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个时辰

  • 十二个时辰有哪些?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当地时间0点)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当地时间2点)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当地时间4点)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当地时间6点)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海(当地时间8点)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当地时间10点)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当地时间12点)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当地时间14点)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当地时间16点)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当地时间18点)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当地时间20点)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当地时间22点)

  • 古代十二个时辰都叫什么??(用拼音拼出来)

      【子z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chǒu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yín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mǎo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chén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sì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wǔ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wèi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shēn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yǒu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xǖ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hài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穿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 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叫什么?

      以地支命名,分别是:   23-1 点-子时,1-3 点-丑时, 厂-5 点-寅时, 5-7 点-卯时, 7-9 点-辰时, 9-11 点-巳时, 11-13 点-午时, 13-15 点-未时, 15-17 点-申时, 17-19 点-酉时, 19-21 点-戌时, 21-23 点-亥时。   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地支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十二个部分。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汉族历法纪年。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十二年,所以,中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故而,而称为"岁星"。后来又将这十二个部分命名,这就是"地支"。

  • 古代12个时辰谁知道 还要说出分别代表的时间段 在说下几更天什么意思 12时辰最好注拼音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读法:   、戊wu四声、己ji三声、庚geng一声 、辛xin一声 、壬ren二声、癸gui二声 。   :子zi三声 、丑chou三声 、寅yin二声 、卯mao三声 、辰chen二声 、巳si四声 、午wu三声 、未wei四声 、申shen一声 、酉you三声 、戌xu一声 、亥hai四声

  • 我有一个铜币正面是只老鼠背面中间是个福字福字一圈是古代的时辰子 丑 寅那些。这是什么时代的钱币么?

      记念章,不是钱币

  • 谁知道十二个时辰是哪些,对应的时间是多少?

      再继续贴     古代十二时辰,时辰,时辰对照表,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12时辰,时辰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郸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余下全文>>

  • 十二个星座哪一个最好?

      你的星座最好

  • 古代计算时辰的方法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关于午时三刻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     资料     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

  • 十二生肖与十二个时辰有什么关系

      时辰划分   子时:23:00--01:00之前;丑时:01:00--03:00之前;   寅时:03:00--05:00之前;卯时:05:00--07:00之前;   辰时:07:00--09:00之前;巳时:09:00--11:00之前;   午时:11:00--13:00之前;未时:13:00--15:00之前;   申时:15:00--17:00之前;酉时:17:00--19:00之前;   戌时:19:00--21:00之前;亥时:21:00--23:00之前。   时辰与属相关系: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戌狗、亥猪。

  • 古代宫中嫔妃什么时辰睡觉

      先来了解一下各个时辰,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   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酉、辛、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所以,古人最迟在亥时肯定入睡,部分人在戌时已经入睡。嫔妃一般在亥时肯定入寝。   因为皇帝在戌时已经翻好牌子,没有被翻得,就准备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