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朱姓起源

  • 百家姓黄姓排名

      百家姓排行榜:  王1 李2 张3 刘4 陈5 杨6 黄7 赵8 吴9 周10  徐11孙12马13朱14胡15 郭16何17高18林19罗20  郑21梁22谢23宋24唐25 许26韩27冯28邓29曹30  彭31曾32肖33田34董35 袁36潘37于38蒋39蔡40  余41杜42叶43程44苏45 魏46吕47丁48任49沈50  姚51卢52姜53崔54钟55 谭56陆57汪58范59金60  石61廖62贾63夏64韦65 傅66方67白68邹69孟70  熊71秦72邱73江74尹75 薛76闫77段78雷79侯80  龙81史82陶83黎84贺85 顾86毛87郝88龚89邵90  万91钱92严93覃94武95 戴96莫97孔 98向99汤100  101庞102樊103兰104殷105施106陶107洪108翟109安110颜  111倪112严113牛114温115芦116季117俞118章119鲁120葛  121伍122韦123申124尤125毕126聂127柴128焦129向130柳  131邢132路133岳134齐135沿136梅137莫138庄139辛140管  141祝142左143涂144谷145祁146时147舒148耿149牟150卜  151路152詹153关154苗155凌156费157纪158靳159盛160童  161欧162甄163项164曲165成166游167阳168裴169席170卫  171查172屈173鲍174位175覃176霍177翁178隋179植180甘  181景182薄183单184包185司186柏187宁188柯189阮190桂  191闵192欧阳193解194强195丛196华197车198冉199房200边  201辜202吉203饶204刁205瞿206戚207丘208古209米210池  211滕212晋213苑214邬215臧216畅217宫218来219嵺220苟  221全222褚223廉224简225娄226盖227符228奚229木230穆  231党232燕233郎234邸235冀236谈237姬238屠239连240郜  241晏242栾243郁244商245蒙246计247喻248揭249窦250迟  251宇252敖253糜254鄢255冷256卓257花258仇259艾260蓝  261都262巩263稽264井265练266仲267乐268虞269卞270封  271竺272冼273原274官275衣276楚277佟278栗279匡280宗  281应282台283巫284鞠285僧286桑287荆288谌289银290扬  291明292沙293薄294伏295岑296习297胥298保299和300蔺     黄 应该在第七位。

  • 百家姓氏中有(帅)这个姓吗?

      帅姓   百家姓第476位   岳【帅】缑亢 况後有琴   帅姓出自师姓,为三国末晋初的大司徒、兵曹尚书师昺公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帅”跟“师”字仅有一划之别,如果用以代表中国人的姓氏,虽然读音完全不同,但从历史文献上追源溯流,两姓却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因为帅氏正是师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广韵》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原来出自古代掌乐之官,因为古代掌乐之官曰师,故以官为氏而姓了师氏,传到三国时代,有一位师昺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职,为了要避晋景公的名讳,就将自己的姓改少一横,变成了帅氏,开创了另一个姓氏家族。

  • 百家姓张姓辈分查询

      我在网上找到的,一张姓家谱排序如下:     “敬敦荣基,   宏宝先继,   家传训言,   允宜遵守”

