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与月份

  • 天干地支计年份月份和日期如何定的?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余下全文>>

  • 天干地支月份对照表从什么时候开始

      从立春开始,小寒结束。

  • 天干地支的月份和时辰怎么计算

      干支纪年法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盯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 天干地支怎么对应五行

      天干与五行——   1、甲为栋梁之木,乙为花果之木,甲乙东方木。   2、丙为太阳之火,丁为灯烛之火,丙丁南方火。   3、戊为城墙之土,己为田园之土,戊己中央土。   4、庚为斧钺之金,辛为首饰之金,庚辛西方金。   5、壬为江河之水,癸为雨露之水,壬癸北方水。   地支与五行——   1、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2、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3、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4、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5、辰(龙)、戌(犬)属阳土,中央;   6、丑(牛)、未(羊)属阴土,中央。   

  • 天干地支各是什么?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来源】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

  • 天干地支对应

      这些只是天干地支的别称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记“年、月、日、时”,但有时也用其别称     天干     甲:阏逢,(è féng)   乙:旃蒙, (zhān méng)   丙:柔兆, (róu zhào)   丁:强圉, (qiáng yǔ)   戊:著雍, (zhe yōng)   己:屠维, (tú wéi)   庚:上章, (shàng zhāng)   辛:重光, (chóng guāng)   壬:玄黓, (xuán yì)   癸:昭阳。(zhāo yáng)     地支   子:困敦, (kùn dūn)   丑:赤奋若, (chì fèn ruò)   寅:摄提格, (shè tí gé)   卯:单阏, (dān è)   辰:执徐, (zhí xú)   巳:大荒落, (dà huāng luò)   午:敦牂, (dūn zāng)   未:协洽, (xié qià)   申:涒滩, (tūn tān)   酉:作噩, (zuò è)   戌:阉茂, (yān mào)   亥:大渊献。(dà yuān xiàn)     关于十天干的引证     甲   焉逢yān fénɡ   十干纪年法,太岁在甲之名。《史记·历书》:“ 太初 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 司马贞索隐:“焉逢,《汉书》作‘阏逢’。”《史记·历书》:“焉逢困敦三年。” 司马贞 索隐:“焉逢,甲也。”     乙   端蒙   duān ménɡ   古代历法中岁星在“乙”的称呼。《史记·历书》:“端蒙单阏二年。” 司马贞 索隐:“端蒙,乙也。《尔雅》作“旃蒙”。” 清冯桂芬《程楞香中丞六十寿序》:“端蒙蝉嫣之岁,日在翼,将迁於寿星之次。”     丙   游兆   yóu zhào   亦作“ 游桃 ”。天干中“丙”的别名。《史记·历书》:“游兆执徐三年。” 司马贞索隐:“游兆,景也。《尔雅》作‘柔兆’;执徐,辰也。” 张守节 正义:“丙辰岁也。”按,景代“丙”字, 唐 人避 高祖 父 李昞讳所改。《史记·历书》:“游兆摄提格 征和 元年。” 裴駰集解引 徐广 曰:“作‘游桃’。” 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艺术·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跋》:“ 光绪游桃之岁涂月,同年孙叔茀吏部持此本过余,属为审定。”     丁   强圉   qiánɡ yǔ(疆梧)   亦作“ 强圉 ”。   天干第四位丁的别称。用以纪年。《淮南子·天文训》:“大荒落之岁,岁有小兵,蚕小登,麦昌,菽疾,民食二升,巳在丁,曰强圉。” 高诱注:“在丁,言万物刚盛,故曰强圉也。”《宋史·律历志三》:“陛下履极当强圉之岁,握符在作噩之春。”按,“作噩”是十二地支中“酉”的别称。真宗登极在丁酉年(公元997年)。     戊   徒维(徒维)   tú wéi   岁阳名,天干中戊的别称。《史记·历书》:“徒维敦牂 天汉 元年。” 司马贞 索隐:“徒维,戊也。”     己   祝犁   zhù lí   古时以干支纪年,十干中的己称屠维,又称祝犁。《史记·历书》:“祝犁协洽二年。” 司马贞 索隐:“祝犁,己也。协洽,未也。”     庚   商横   shānɡ hénɡ   十干中“庚”的别称。《史记·历书》:“商横涒滩三年。” 司马贞 索隐:“商横,庚也。《尔雅》作上章。”按,涒滩为申,即庚申三年。参见“ 上章 ”。     辛   昭阳   zhāo yánɡ   《史记》与《尔雅》记载不同,后者称做“重光”。     壬   横艾   hénɡ ài   岁星纪年法中的岁阳名。指太岁在壬之年。《史记·历书》:“横艾淹茂, 太始 元年。” 司马贞索隐:“横艾,壬也。《尔雅哗作‘玄黓’。淹茂,戌也。” 张守节 正义:“ 太始 元年,壬戌岁也。”     癸   尚章   shànɡ zhānɡ   岁阳名。岁阳在癸曰尚章,因亦为十干中癸的别称。《......余下全文>>

  • 古代用天干地支表示月份,是怎么算的? 20分

      十天干,十二地支,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共计六十组,所以我国古代历法六十年为一甲子,就是一轮回   至于节气算法太复杂,直接百度呗

  • 今天是什么天干地支

      今天是公历2016年8月4日,天干地支是丙申年, 乙未月, 戊午日。   "公历2016-8-4"查询信息如下:   公历:2016年8月4日星期四狮子座   农历:猴年 七月 初二日   四柱:丙申 乙未 戊午   节气:中伏第9天   生诞:   二十八宿:轸   甲子纳音:天上火   距离今日:还有0天

  • 十二生肖的天干地支读音

      十二生肖的天干地支读音   十二生肖的天干地支读音如下: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jiǎ 、yǐ 、bǐng 、dīng 、wù 、jǐ 、gēng 、xīn 、rén 、guǐ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zǐ 、chǒu 、yín 、mǎo 、chén 、sì 、wǔ 、wèi 、shēn 、yǒu 、xū 、hài

  • 算天干地支!我是1988年出生的,按天干地支的演算法,我的天干地支是不是 辰戊 !

    1988年为戊辰年!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甲子 11.甲戌 21.甲申 31.甲午 41.甲辰 51.甲寅 2.乙丑 12.乙亥 22.乙酉 32.乙未 42.乙巳 52.乙卯 3.丙寅 13.丙子 23.丙戌 33.丙申 43.丙午 53.丙辰 4.丁卯 14.丁丑 24.丁亥 34.丁酉 44.丁未 54.丁巳 5.戊辰 15.戊寅 25.戊子 35.戊戌 45.戊申 55.戊午 6.己巳 16.己卯 26.己丑 36.己亥 46.己酉 56.己未 7.庚午 17.庚辰 27.庚寅 37.庚子 47.庚戌 57.庚申 8.辛未 18.辛巳 28.辛卯 38.辛丑 48.辛亥 58.辛酉 9.壬申 19.壬午 29.壬辰 39.壬寅 49.壬子 59.壬戌 10.癸酉 20.癸未 30.癸巳 40.癸卯 50.癸丑 60.癸亥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十天干;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这样把天干、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共有六十个组合。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复始,回圈下去。例如1929年为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 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馀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表便得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干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馀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馀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