事如意」。又因为此刻正交子时,所以吃饺子谐音「交子(时)」。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尤其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饺子以面粉为皮,馅的内容则是五花八门。传统的作法是以猪、牛、羊肉为馅,搭配大白菜、芹菜、韭菜及萝卜、瓜类等蔬菜。新式的作法,则不拘山珍海味皆可作馅,例如鸡、......余下全文>>

  • 朝鲜族 重要节日

      朝鲜族传统习惯中,较为重要,延续至今的主要有3月3日春游活动和9月9日登高活动。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带着丰盛的食物到山川、公园或风景区野餐,并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除夕节等。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正月初一天亮之后,先向祖先祭祀,而后儿童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向老人和长辈磕头跪拜,祝他们健康长寿。正月十五不论男女老幼食"五谷饭"、喝"开耳酒"。喝"开耳酒"寓意新的一年能够听到更多喜讯。清明和除夕上坟,割草培土修整坟墓,向故人敬酒跪拜以表示哀悼。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是摔跤和跳板。   "9.3"民俗节   1952年9月3日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之日,每年这一天,延边各族人民都有庆祝活动,久而久之已成为全民的一个节日。从1992年开始,在州政府的直接筹划下,这一单一的州庆日逐渐转化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的集庆典活动、文体活动、民族风情展览会、经济贸易洽谈会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节。   六.一节   "六一"节是国际儿童节,但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8.15"老人节   老人节是在龙井市东盛涌乡一个老人协会的倡议下诞生的。盛涌乡座落在帽儿山下的东盛涌盆地,人口中朝鲜族占85%,老年人近2000人。1982年,东盛涌乡的老年人在乡党委的关怀下成立了老年人协会。1984年,老年人想给自己定个节日,经大家商讨,因8月15日,是一年的成熟期,又是抗日胜利纪念日,于是便把这一天定为他们的节日。这样1984年8月15日,老人节就在东盛涌乡诞生了。1986年,延边州委向全州推广,遂成为全州老年人的节日。   节日活动大致有表彰尊老爱幼的模范人物、向老年人祝寿、举办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等几项内容。它既有利于维护老年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正当权益,又促使老年人发挥余热,把朝鲜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一代代传下去。   ——————————————————————————————————   朝鲜族是不错的,仁兄加油吧。

  • 朝鲜族舞蹈的历史起源

      朝鲜族悠久的艺术传统在现、当代得到了进一步发扬。1959年先后成立了中国音乐、舞蹈协会的各延边分会。驰名中外的延边歌舞团已有50年左右的历史,他们出色地创作和表演了大量民族歌舞,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喜爱。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延边残疾人艺术团同样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东北朝鲜族先后成立了东北新兴艺术协会、哈尔滨朝鲜艺术馆、牡丹江市朝鲜族艺术馆等全面负责当地的朝鲜族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积极促进了朝鲜族文化事业的发展。舞蹈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1982年延边人民出版社先后用朝鲜文出版了舞蹈专著《长鼓舞》(李录顺编写)、《顶水舞》(李仁淑编写),推动了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理论研究。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 朝鲜族特色菜有什么?

    鲜族特色菜有什么? 鲜族特色菜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