  • 亓姓的起源

      姓氏源流 亓(qí)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复姓丌官氏,为丌官姓所改。据《姓氏寻初都演化成单姓亓。源》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亓,古“其”字,也作“丌(古音 qí 其,今音 jī 姬)”。丌官,即亓官,原先是官名。为古代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当时,笄与亓相同),笄礼是少年年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的象征。因此,古人十分看重这个仪式和官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候国都设有这个管职。丌官姓就是这种官的后代为记念先人而出现的,称丌官氏。后来,在明初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复姓被改成了单姓“亓”。孔子在十九岁结婚时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后人。因此,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样,姓源相同。 得姓始祖:笄(丌、亓)官。春秋时,各个诸侯国都有笄官这个官职,因此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人。 “亓”是古代“其”字的一种较早的写法。 “亓姓”,也就是“其姓”的另一种写法。只是后来这一写法被家族沿用下来,就成了“其姓”之后的另一姓氏。 其姓是以地名为姓,战国时齐太公后裔有其氏。但唐代时有亓志绍。 古语云:“身死国亡,为天下笑,子亓慎之” ------《墨子》 亓官复姓,以官职得姓。古代亓和笄是同一个字。《姓氏寻源》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古时有专门掌管笄礼的官。那时少年满十五岁要行成年礼,在头发上插笄(簪子)。王族和贵族把这种仪礼看得很隆重。孔子19岁结婚,娶的一个夫人就是宋国的亓官氏。她是宋国笄官的后代。春秋时,各个诸侯国都有笄官这个官职,因此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人。亓官复姓,后来演化成单姓亓。   亓氏分两支,一支在安徽祁山一带定居,一支来到山东莱芜定居,他们是同根同族是一脉相承。齐姓和亓姓不是一家,只是音同,莱芜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不宜提倡是,因为这样做的后果是混淆了血统 在山东省莱芜市北梨沟亓家祖坟里曾经有一块碑,上面这么记载:洪武二年,自临邑迁至莱邑,独树一姓,自立一家.这也许是单姓亓的来源.目前全国大部分姓亓的祖籍是山东莱芜的.   “ 通志氏族略:唐有亓志绍。按山东莱芜羊庄,有一亓氏墓志曰:始祖始伯,元末避乱,携子世能,由江淮辗转至山东莱芜羊庄定居 元末明初,我们的始迁祖亓士伯“洪水横流而安息无所”之际,率四子勤、宾、全、世能迁莱芜,在汶水之南叔子流寓今高庄镇羊庄村定居,后人尊他为一世祖。明朝嘉靖年六世祖銮、瑾、鏊始创族谱。 第二世勤祖早年从戎后定居安徽阜阳,二世全祖移鲁西南及历城,二世宾祖后南三门、世能祖后一、二、三、四门定居莱芜,现已成为莱芜一大名门望族。   希望可以帮到你,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

  • 钱姓的起源~~

      钱姓起源较为单一,宋人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将钱姓起源归入“以官为氏”类,其远祖为陆终,得姓始祖为钱孚。陆终是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下六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名?,字铿,后来被封于彭城,因此得彭姓。又因其是著名的大寿星,传说他经历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五十四个儿子,被人们尊称为彭祖。彭祖的后裔有个叫孚的。在西周时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周代官名),其后人便以官为氏,成为钱氏。另外,清朝满族有钱姓,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如哈尼族中也有钱姓。   钱姓的郡望有下邳郡、吴兴郡和彭城郡等。下邳郡为东汉时改临淮郡为下邳国,南朝宋时设郡,其范围大致为今江苏西北和安徽东北的广大地区。吴兴郡是三国孙吴所设,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南,辖地有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以冯于长江以南。彭城之地最早名楚国,西汉时曾改为彭城郡,但不久就复为楚国,到东汉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范围包括今山东微山县,江苏徐州市、铀山县、邳县西北部、沛县东南部及安徽瞧溪县东部等。   钱孚是在西周都城镐京做官的,因此钱姓应起源于北方,但其发展繁衍却是南方盛于北方。秦时有御史大夫钱产,子孙居下邳。西汉时徐州人钱林因王莽专政,弃官隐居长兴(今属浙江)陂门里;钱逊也因王莽之乱而徙居乌程(今浙江吴兴)。此后,下邳、吴兴两郡钱姓人丁兴旺,渐渐成为当地望族。唐时,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有中原钱姓将佐跟随,在福建定居。宋元时期,钱姓发展到今广东、四川、安徽、湖南等省。明清两代,今上海、云南、湖北等省也成为钱姓的聚居地。钱姓在南方分布广泛,从清朝开始,居住在闽、粤及沿海的钱姓族人有人迁居台湾,有人迁居海外。

