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节

  • 冬至节为什么要吃羊肉

      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冬至这个节气是啥意思。   在中国有一个理论,叫阴阳学说,说整个世界都是由一个叫阴的东西和一个叫阳的东西合在一起构成的。至于阴和阳分别是什么东西,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历代典籍都只能告诉你: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夏天为阳,冬天为阴……   中国又有另一个说法叫盛极而衰,到了冬至这一天,阴气达到了顶点,就一定会往阳气方向转了,所以有“冬至至长”之类的说法。   也就是说,按老祖宗的观点,冬至,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牛逼闪闪的节日!   我们都知道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系统,神仙药也不会吃这一天就能治好病啊,更何况是滋补调养?那又是为什么一定要特别在“冬至”这一天进补呢?   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像一个叫花子在饿得要死的时候,你给他一个馒头会救命;而你请小编吃一顿王石牌红烧肉,小编也最多只是当时小激动一下而已。   所以说,冬至那天的滋补调养对于人体来说,就像馒头之于叫花子,是“救命”般的功效。   那关键的问题来了,你可能会问“滋补调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那为什么一定要选羊肉呢?”   解释这个问题,就必须得回到前文说到的阴阳学说。   把人体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那这一个体也是由阴阳合在一起构成的。“盛极而衰,阴气过剩时,要采阳来补阴,反之亦然”。意思是,人体要保持身体持续健康,就得维持阴阳的平衡。   你可能会说,“我不信阴阳之说,让阴气或者阳气多一点也无妨咯!”   小编就不得不说,你这种想法就真是大错特错了,小编不是研究阴阳学说之人,但是现实生活中阴阳对人体的影响的确很多。   比如常见的,像冬天爱流清鼻涕啊,手足冰凉啊,长冻疮啊等等,我们会讲,流鼻涕是受了感冒,手足冰凉是体寒,长冻疮那是体质原因。但究其根本都是由于体内阴寒之气过剩。   体内的阴寒之气,就好像水一样,放在正常的状态下,就只是水,带给人体的影响也就是些小毛病,而将它放在冰箱里,就会凝聚成了冰块,对人体的影响可就大了。所以阴气重之人,会导致脾胃、心肺不好,更甚至于形成疮、包块、肿瘤。   再讲直白一点,人体内的垃圾主要是靠气血推动来排出,气血喜温而恶寒,阳气不足,体内就像堵塞了的下水道,垃圾到处都是,说不定就在哪里开始郁结起来,人就生病了。   也就是说,在冬至这天气严寒之际,体内阴气至极之时,得补阳啊!   补阳,就得吃羊肉啊!羊肉热量比牛肉要高,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

  • 冬至节的由来与习俗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四、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清代,有的旗人为了消灾祈福。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杀猪祭天。顺便祭“祖宗杆子”(系两、三丈高的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为“刁斗”,斗下悬旗,代表祖先)。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设筵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邀请同僚或挚友在一......余下全文>>

  • 冬至节又称什么节?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台湾,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台湾处于冬季的季节,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 8月9号是什么节

      七夕节(本称乞巧节,七月初七) 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称谓古来已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

  • 六月十日是什么节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   2008年6月10日世界文化遗产日   葡国日、贾梅士日暨葡侨日——葡萄牙的国庆日,   亦为葡萄牙爱国诗人贾梅士的忌日。

  • 十一月十日是什么节

      王源的生日!2000年11月10日是源源诞生日     源源的生日快到了,如果你爱他的话,就转给你所有关于TFBOYS的群,并加上你的名字的最前一个字,一直往后加。让他们看看我们四叶草到底有多强大。 徐,谭,芳 ,文,蓉,婷,萱   童,羽,凯蝶,源,玺,雅,音 ,敏,婷,心,心,俞,达,卢,心

  • 三月八日是什么节?

      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帝国主义企图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扩军备战,保卫世界和平;同时还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领导这次会议的著名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采纳哦

  • 农历正月初一是什么节

      当然是中国传统的春节了呀,嘻嘻喜欢记得采纳(⊙o⊙)哦

  • 2016立冬是什么时候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2016年立冬时间   2016年11月7日 农历 十月初八 星期一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时天气变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   立冬是不是冬至?立冬和冬至的区别是什么?   立冬不是冬至,它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不同节气。   一、时间不同含义不同   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开始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 招财节是什么时候?

      招财节,传统名称“旺运节”“好运节”“财神节”“旺财节”。     古时的招财节指农历十二月二十日   近代在粤语系地区因谐音“要发”,转变成了公历的每年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