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邱的历史名人

  • 方姓的历史名人

      方 回: 尧时的仙人. 汉>中介绍: 方回者,尧时隐人也。尧聘以为闾士。 炼食云母粉。亦与民人有病者隐于五柞山中。 夏启末为宦士,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泥掩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 开路神. 门神.   方 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名望如日中天. 恭贺用语"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 生前未仕, 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 身后识方干", 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 太: 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 .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 訚: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 腊:古徽州人. 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后战败被俘,英勇就义。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学家, 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 岳: 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余下全文>>

  • 别姓的历史名人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巴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

  • 向姓的历史名人

      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建炎初年任淮宁知府。金人犯境,子韶亲率兵丁和家族子弟守城。城陷落后,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向敏中949年-1020年),字常之,开封人。父向瑀,担任汉符离令。历官工部郎中等,真宗朝拜右仆射。宋真宗咸平四年,拜同平章事。门阑寂然,宴饮不备。帝说:“敏中大耐官职!”咸平五年,复拜相。晚年买薛居正的宅院,又与张贤齐争娶左领军卫将军薛惟吉遗孀柴氏,被指责“洁之操蔑闻”,贬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卒于天禧三年,年七十二,皇帝为此废朝三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简。 著有文集十五卷。 土家族 籍贯:湖南省龙山县 2014年创办“错软网”,活跃于SEO领域。

  • 言姓的历史名人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十一世。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地区。吴 郡: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南朝陈国时期,改吴郡为吴州。隋朝灭南朝陈国之后,再改吴州为苏州,吴地始有苏州之称,并一直沿袭至今。另外,在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在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有一个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区)。 汝南堂:以望立堂。吴郡堂:以望立堂。

  • 姓邱男孩怎么取名

      邱俊博,99分俊:英敏之才,上下敦睦,中年成功隆昌,出外吉祥,名利双收。博:智勇双全,多才巧智,中年奔波,晚年隆昌。朋友,在这提供一个参考。不过因时间关系,肯定是不能完全结合八字五行、取名与生肖、易经卦象以及姓名学五格数理、三才搭配来进行专业取名的,因为那最少都要几个小时才能取好。下面有本人提供的一点多年取名心得《取名必读》,可以作为你在这选择名字的一些参考要素。其次提醒在这提问取名的朋友,如果需要真正专业的取名,必需要提供以下资料:一、宝宝出生的年月日时,并注明阳历或者农历,方便结合八字五行取名;二、宝宝的姓、和性别,因为五格、三才要结合姓才能搭配好,而提供性别是为了做到取的名字男女有别,同时男孩和女孩的笔画搭配也是不一样的;三、宝宝长辈在用的字,也就是他(她)不能重名的字,这样网友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尽量做到不重名。四、如果要讲究真太阳时,还要提供出生地,到县就行。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我联系。敬请采纳为盼!《取名必读》:一、排出八字,分析命局旺衰,确定用神是取名之基础。(何为用神?用神就是八字或大运中对自身日干又称命主、元神的旺弱平衡起到最重要作用的那个五行,它对命主起到补偏救助的作用。找准用神扶其过弱,抑其过强将对整个命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神选错补反了不但帮不了人,后果还会更严重,真可谓是害人一生)。二、姓名的天、地、人三才配置要喜相生,而忌相克。如三才配置不好:对基础运和运成功运以及对人生的健康、家庭都有较坏的影响。三、不管取何名字,姓名中五格的数理一定要避开其大凶、大恶之数。五格中人格为主运,地格暗示中年前,总格影响中年后的人生运势,此三格最为重要。并要注意到男女有别。四、名字的单字五行要与用神相吻合以补救先天命局即八字的不足(注:汉字的五行按字形字义和五音十二律划分)。五、姓名的字音要优美上口,避免音调太重。六、姓名中文字的字意要文雅,不可用太俗、太狂、太洋化的名字。七、文字的字形要正,其肥瘦长短、强弱虚实要与先天八字相配合。八、姓名的文字暗示(即字意)要趋吉避凶,决不能用恶死凶亡、克父、欠子、病弱、贫困等凶字。