  • 姓梁的起源

      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   黄帝的后裔颛顼帝,别号高阳氏,他继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   天下。他的后人伯益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   侯爵,他在“赢”这个地方居住,所以赐封“赢”姓。   大约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时候,伯益的后人秦仲大夫征讨西戍有   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时,赐秦仲的第二儿子康(名庆)为忠   孝伯爵的官衔,封地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   立了“梁国”。   到了春秋战国,梁国被秦国所灭,梁国国君的后代,沿用原来的国   名“梁”作为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称他   为“叔鱼公”。   不过,梁姓还有另一个来源,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个地方叫“解梁城”   (今山西临猗西南)。晋惠公用5个城贿赂秦国,解梁城就是其中之一。   解梁城被秦国并吞后,解梁城居民的后人就以“梁”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融合到梁姓来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   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当中,有个叫“拔列兰”三个字为姓氏的民族,这   个民族到了北魏时,就改为单姓“梁”。   尽管梁氏有3个来源,但是,新加坡的南洋梁氏公会与星洲梁氏总   会都以叔鱼公为始祖。换言之,大多数的梁氏族人都是伯益的后人。   在南洋梁氏公会的大礼堂悬挂着文靖公的肖像,这位文靖公是宋朝   时代的丞相梁克家,他是福建晋江川。梁克家生于宋靖康二年(公元   1127年),从小就聪明过人,他中了状元,拜右丞相,他关心民生,甚   受人民尊敬,后来出任左丞相,晋封郑国公。梁克家在淳熙十四年(公   元1187年)去世,享寿61岁。由于他德高望重,是梁氏族人的杰出人物,   因此,福建梁氏族人尊敬他为先祖。   自叔鱼公以后,梁氏族人人才辈出,如女中豪杰的梁红玉,在历史   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当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时,她协助夫婿韩世忠奋   勇作战,在黄天荡一役中,她亲自上阵击鼓助战,激励将士的士气,击   退金兵。韩世忠在楚州创立军府时,她亲自织帘为屋,鼓舞士气。直到   今天,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这段历史仍然是各地方戏曲剧种的题材。   近代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的梁启超(1873—1929)是梁氏族人的杰出   人物之一。他是广东新会人,12岁就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后来和   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提倡变法维新,光绪廿一年(公元1885年)赴北   京参加会试,和康有为一同发动“公车上书”,1300多个赴京考试的读   书人签名要求朝廷改革政治,励精图治,由积弱走向富强。   此外,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梁丘贺,唐代天文仪器制   造家兼画家梁令瓒,唐朝文学家梁肃,南宋画家梁楷、明朝戏曲作家梁   辰鱼,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协助林则徐禁烟的清代文学家梁廷楠等都是   梁氏族人中的佼佼者。

  • 侯姓的姓氏起源

      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  河南密县仓祖的正传后代、孔门弟子郢公、字炎宋,因葬于仓祖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圣公爵。郢公炎宋列昭字辈共七十六代。当郢祖拜学孔门时,孔子谓之曰:“侯氏世有功德于民乎?盖郢始祖造字以有书契,代结绳正无穷功德也。”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于民,大都是因为郢祖的先人发明了汉字,以字记录代替了结绳记事。

