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生土长的名人

  • 我从小在北京土生土长这歌叫什么名字

      北京琴书《我从小在北京土生土长》(又称《赔电脑》)   电影《有话好好说》插曲   演唱:琴书泰斗关学增大师   欣赏:[

  • 北京福田公墓的名人墓

      福田公墓因历史较长,环境幽雅,安葬在这里的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如康有为先生的女儿康同璧女士以及丈夫罗昌先生、女儿罗仪凤女士。其中《福田名人传》第一、二辑收录的有:爱新觉罗·载沣--末代皇帝溥仪的先父、清王朝最后一位监国摄政王(醇亲王)。王国维——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钱玄同——文学理论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俞平伯——现代著名文学家赵守俨——著名古籍整理专家余冠英——著名文学史家、古典文学专家王伯祥——文史学家、版本目录学家钱三强——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汪坤仁——著名生理学家、细胞生物学家陈遵妫——现代著名天文学家魏龙骧——医林耆硕徐荫祥——著名耳鼻喉科专家时振声——著名肾病专家马世骏——生态学家孙越崎——工矿泰斗蒋一苇——著名经济学家汪曾祺——著名剧作家舒 群——现代作家禾 波——诗人高元钧——著名山东快书表演大师郝寿臣、余叔岩、杨宝森、赵筱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增芬——曲艺表演艺术家夏 青——评剧表演艺术家周士憬——著名中国钢琴家李盛铎、傅增湘——近代著名藏书家陈叔通——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袁毓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萧振瀛——宋哲元将军的谋仕、前天津市市长何克之——冯玉祥将军的助手、前北平市第一任市长蒲殿俊——近代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庄明恩——爱国华侨刘 岘——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和开拓者李 斛——素描和中国画大师陈 慧——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江定仙——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到底常不常去鼓楼三里屯这些地方?

      越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越有一个鲜明的等级界线!   一种是平民,他们生长在老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现在是楼房了,但大多数都到了城市边上)西单,王府井,鼓楼是他们主要的购物休闲的地方。三里屯却是绝少去的。   另一种是相对于平民的特殊阶层,他们比较富有,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虽多为外地人但在北京也生活两三代。他们也已经是满口京腔,习惯了北京的生活,但从心底是看不起北京平民的。他们很少行走在拥挤的鼓楼大街,但三里屯糜废的现代气息对这个阶层的中青年人有很强的吸引力。

  • 北京起名,北京起名哪里得好?

      我起的最好!啊啊啊

  • 名人的故事名人的名子

      10个名人名言的故事·名言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 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书摘   3.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唐)韩愈   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   6.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8. 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习。 ——(法国)谚语   9.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0.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唐)杜甫   10个名人名言的故事·故事   1、孟母断布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着名的大思想家。   2、映雪囊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   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3、司马光读书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   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来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警枕”。   4、苏步青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步青,1901年生,我国着名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着名的   《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   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5、不耻下问   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6、手不释卷   发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示例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7、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   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   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   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了。‛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史   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中甚至流传着这么   几句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没有人能解说《诗经》,匡衡恰好来了;匡衡给大家解说了《诗经》的疑   义,大家开心得都笑起来)。‛可见他声誉很高。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   汉元帝的时候,张衡受推荐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再升为博士,给事中。这时先后发生了日蚀和地震,汉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灾殃警兆,就向大臣们咨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天象只是一种大然的阴阳变化,祸福全在于人的作为,人类社会的风气,更在于朝廷的教化倡导和影响。因而皇上应当裁减宫廷的费用,亲近忠臣正人,疏远佞臣小人,选拔贤材,开放方路接纳忠谏,等等。汉远帝很赞赏匡衡的见识,提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汉元帝庞爱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超过了皇后和太子。匡衡对此提出了恳切的规劝,透彻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国家的祸乱。匡衡在朝廷中参议大政,引经据典,阐明法理道义,很受赞赏,由此升任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后来又升来丞相,封为乐安侯。   汉元帝时,宦官中书令石显专权,排挤陷害贤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汉元帝去世之后,汉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联手弹劾石显,揭露他和党羽   的种种罪恶。石显和爪牙都受到应有的惩办。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认为,匡衡身为辅政大臣,早年不及时参奏揭发,却阿谀曲从,没有尽到责任,对他提出弹劾。匡衡   也自感惭愧,一再请求辞职,后来终于因多占封地的事被罢了官。   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奋好学。   8、国外故事一   曾经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首要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答道:“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倘若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都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   9、国外故事二   一项权威调查似乎佐证专注的重要性。2012/5/17《china   daily》早报报道:《中国青年报》一项针对万余人的调查显示,88.6%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有许多“煎饼人”(即“门门通,门门松”式的人——   “松”就是不扎实,不深入,他们的关注点如煎饼一样薄而大——与专注的特征“开口小,切入深”形成鲜明对比),27.7%承认自己是“煎饼人”。对于“煎   饼人”形成的原因,54.1%的人首选“人们越来越浮躁,很少深入读书思考”。----选自颜滨《专注为什么成功》   10国外故事三   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访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舅父想推荐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是,莫泊桑却骄傲地问福楼拜究竟会些什么?福楼拜反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就会。”   福楼拜不慌不忙地说:“那好,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情况吧。”莫泊桑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   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莫泊桑得意地反问道:“福楼   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莫泊桑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会别   的了吗?”福楼拜没有回答,而是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   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 北京算命最准的大师?

