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贴春联

  • 梦见要过年了准备贴春联

      这个很正常,谁都想早些放假回家团聚,毕竟平时都比较忙,谁不想清闲喜庆的歇歇呢!

  • 为什么,过年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呢,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另一种说法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

  • 梦见过年贴春联

    梦见过年贴春联:全家吉利幸福的祥兆。

    梦见过年贴春联的案例解析

    网友梦境:我昨晚梦见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在贴春联,什么意思?

    解梦解析:喜兆,梦见贴春联 春联代表红色和喜庆,红色象征兴奋、热情、快乐,红色还渲染了活泼欢快的气氛,红色象征热烈、象征自由,智慧。春联和喜字,福字象征吉祥。

  • 贴春联的习俗由来是什么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   联。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 过年为什么贴窗花

      ** 贴窗花 **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 2008春联有哪些?

      2008鼠年新春联:   鹊语红梅放;鼠年喜气浓   人欢为体健;鼠硕因年丰   鼠为生肖首;春乃岁时先   鼠至调新律;鸡鸣早报春   欣有鼠须笔;喜题燕尾书   新妆鼠嫁女;美景艳迎春   子年春到户;鼠岁喜临门   子时春意闹;鼠岁笑声甜   子为地支首;鼠乃生肖先   子夜松涛劲;鼠年鹊语香   子夜钟声响;鼠年爆竹喧   春光遍草木;佳气满山川   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寒尽桃花嫩;春归柳叶新   笛弄梅花曲;莺啼杨柳风   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   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红梅耐寒霜;明珠不染尘   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   忍中乾坤大;笑里学问多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事业由凡始;道德在躬行   和风吹绿柳;时雨润春苗   春风拂绿柳;灵鼠跳松青   春暖风和日丽;第丰物阜民欢   春草满庭吐秀;百花遍地飘香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丙丁烈焰开新宇;子丑银花兆丰年   丙年有庆猪辞岁;子夜无声鼠报春   才见肥猪财拱户;又迎金鼠福临门   窗花巧剪吉祥鼠;科技尊称致富神   稻菽千重金浪起;春风万里玉梅开   火树银花迎玉鼠;山珍海味列金盘   吉祥鼠报丰收岁;科技花开富裕家   麟角凤毛增国誉;鼠须妙笔点春光   灵鼠跳枝月影晃;春牛耕地谷香飘   年画喜人鼠嫁女;红梅傲雪鹊鸣春   鹊喳梅放春迎户;鼠报年来福满门   鼠无大小名称老;年接尾头岁更新   鼠颖描春成画稿;羊毫触墨舞龙蛇   万千气象开新景;一代风流壮鼠年   万千禽兽尊为子;十二生肖独占先   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占头   宰掉肥猪开美宴;迎来金鼠庆新春   昨夜春风才入户;今朝杨柳半垂堤   花承朝露千枝发;莺感春风百啭鸣   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   穷而有志思壮举;学不自满求创新   燕翻玉剪穿红雨;莺掷金梭破绿烟   晴绿乍添垂柳色;春流时泛落花香   阶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   雨洗杏花红欲滴;日烘杨柳绿初浮   桃花已恨三层浪;玉树长含万里风   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泣桃花万树红   柳眼才舒芳草地;桃腮正晕碧云天   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朵花   一片彩霞迎旭日;万条金缕带春烟   运际升平人共乐;气当和淑鸟知春   几点梅花添逸兴;数声鸟语助吟怀   沾墨才题梅似雪;挥毫又赋柳如烟   珠树自绕千古色;笔花开遍四时春   九天日月开新运;万里笙歌乐太平   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国逢安定百事好;时际芳春万象新   喜看三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杯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   劳动门第春常在;勤俭人家庆有余   春到山乡处处喜;喜临农家院院春   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   槽边不乏千里马;仓内常存万石粮   冬去犹留诗意在;春来身入画图中   春雨晓风花开五色;鼠须麟角力扫千军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门对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   雪花献瑞五龙鳞甲飞大地;绿酒添欢家人父子庆丰年   雪花献瑞玉龙飞起三百万;绿酒添欢金鼠报来十二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花开   横批:喜迎新春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 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

  • 过年为什么叫过年?

