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节日有哪些

  • 傣族最大的节日是什么

      傣族最大的节日当数泼水节。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传说是很生动的: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元恶不作,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魔王已有11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个姑娘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为免除灾难,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清明节后第7天,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姑娘们泼一次清水,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泼水节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传说归传说,泼水节实力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人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二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约700年,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广泛。   泼水节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赛龙舟、斗鸡、跳孔雀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活动。每年到过泼水节的时候,数以万千的中外旅游者便纷纷云集云南西双版纳、瑞丽等傣族地区,参加和祝福傣族的泼水节。年复一年,泼水节规模越来越大,名扬四海。

  • 傣族有什么节日和习俗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日。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罚     关门节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解复。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月中)。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 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 傣族有哪些节日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关门节和开门节是全年最大的斋赕时期,各地都举行盛大的“赕佛” 活动和隆重的佛教典礼。大家都要按佛规向佛奉献食物、鲜花、经书、衣物和钱币,全社会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活动色彩。泼水节是傣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是傣历新年。在节日里,傣族群众要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娱乐活动,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1、泼水节:傣族新年。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后演为以泼水为戏的节日。相传,古有火魔无恶不作,抢走7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侬香,得知了杀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头发把它勒死。魔头成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起火。姑娘们即挑水相泼,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成泼水节。一说此俗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徒每年此时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恶;年迈者不能下河,子女便为其泼水洗罪。后传入中国傣族地区。     2、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     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佛教活动也不太多,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这时节是傣族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放火花、点火灯、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     3、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人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三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秒之为“关门节”。     进洼活动经历代沿

  • 傣族舞蹈服饰的特点

      服饰特点:上半身是露脐的背心,下半身是窄的长裙。   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   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其美,颇为别致。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普遍有纹身的习俗,作为身体装饰美的组成部分。花纹有虎、豹、象、狮、龙、蛇等动物或经文、八卦、线条等图案。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   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珐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   各地的傣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 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的。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的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每遇河边井旁沐浴之后,身材纤细。苗条的傣族少女,将黑亮的发髻盘于脑后,在紧身短衫和花统裙之间扣上银腰带,亭亭玉立,宛如古典仕女的风韵。

  • 汉族、傣族、苗族、高山族的居住地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风俗、民族服饰、特有的节日 5分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西双版纳境内有景洪坝、勐海坝、勐遮坝、勐笼坝、勐罕坝等,德巨集境内有勐焕坝(芒市)、勐那坝(盈江)、勐卯坝(瑞丽)、勐底坝(梁河)勐婉坝(陇川)等

  • 傣族的乐器

      傣族的器乐较为普遍的有吹奏乐器“毕”、弹拨乐器“玎”以及打击乐器鼓、钹、铓锣等。?     “毕”是吹奏乐器的通称,横笛形的就单称为“毕”,是用竹子做管,管身多数七孔,吹口处有铜质簧片。毕有大毕、小毕、孤毕、对毕、母子毕等,音域大小不同,音色各有差别。     “葫芦笙”也是一种重要吹奏乐器,在葫芦底部插入三枝竹管,中间一管有七孔,按七音阶发出七个音律,另两管发和声。葫芦笙声音悠扬婉转,韵味深长,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吹奏,更令人神思悄然,仿佛身在人间仙境。? 储     有琴弦的乐器傣语都叫“玎”。一种用于弦拉,类似胡琴;一种用于弹拨,类似三弦(但也有四弦的)。玎类乐器,常被男青年用来独奏以自娱。     打击乐器中,象脚鼓最为有名。傣族每个村寨,几乎都有大小不同形制的几套象脚鼓。象脚鼓傣语叫“光”,因形似象脚而得名,鼓身用一段圆木镂空而成,大者五六尺长,小者也有二三尺长。演奏时用拳、掌、指、足交替击打鼓面。象脚鼓通常与铜钹、铓锣相配,构成傣族音乐的打击乐组,鼓点的节奏决定演奏的情绪和速度,鋩锣掌握节拍,铜钹则以其特殊的音色和音高调节合奏气氛,三者融为一体,使傣族打击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 那达慕大会属于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A.蒙古族B.傣族C.回族D.高山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故选:A.

  • 傣族有什么饮食习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chōng] 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参考资料:罚aike.baidu.com/view/4093.htm#6

  • 学了课文,我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在那一天,人们不仅要什么还要什么可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在那一天,人们不仅要互相泼水, 还要敲象脚鼓、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可热闹啦!除此以外,我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 的传统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 简介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 ),西双版纳德巨集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寮国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 傣族人过节日怎么画

      傣族人过节日手抄报制作:   (1)介绍傣族人的节日。傣族人过的是什么特殊节日?是不是火把节?是不是泼水节?是不是万圣节?又或者是愚人节呢?要说出傣族过的特殊节日是什么。   (2)傣族人节日的内容。他们过的节日的内容是什么?穿着草裙围着火堆跳舞吗?互相拿水泼对方吗?扮成鬼吓唬人吗?做恶作剧吗?要介绍出傣族人节日的内容。   (3)傣族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吉祥吗?为了好看吗?要说清楚傣族人做这些内容的寓意哦。   (4)总结文中中心内容和重点的内容。     建议:   (1)补充一些装饰。如:傣族人、水盆、屋子等。   (2)注意画面的排版,不要太乱,让人看的不舒服。   (3)不要让装饰挡住文字内容,轻重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