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阴历吗

  • 农历指的是阴历还是阳历

      当然是阴历了。阴历又称太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夏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阴历和农历哪个快?什么是农历,公历?

      农历是阴历亲,农历是中国的季节,公历是世界公认的季度

  • 正月是农历吗?农历是阴历吗?

      农历浮阴历是一回事,是我国的传统纪年法,阳历也就是公园纪年法也就是挂历上的大字,阴历是小字,正月就是阴历纪年每年的头一个月。

  • 阴历,阳历,公历,农历怎么分啊?

      阴历就是农历 阳历就是公历 阳历早一些 比如今天是阳历公历三月一日 阴历农历正月二十三日

  • 农历二十四节气属阴历还是阳历?

      肯定是阳历的。虽然我们老祖宗常用的历法是阴历,虽然二十四节气也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但这的的确确是属于阳历的,别的不说,单看每个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几乎是固定的,而在阴历中却可以在一个月的范围内浮动变化。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所以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参考资料:......余下全文>>

  • 阴历和阳历与公历和农历有什么关系,时间上是怎么算的?

      简单来说:阳历是按太阳算的,地球绕太阳一圈是365天六小时,农历(阴历)就是月亮了,(如:每个月十五月亮都是圆的)绕太阳一周是355天,农历一般比阳历慢一个月左右,由于农历每年比阳历少了约十天,所以农历走的快,这样的话一年快十天,十年就是一百天了,为了达到阴阳历平衡,所以嘛农历就会隔几年出现一个闰月,就这样每六十年,太阳月亮地球就会回到原来的起点,干支计年称一个“甲子”所以每隔六十年,农历和阳历就又对上号了,其实万年历只要有六十年就够了。

  • 18年的阴历8月6号是农历的几月几号?

      你一定认为农历不是阴历才这样问的,其实你只要上网在网页上搜索日历两个字就出现了日历供你查询,你说的是2018年八月初六对应的新历是2018年9月15日,距今还有278天

  • 2015年农历11月15日,是阴历多少?

      农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阴历,是过的比较慢的那个,快的叫阳历和公历

  • 星座是用阳历、阴历、还是农历来判断的,说说为什么?

      阳历,因为阴历就是农历,而且有些一年里有重复月,就是有两个阴历或农历,所以阳历是最标准的 希望能帮助你(望采纳谢谢)

  • 阴历,阳历,农历,公历,公元都是什么意思?

      农历与阴历   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因此,农历是阴历的一种。   公历与阳历   现行公历即格里历,又译额我略历、格列高利历、格里高利历,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于1912年开始在中国正式采用,取代传统使用的中国历法农历,而中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历,因而公历在中文中又称阳历、西历、新历。格里历与儒略历一样,格里历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闰日,但格里历特别规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闰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历仅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闰年。格里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日,即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365.24237日,即约每8000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的历年为365.25日,约每128年就误差一日。到1582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3月21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历开始实行时,同时规定,原先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为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删除,但原有星期的周期保持不变。格里历的纪年沿用儒略历,自传统的耶稣诞生年开始,称为“公元”,亦称“西元”。     公历和农历的主要区别   农历又叫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也就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它一年十二个月为354天。   阳历也叫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十二个月为一年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一年,我国的阴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它是把阴历和阳历结合在一起的历法,因为阴阳历一年要相差11天左右,为了协调它们就实行了闰月法,也就是十九年闰七闰,使得阴阳历能够协调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