      恩,我也听说过她,神准

  • 为什么最近总梦见去北京

      那是对北京的一种向往。

  • 土生土长的人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本地人”的意思。你千万别以为是土里长出来的人,土里长出来的只能是植物,不会长出个人来。

  • 香港与北京缺水的原因

      看看这个吧   北京和天津 香港缺水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天津缺水原因   1.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是我国的北方半湿润地区,降水量本身就不是很多,加上春季气温升高快,蒸发旺盛,而此时正直春耕,农作物需水量大;还有做为季风气候,降水过于集中,会使降水的利用率降低;   2.这里历史悠久,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很大   3.水资源的浪费严重,最主要是农业中的漫灌。   4.水的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天津缺水原因   今天的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各离岛,总面积约1 100 km2 。位于亚洲大陆东部边缘,面临太平洋西岸,背靠珠江出口,香港自1841 年开埠以来,一直为寻找足够的水源而烦恼。这个人烟稠密的工商业中心,在过去155 年的历史中,在几乎完全欠缺天然资源的情况下,大部分时间均饱受水源匮乏之苦[1 ]2 。   地质因素是香港缺水的原因之一。香港是一个多山的丘陵地区,其地层主要由火成岩和花岗岩构成,这些岩石一方面其透水性差,难以储水,因此潜水不多,不能提供大量的地下水;另一方面,火成岩经过雨水和温度转变的影响以后,产生化学作用,岩石结构逐渐松弛,因此也能够储藏一些水分。于是,香港有些地方可以钻井取水,虽然井水水量不是很多。   雨量的不均衡是另一个原因。气候与水源有密切的关系。香港因受气候和台风的影响,季节变化大,雨量不均衡。根据天文台 1875~1939 年及1947~1990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这107 年内香港每年的平均降雨量为2 206mm ,虽然并不算干旱,但是每年的雨季只集中在5~9 月的5 个月内,汛期(5~9月) 与旱期(10~4 月) 降雨量的差异相当大,达到900~3 000mm。旱期不但长,而且降雨量与全年平均降雨量相差很大。在最少雨的月份,只有5 mm ,而在最多雨的月份,降雨量可高达590 mm[2 ]12 。夏秋之间出现台风时会带来雨水,但由于香港地区,大部分山脉连绵,收集和储存雨水有很大困难。   如果说前两个因素是香港水源匮乏成因的话,那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不断的增长则加剧了水源的紧缺。据研究统计,香港历史上有 4 次人口大增长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41~1861 年。从1841 年香港被英国强占,到1861 年九龙割让给英国,英国政府完全控制整个香港,这一时期人口大幅度增长。1841 年香港仅有7 000 多人,到1851 年则增长为32 983 人,人口增长率高达471 %。1851~1861 年, 人口继续快速增长, 从32 983 人增至119 321 人,增长率为362 %[2 ]16 。所以,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19 世纪50年代的太平天国革命,使大量移民从中国内地涌入香港,这也是人口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个时期是1861~1936 年。1898 年英国霸占新界,版图扩大,人口增多;1900 年义和团运动之后,一些人避难逃到香港; 1911 年以后,中国内战不断,再次使大量难民流入香港。第三个时期是1936~1946 年,此时人口增长很快。20 世纪30 年代日本侵略中国,1939年侵占广州,许多人涌入香港。到1941 年香港沦陷时,香港人口已逾100 万。1941~1945 年,日本侵略占据香港,人口一度迅减,但1945 年日本投降后,原来的居民又纷纷回港,到1946 年,人口迅速增加到155 万。第四个阶段是1946~1961 年,这是香港恢复和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抗战结束后,内战的继续又使大量人口入港。1949 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内地进入香港的人数依然不减。1951 年的人口已超过200 万[2 ]206 。此外,战后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也是人口加快增长的原因。   此后,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激增,在供水严重短缺,情况最紧急时,香港政府每日集中供水4 h ,人们不得不一水多用,比如,淘米的水用来洗菜,再用来擦地,最后用于冲厕,等等。

  • 北京的风水布局是怎么样的?

    其实地图上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北京的龙脉走向的,古今于北京城建都的王朝也有很多,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