      过年为什么叫过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梗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 春联讲究什么

      1.挂春联有讲究:     过了春节春联也不随便揭下来,而且贴得越牢越好,最好能够保持一年,来年春节前再贴春联的时候,贴在旧春联的上面。 正确的格式应该是,当你面对门的时候,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因为当中国文字竖着写的时候,应该从右向左读。但是春联的横批是从左向右写的,这也是当代阅读规矩使然。     2.写春联讲究     春联应该讲求个性化,应该把自己的感受、喜好、自己家的特点和期望都写进去。比如某家院子里有棵桃树,另一家院子里有颗枣树,都可以把这些写到春联里。写春联的时候还要注意,“绝”、“死”、“亡”等字是绝对不要出现的,而且同音字也不要出现。   春联讲究左右对仗,句式工整,压韵,取义吉祥,上下联和谐,横批总领.一般用红色做底色。

  •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您好!   据我所知,   新春伊始,春节将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可以说,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这是因为春节源于我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春联便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运而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我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人们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有人又称春联为对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种。众多的对联还包括祝贺新婚嫁娶,新屋落成,乔迁志禧,生日寿辰和其他喜庆节日,还有悼念已故亲友的挽联和孝联等。而春联则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又最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它与鞭炮,喜筵相随,为人们的喜庆节日平添几分欢乐和吉祥。应该说,古人对春联的内容和形式颇有研究。因为春联的格式起源于我国的古典诗词,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象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应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墨写,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既高深又典雅的艺术创作。   然而对联发展到今天,随着白话文和大众文化的普及,现在人们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种严格的律诗般的字句对仗原则,但一副象样的对联至少应在选字用词上讲求对等,即字数与词类应求相对。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求上下联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词组相对等排列有序,而在声调上至少应求每个上下联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对。如一般上联末字为仄声(即汉语拼音第三,四声),则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即汉语拼音第一,二声)。这应该是创作对联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就不称其为对联了,至少是不规范的对联。新春佳节之际,当你访亲会友或漫步大街小巷,趁着雅兴留意欣赏张贴在各家各户的新春联,于字斟句酌与领略其意之中确实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倘若你有心玩味并吟诵其中的妙联佳句,这无异于一种别有雅趣的艺术欣赏。因为当你看到和读到那些堪称绝妙的春联并加以品评的过程,这本身就是提高你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有益尝试。我还记得很早以前南昌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联林珍奇》,其中汇集了不少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妙联佳作,可谓〃佳联佳绝句,妙语妙诗章。〃   据说新中国诞生时有人曾作联庆祝:〃北京重庆成都,西安南宁长春。〃作者巧用我国六大城市名称成联,但细细品味却觉得不甚贴切。请看此上联中的〃重庆〃是作为动词之意,且〃成都〃与〃长春〃的词义亦不对等,再则上下联末字同为平声。严格说来,此联乃美中不足矣!   闻说又有人用江西省八个地名巧作对联:〃新建石城万年万载,永修铜鼓乐平乐安。〃则注重了字,词的义,音相对。此不失为绝妙之佳联。笔者早年曾在瓷都景德镇看到一副好春联:〃三阳开泰光照日月,青花梧桐香飘春秋。〃此联中的〃三阳开泰〃与〃青花梧桐〃同系景德镇的传统艺术名瓷,而上下联的〃光照日月〃又与〃香飘春秋〃在字,词的义,音上   巧妙相对。说明此联作者是深谙古人作联之道的。   我有一位朋友前年于某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他的文学功底不浅,尤擅长吟诗绘画。我记得有一次去他家做客,看到他的书房里挂着他的一幅新作国画,上面有他题写的一副配画对联:〃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画,屋内红袖添香夜读书〃,其中诗情画意引人入胜。那年春节时他于踌躇满志中作联自赏:〃三载寒窗拂扫冬雪遍地,......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