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哪天

  • 夏至是几月几日 夏至吃什么 夏至有哪些禁忌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

  • 夏至的夏至诗词

      《夏至日作》唐朝·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夏至》左河水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夏至避暑北池》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夏至》宋朝·张耒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竹 枝 词》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关于夏至的诗

      盛夏烈日炎炎,人们也文思泉涌。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还有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成语,谜底——地久天长。其实,“夏至”真与成语“杯弓蛇影”有缘。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 夏至吃什么?

      在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官府也停止办公事。江苏夏令饮食有三鲜:地上三鲜为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上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鲜为海丝、鲋鱼和咸鸭蛋。   浙江杭州喜吃乌饭,据传说是纪念战国庞涓。浙江建德民谣说:“立夏日,吃补食。”说明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一般都吃红枣烧鸡蛋和黄芪炖鸡,以滋补身体,为投入紧张的秋季农业劳动做准备。广东有喜吃狗肉之习,俗语说:“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夏至杀狗补身,使当天的狗无处藏身,但不能在家宰杀,要在野外加工。北京流行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至饺子,夏至面”。   防暑主要注重两个方面:   冰鉴   首先是多吃冷食、凉食、瓜果。古代的斗茶、凉汤都是极好的防暑品。苏州立夏节喝“七家茶”,小孩要吃“猫狗饭”。同时多饮食凉粉、酸梅汤,服用冰块。早在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设备,(近代在曾侯乙墓出土冰鉴,其以冰柜的形式一直沿用到近代)冬季贮冰,夏季食用。商业繁华的宋代就有人当街列凳售冰饮,明清时有刨冰。清廷在立夏这一天,赏赐文武大臣冰块。此时又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赏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是夏至季节的重要佳品。   另外,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订葱、大蒜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此外,凉亭赏夏也是人们盛夏中进行的一项防暑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夏至的节气谚语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夏至狗无处走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 夏夏至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基本介绍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夏至接近远日点,冬至接近近日点,且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夏长冬短由此得来。

  • 夏至是几月几日?固定的吗?

    夏至(summer solstice)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溼润灌浆,干干溼溼,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气候特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至,是极的意思,是日形长到终极的意思。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天气开始炎热。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中也说:“夏至为者,至有三义;一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为至。”这天太阳的高度最长,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日,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南半球相反。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气候学上则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22℃的始日作为夏季开始。夏至后,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长江中下游地区仍处在梅雨期,往往出现持续时间长、雨量大的降雨,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夏至后进入伏天,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所以农谚中说:“夏至进入伏天里,耕地赛过水......馀下全文>>

  • 2018年夏至出生的宝宝起名大全

      去掉繁琐的一些规矩,起名字就简单的三个规则。

  • 2017年的玉林夏至狗肉节是什么时候

      2017玉林狗肉节时间:6月21日   玉林狗肉节是中国广西玉林市民间自发形成的节日,是一种欢度夏至的民俗。每年夏至(玉林人称之“一年最热的一天”),豪爽好客的玉林市民在当天准备佳肴美酒,呼朋唤友地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欢度夏至。玉林人夏至吃荔枝、狗肉,是自九十年代兴起的一件事,但民间早已有所传。

  • 夏至的古诗和词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