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节是哪个族节日

  • 西昌族有什么节日

      西昌为四川省下辖县级市,没有“西昌族”这个少数民族。   生活在西昌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彝族,彝族的节日有有“火把节 ”、“彝族年” 、“密枝节” 、“跳歌节”等。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史”,“库”即年、“史”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史”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史”,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密枝节   密枝节也叫“祭密枝”。彝族民间传统节日。密枝节流行于滇南彝族地区。路南的撒尼人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头一个属鼠日到属马日举行,历时七天。节日前一天,民间祭祀神职人员要把密林中的祭祀场地打扫干净,在神树下布置好神坛和神门。节日的第一天,天刚亮,祭祀人员在总管见集中,然后相司扛一根竹竿在前面领路,毕摩摇着神铃跟在其后,大队人员携带家什、食物,赶着牲畜走在最后。进入密林中的祭祀场地后,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杀牲,有的烧火做饭……饭前举行祭神仪式,祭祀以村寨为单位,人们跪在神坛前,由毕摩念经祈求神灵保佑寨子里的人平安。祭拜神灵后,人们要吃祭饭。下午,在林中摔跤娱神。晚饭后,与神灵道别而归。在七天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不下地干活,男子可以上山打猎,妇女在家做针线活。第一天的祭祀最隆重。     跳歌节   哀牢山区彝族人民称二月八为跳歌节。每年的二月八是哀牢山彝族支系腊倮拔的跳歌节。节日十分隆重。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穿上自己最新,最好的衣服。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到了晚上,当竹笛划破夜空,三弦响遍村寨,人们一群群,一队队来到歌场,围着篝火,开始打歌。歌场里摆满大酒坛,人们边喝边歌边舞。一直跳到天亮。正如打歌调中唱到的:“跳歌打到太阳出,跳起黄灰作得药。”跳歌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有跳菜,有对歌。

  • 龙舟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是苗族的节日。龙舟节也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谢谢

  • 什么节是什么族的节日

      内蒙古:   蒙古族那达慕   吉林:   满族的“颁金节”   黑龙江:   达斡尔人吃年猪 鄂伦春族“篝火节” 赫哲族的节日   浙江:   畲族祭祖公图   山东:   胶东蓬莱的"渔民节"(组图)   湖北:   土家族的“纳顿”节 土家族的“端午节” 土家摆手节   湖南:   苗族的斗牛盛会 瑶族牛生日 土家族一个年分两次过   广西:   苗族"芒哥"节 苗族斗马节 京族哈节   壮族青蛙节(组图) 壮族“三月三”民歌节 仫佬族的依饭节和走坡节   瑶族的开唱节和尝新节   海南:   黎族的“三月三” 海南黎族军坡节(组图)   四川:   僳僳族的梳头比赛 苗族的踩山节 羌族的年节   藏族的"郎扎热甲"节   贵州:   苗族三月三(组图) 小花苗跳花场(组图) 台江斗牛节(组图)   撩人心绪的"姊妹饭"(组图) 苗族的吃新节和龙船节 苗族的拉鼓节   仡佬族拜树节 仡佬族的吃虫节 水族人民的“端节”   布依族的“牛王节” 侗族的节日   云南:   阿昌族的“会街节”和“窝乐节” 白族的各种节日 白族过年唱"歌联"   德昂族的“花节” 独龙族的“卡雀瓦” 怒族仙女节   彝族虎笙节 彝族插花节(组图) 彝族盛会“火把节”   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 僳僳族的澡塘盛会 “三朵节”——纳西族的象征   普米族的节日 哈尼族的节日 傣族的“泼水节”   西藏:   藏族晒佛节 藏族沐浴节 雪顿节采风   藏历年的团圆饭   甘肃:   东乡族开斋节   青海:   土族波波会   台湾: 高山族节俗