  • 权姓的历史名人

      权姓名人,汉有辅佐都尉权忠,南北朝有权冀、权会,宋代有副宰相权邦彦。权德舆(759~818),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权会(约500-约575),北朝齐臣。字正理,河间鄚(河北任丘)人。家贫好学,精通诸经。仕齐,初为四门博士。德高学博,拜师求学者甚众。《北史·儒林上》言其“志尚沈雅,动遵礼则”。“性恬静,不慕荣势,耻于左宦。”注《易经》,行于世。权景宣,北周将领。字晖远,天水(今属甘肃)人。少聪颖,晓兵略,为宇文泰所赏识,历任多种要职,久驻荆、湖地区,东御东魏,南略梁邑,所向多捷。初,梁岳阳王萧詧以襄阳归附北周,攻梁元帝于江陵萧詧部叛将杜岸乘虚袭襄阳,他率骑三千助萧詧击败杜岸;又与杨忠攻梁将柳仲礼,拔安陆、随郡。时随州城民吴士英杀刺史黄道玉,他致书于吴,伪称黄氏凶暴该杀,吴接信后率众来归,被执杀。继克应城,朝廷授以并、安、肆、郢、新、应六州诸军事,并州刺史。不久进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为伯,赐邑五百户。唐州田鲁嘉自号豫州伯,勾结齐兵为助;他领兵征讨,俘鲁嘉,以其地为郡。后梁湘东刺史王琳不满陈霸先专权,勾通北周;他致书与之结纳,牵制陈霸先。孝闵帝即位,任他为司宪中大夫,基、鄀、硖、平四州五防诸军事,江陵防主加大将军,转任荆州刺史、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进爵千金郡公。时南朝陈湘州刺史华皎与陈霸先有隙,钦举州附北周;他统水军与华皎俱下夏口。因骄横跋扈,收受贿赂,指挥节度朝令夕改,将士不肯用命,与陈兵始交战,即败北船舰器械损失殆尽。寻卒,赠渭、鄯、河三州刺史,谥“恭”。权武,隋将领。字武挵(nòng),天水(今属甘肃)人。骁勇果断。北周时,父为杨忠部属,战死,武起家开府。隋文帝时,为潭州总管。受岭南部酋贿,生子擅放狱囚。又言法严苛,不可为官。下狱,帝以其父功,免死为民,后复官。炀帝时,位至右屯卫大将军,坐事除名。卒于家。权万纪,唐臣。怀恩从祖。性刚正,好直言。贞观中曾以公事奏劾魏征等。迁齐王府长史,数匡谏李祐过失,因而被杀。权怀恩,唐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高宗时为万年县令,赏罚分明。《旧唐书》称其“为政清肃”。高宗称之为“良吏”。历

  • 崔姓的历史名人

      崔广,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魏初,拜尚书。主曹丕为太子。操贵其公亮,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罚琰为隶,后赐琰死。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诸城)人,三国时曹魏大臣。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崔篆(?~?),西汉安平人。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县)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草圣”的书法家。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安平人,著述颇丰。崔烈(?~192年),东汉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崔州平,名不详,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 汉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徐庶、石韬、孟建皆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崔洪(?~291),字伯良,西晋安平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崔悦,字道儒,清河人。崔林曾孙,崔宏的祖父。刘琨的内侄,刘群、卢谌、温峤的舅表兄弟。卢谌法钟繇,崔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与卢谌俱为刘琨司空从事中郎,后为段末波佐史。没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石虎末崔悦为新平相,为新平郡人所杀。崔浩,清河东武城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今德州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崔鸿,字彦鸾,南北朝时期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崔挺,北魏京师(今河南洛阳)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471-499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清廉,有人曾......余下全文>>