  • 迟姓的起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贤人迟任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商汤王朝初期有个大贤人叫迟任。殷王盘庚为汤之九代孙,商朝第二十位国王,在位二十八年,曾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当时遭到贵族的反对。但是盘庚决意迁都,并作诰书晓喻举国王臣百姓,违者重惩,史称“盘庚迁殷”。盘庚在诰书中就曾引用迟任的格言:“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盘庚于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迁都以后,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盘庚迁殷后,继续“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故而在他逝世后,“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即保存在今文《尚书》中的《盘庚》三篇。有此殊荣,迟任的后人遂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分别有迟氏、任氏,得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迟氏族人大多尊奉迟任为得姓始祖。 源于姬姓,出自春西周晚期鲁孝公之子公子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周晚期,鲁国君主鲁孝公姬称(公元前796~前769年在位)有个儿子叫公子展,亦称公子辗。在公子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辗迟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迟氏、展氏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孔子弟子樊须,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孔子弟子樊须,字子迟,世人亦称为“樊迟”。在樊须的后裔子孙重,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迟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尉迟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距今一千六百余年前,西北地区有一个氏族部落号“尉迟”,其祖先是中亚胡人的一个分支,即后世的“于阗人”,就是今称的塞族人(塞尔维亚族),使用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的于阗语即于阗塞语,其族首领的世家姓氏叫做“Vi-ca”,汉译音为“尉迟”,是冠在从汉朝时期开始立国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尉迟一族后与鲜卑拓跋部联合,被称作“西方尉迟氏”,后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部落,被鲜卑拓跋部大人称之为“尉迟部”。之后,尉迟部一直跟随拓跋部称霸于北方地区。经过长时期的东征西战,鲜卑拓跋氏终于建立了北魏政权,当上了中国北方皇帝,而尉迟部也就跟着身价百倍,成为北魏皇室中的世代贵族,也是北魏勋臣八姓之一。后来,北魏孝文帝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折服,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96年)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连皇帝

  • 姓朱和姓何连起来起名字

      奕陶奕妍: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个人认为好的名字不仅诗意优美,新颖独特,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别具一格,妙趣天成,使人眼前一亮。让孩子美好的人生,从一个诗意优雅的名字开始。

  • 姓孙的有什么起源吗! 5分

      孙姓起源     孙姓也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久远、支脉纷繁的大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名列第三,是当今中国第12大姓。孙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支:     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卫康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封康叔於卫(今天河南淇县朝歌),建立卫国。康叔在当地统治有方,很快就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国,成了卫国的始祖。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又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源於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孙叔敖,字孙叔,他这一支的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孙叔氏,后来去掉叔字改为孙姓。     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代。帝舜曾居妫,於是就姓妫,成为上古八大姓之一。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孙敬仲,把他封在陈地,世称陈敬仲。敬仲四世孙名无字。生子名书,在齐国为卿仕,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於乐安。后齐国内乱,孙书的子孙奔往吴国,“孙武为吴将,其后也。 ”孙姓世居富春,至汉末有孙权,为吴国大常。     出自复姓侯氏。据《汉书》载:“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又有孙氏。” 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君王汤王的后裔。至商末,有殷相王子比干,受纣王所害,子孙避难隐姓,因本为王族之子孙的缘故,就改为孙姓。 孙姓又出荀姓,是战国时着名学者荀子后裔。荀子名荀况,时人尊为荀卿,后世子孙遂为荀氏。西汉宣帝名刘询,以同音之故讳荀字,诏令天下荀姓改为孙姓。后来,部分孙姓未恢复祖姓,遂成孙姓一支。     唐代时期,中原的孙氏曾经两次向福建移民。     唐高宗时期,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时,河南的孙氏族人随同着到了那里安家落户。 唐僖宗时又有河南孙氏族人随同王潮、王审知入闽,定居福建。     据资料记载,有一支孙氏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这支孙氏出任中书舍人、两浙节度使。他有个儿子名叫孙俐,文韬武略,很有才能。当时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孙俐被朝廷选为佰将,带兵征战在闽、越、江右一带,立了军功,被封为东平侯,他和家人定居在了虔州虔化县(今天江西宁都)。他的后代又迁向了福建、广东。清康熙中,这一支孙氏族人迁至广东香山县翠亨村。后来出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据史书记载,唐朝未年,孙氏族人从河南光州(今天河南潢川)迁入福建泉州。台湾的孙氏都是从福建泉州迁徙而来的。     孙氏在国内分布很广泛,海外不少国家也都有孙姓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