  • 哈姓属于什么族

    多数是满族的,我所在的城市就是满族自治县,认识的很多满族人都姓哈

  • 民族节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热闹的民族节日,时间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一般持续15天。新年这天,天刚亮,穿着节日服装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见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装的藏族人会到附近的寺庙朝佛,或成群结队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亲友家去做客。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节春,习俗:沐浴、交友   回族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余下全文>>

  • 苗族节日的主要节日

      主要节日(苗年、春节)   苗年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donfniangx),表示祝贺新年快乐。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从第四天开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纷纷挑着酒、肉、糯米粑等等走亲访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来宾;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   这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传统节日。在黔东南的苗族,把春节叫做“汉年 ”(niangx diel)与传统的“苗年”(niangx hmub)并存,和其他民族一共同欢度,尤其是那些不过苗年的苗族地区,主要是过春节,但不及苗族过苗年隆重,识汉字的苗族也贴些对联、门神之类,其余与过苗年相同,即增加了斗牛、赛马、走亲访友以及男女青年“游方”、对歌等民族特色的内容。有的人家的男婚女嫁也选在春节举行。湘西地区的苗族过春节,还举行规模盛大的“赶牛场”活动;广西融水县一带的苗族过春节,举行芦笙舞会,每年群众竟达数万人之多。

  • 四月份有什么节日,传统的节日、现代的节日都有哪些??

      4.1愚人节、4.5清明节、4.20谷雨

  • 什么族有什么节

      汉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重阳节”、“冬至”、“七夕”等 。   彝族: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此外,还有“密枝节”、“插花节”等 ,服饰多彩多姿,可区别的近百种,典型的是三色裙 葬礼有土葬,火葬等 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有抢婚的遗俗   白族:“三月街”、“本祖节”、“火把节”等都教为隆重 ,服饰各地不同,男子一般头缠白色或蓝色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妇女躲穿白色上衣,外套红,黑,紫色丝绒领褂,下着白色或蓝色宽裤,头戴绣花,印花 彩色毛巾,胸前挂以“三须”,“五须”等银饰 婚姻为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葬礼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后改为土葬,葬仪比较隆重   哈尼族:“十月年” ,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 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包头 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 喜酸,辣食品。 实行一夫一妻制,流行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实行棺木土葬。 喜爱音乐,能歌善舞,喜随身带着乐器。   壮族:“三月三”,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太大区别,女子则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多穿无领左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束花围腰。节日有吃五色饭,五色蛋的习俗,妇女爱嚼槟榔。实行棺木土葬,善歌舞。   傣族: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 “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 。泼水节为傣历新年,届时举行泼水,划龙船,放高升等活动 。人死后一般实行土葬,少部分实行水葬。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妇女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欢酒和酸辣食品,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普遍爱好歌舞。民歌多由“赞哈”演唱。舞蹈以“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著名。 傣族村寨多临江河建筑,竹篱环绕,各户自成院落。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苗族:“花山节”, 实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部分地区有四代,五代同堂的父系大家庭。有姑舅表优先婚和转房等习俗。实行棺木土葬。   僳僳族:“刀杆节”、“阔时节” 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克等饰物 住房多为“千脚落地”的木板房和竹篾笆房。婚姻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为主,但仍有姑舅表优先婚制等习俗。 人死后,亲友要带酒肉吊唁并绕尸歌舞,唱“尼莫”歌,实行土葬,在坟前悬挂弩弓,织麻布工具随葬品。   回族:节日主要有“圣纪节”、“开斋节”、宰牲节”, 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 主要在本民族内通婚。人死后,要请阿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毕用白布裹尸,移置木匣内,实行土葬,由阿率亲友出殡,妻不送葬   拉祜族:主要节日“扩塔节”, 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岔很高的长袍,除衣领和开岔都镶绣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筒裙或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剔光头发,包黑色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角牌)。男子裹黑头巾,穿黑色无领大襟衫和长裤,外出时佩刀。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刀妻方居住3年的习俗。夫妇不和睦,可请人出证,饶断丝线,即可离异。 人死后根据性别,年龄和辈份放置尸体,实行火葬,部分地区采用土葬,墓坑方位一般以丢鸡蛋占卜选定。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佤族:主要节日“崩南尼”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后实行土葬。男子常用黑布或红布包头,身穿无领短衣,宽大短裤,赤足,身佩长刀,颈戴藤圈,有纹身习俗。妇女穿无领短衣,下着围裙,小腿裹......余下全文>>

  • 龙舟节是几月几日?要干些什么事?