  • 温姓的历史名人

      温姓历代被载入史册的人不胜枚举,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唐代。此期温姓可谓名家辈出,群星璀璨。 温平即己平,古温国立国者。因在夏朝少康帝复国时消灭有穷王过程中建立大功而被封到温国,乃以国为氏称温平。唐代温彦博家族墓志记载: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其后子孙尊他为温姓得姓始祖。温季即郄至。因被封于温地,人称温季。其家族显赫,世代任高职于晋国。在与楚进行的鄢陵之战中,出谋献策,身先士卒,为大败楚军立下汗马功劳,。因功高震主,遭人猜忌,又忠心不避死,是古来少有之忠臣。温疥史书上最早记载的温姓著名人物。汉功臣,封惸侯。汉王四年,在成皋之战中,破曹咎军。后担任燕相。孙温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而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温序(?~30)汉朝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曾任州从事。公元26年(东汉建武二年),受平定北州的骑都尉弓里戍赏识推荐,被汉光武帝越级提拔为御史。温恢(178~223)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并任护羌校尉。温羡太原祁人,汉护羌校尉温序之后。祖温恢,曹魏扬州刺史。父温恭,济南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号“六龙”。温峤(288~329)太原祁人,东晋名臣、名将。博学能文,工书。咸和初为江州刺史,封始安郡公,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卒于平苏峻之乱,终年41岁。温子升(495~547)字鹏举,济阴冤句人,北魏著名文学家,官至中军大将军。他博览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对策高第,补御史。有文集35卷。被誉为“北地三才”之一。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太原祁人,唐代名宦。兄弟三人,俱知名于当世。高祖时,彦宏(?~627)参与机务,官吏部尚书,封黎国公;彦博(573~637)初从幽州总管罗艺,后随罗艺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于阴山苦寒之地,归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宰相),封虞国公;彦将官至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温璋温大雅(彦宏)六世孙,唐代官吏。以父荫累官大理丞,擢邠宁节度使转京兆尹,为政严明,后为直谏贬振州司马。温庭筠(约801~866)太原祁人,温彦博裔孙,唐代词人和诗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作赋八叉手而成,时称温八叉。精通音律,诗词风格浓艳,词藻华丽,多写闺情,乃花间派鼻祖。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及《金荃集》。温仲舒(?~1010)河南人。北宋太平兴国二年进士。曾任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刑部尚书,知审官院,户部尚书等职。大中祥符三年,判昭文馆大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温日观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末元初画家。僧人,法名子温。善草书,喜画葡萄,须梗枝叶,皆草书法,时人以温葡萄称之。传世《葡萄图》流入日本。温纯(1539~1607)陕西省三原人,明代名臣。官左都御史,倡诸大臣伏阶泣请皇帝罢矿税,清白奉公,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温新、温秀河南洛阳人,明代官吏、诗人。兄温新官户部主事,精于诗;弟温秀亦善诗,官知襄阳府同知。温体仁(1573~1639)浙江省乌程(今湖州)人,明代宰相。进士及第,历任编修、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崇祯四年入阁,不久升为首辅。其为相八年,崇祯对其恩崇无比,而温对上一味迎合,对下严厉刻薄,几无政绩。温璜(1585~1645)明代崇祯年间的进士,官徽州府推官,以后起兵拒京师,城破,他全家殉难,他自刎,一日后复活;又绝食五日;后手抉其创而死。义震一时。其母陆氏训言由温璜笔录而成《温氏家训》,世人重之,被收入《四库全书》。温达(?~1715)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宰相。历任陕西道御史、镶黄旗管旗大臣、内阁学士、户部侍郎、......余下全文>>

  • 但姓的来源及姓但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但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源流繁多,正宗一支,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二十一位,以南阳、开封、燕山为郡望,宗支称“南阳世家”。但姓早期居住于陕西一带,汉时已因仕宦等原因迁居于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并在河南宛县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阳郡为郡望。唐宋以后,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西至甘肃、宁夏,北至辽宁、吉林,南至四川、广东,东至山东、江苏,都有但氏家族踪。但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 姓余的历史名人

      余深:福州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依附蔡京,结为死党,蔡京之阴谋诡计多出自余深,后虽贵为宰相,但屡遭弹劾。余靖: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北宋名臣,进士及第,通晓契丹语,曾三次使辽,在南海为帅十年,不载一物归,官至工部尚书,有《武溪集》。余允文: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读书精研正学,见司马光等对孟子有毁词,作《尊孟辩》以应。余端礼: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县)人,南宋宰相。曾与赵汝愚共同商请太皇太后垂帘,策立了嘉王赵扩,一一九六年正式任左丞相。余阙: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元代监察御史(先祖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属甘肃),曾任都元帅,与红巾军相拒数年,著有《青阳集》。余象斗:建安人,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的编著者和刊行者,其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大宋中兴岳王传》等。余怀:福建莆田人,清代文学家,诗文为王士祯等推许,有《味外轩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词》及笔记《板桥杂记》。余三胜、余叔岩:湖北罗田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余三胜对老生唱腔颇多创造,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其孙余叔岩积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世称“余派”。余重谟:福建将乐人,清代书画家。善飞白,大者如盖,宗朱熹、苏轼法,楷草似祝允明,兼工墨竹,精弈棋,又精古文辞。余集: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画家。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善写山水,兼长画卉禽鸟,无不入妙,尤工仕女,有《秋室集》。余昂霄: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朝画家,举人出身,居官廉洁,善绘事,山水临文征明,有《健松堂集》。余光中:福建永春人,出生于南京,一九四九年赴台,曾赴美留学,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著述甚丰,有《舟子的悲歌》、《五陵少年》、《天狼星》等十几部诗集,散文集有《逍遥游》、《乡的牧神》等,评论集有《掌上雨》。余秋里:江西吉安人,著名政治家,独臂中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