      龙舟节是苗家村寨举行的一项节日活动。每个村寨都专门制作了一两只龙船,停放于盖瓦的长廊形船棚内,等到节期下水划赛。   苗族人民的龙舟节历史悠久。清乾隆徐家翰著的《苗疆闻见录》记载说:“苗民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水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20多人。短挠激水,行走如飞。”   编辑本段由来   关于苗家龙舟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另有一传说,说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大家检龙肉分吃。但吃了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舟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关于龙舟节,苗族人民传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在遥远的过去。江河边住着一个名叫保的苗家渔民,他有一独子名叫九保。一天,他带着独子下河打鱼,突然阴霆遮天,狂风大作,江河巨浪拍天,从深潭中跃出一条恶龙把九保拖进龙洞,保悲痛万分,于是潜水人洞寻找。见龙已把他儿子杀死,并把尸体当作枕头酣然入睡了。保愤怒已极,决心为子报仇。他上岸拿了火镰,火草再次潜入龙洞,趁恶龙酣睡时放火将龙烧死。龙洞的烟雾弥漫整个地区。此时,大雨滂浓,一连九天九夜天昏地暗,大家很是发愁。当时有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摸黑到江边濯衣。天真的孩子将她妈妈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地嬉戏着,嘴里念叨着:”‘咚咚多!咚咚多!”谁知他这一喊,天上顿时云消雾散。东方万道霞光,一轮鲜红的太阳高高地升起来了,大家高兴得欢呼省跃。随后,人们看到被烧死的恶龙飘浮在水面,便先后赶到江边分龙肉。胜秉寨最早发现,分得龙头(也有说龙头先分给不畏龙威、杀死恶龙的保),施洞去晚一步,分到了龙尾,杨家寨也去得较晚,只分得龙肠子。因此,杨家寨的龙舟均涂以深绿色,算是青龙。当人们把龙肉分走之后,那恶龙便托梦对大家说:“我丧了老人的独子、我已赔了生命。但愿你们老少行好,用杉树仿照我身躯,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带划上几天,就象我活着时一样在江河嬉游,我就能兴云作雨,保你们五谷丰登。”这个梦传开后,人们议论纷纷,都说龙被降服了,仿它制作来划,能得雨水,保住丰收,二者得兼有何不可?起初,他们做几只船试划,果然遇有大雨,于是各寨都做起龙船来了。人们商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初六……。这时正值农事大咫忙季节,妨碍生产,于是各寨又互相协商,除胜平、平挑按五月初五划船外,平寨改为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塘龙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定为“分龙”的二十六日。后来,龙舟节活动便按这样次序传世于今。   共同的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并发生内部联系的空间条件。我国许多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就是在共同地域内形成与发展的。我国自古有谚云:“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就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生动概括。我国北方自古以来是游牧民族的栖居之地,游牧生活养成了他们善于骑马的习性,形成了刁羊赛马的民族体育活动,而南方民族多靠水而居,舟船是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劳动生产中逐渐形成赛龙舟的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龙舟文化”。如台江、施秉的苗族人民长期生活的清水江畔,生活中的部分来源是依靠清水江,便产生了对清水江的信仰。每年端阳前后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贵州省各地......余下全文>>

  • 急!少数名族的节日!!!简略点!!不要太多!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白族   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布衣族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朝鲜族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火把节 农历六月   京族   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侗族   芦垄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独龙族   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族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仡佬族   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拉祜族   库扎节 傣历三月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僳僳族   收获节 农历九月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隆德节 藏历四月   满族   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庙会 农历四月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克尔克孜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丹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