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具体概括

  • 《智取生辰纲》概括段意

      智取生辰纲故事梗概(简介)北宋末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讨好权臣蔡京,民脂作生辰纲献京.三都捕快何涛受委任护送生辰纲顺利通过配州,杨志负责押送.刘唐饱受贪官迫害,遂联同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智劫梁中书向京贺寿的生

  • 概括智取生辰纲(100字)

      智取生辰纲   刘唐饱受贪官迫害, 遂联同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智劫梁中书向京贺寿的生辰纲.志在押运途中, 步步为营, 但终为盖等人所算, 于黄坭岗被迷倒, 尽失生辰纲. 涛被责失职,幸得其属下求情得免入狱.涛奉命追查, 涛之弟何清告密于其兄.涛率领一众官差往盖家捉拿盖等人. 获宋江通报, 乘夜渡江上梁山.

  •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概括要求简单

      1.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他与兵士矛盾的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军汉们只是些小人物,尚惧怕他的权威,不敢公开反抗,那么,他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这一矛盾的激化就是致命的了。它直接导致了军汉们不听杨志的打骂(有人撑腰嘛),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松林里休息。这样,杨志一行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不免失败。   2.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了半天路的杨志一行会口渴,于是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当杨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处在了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然后,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未下药)走上了山岗。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蒙汗药。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   《智取生辰纲》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原题“吴用智取生辰纲”。   *   施耐庵(1296年—1370年),汉族,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今江苏兴化人,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   1296年生于兴化,舟人之子,13岁入私塾,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 智取生辰纲成功的原因?

      行动步骤:1刘唐当众在酒桶中打酒喝;2吴用在酒中下药   自然条件:1天气炎热,押送的官兵要喝酒;2地势条件优,身处在树林中,便于布置和跳脱,官兵来不及追赶

  • 改写 智取生辰纲

      近日,刘唐打听一消息,杨志一行人将押生辰纲上京.同吴用等人商议过后,决定松树林内智取生辰纲,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一切妥善.   次日,吴用等人乔装贩枣商人影在松林内,不久,杨志一行人气喘急急上松林来,吴用等人被杨志询问一番后,渐取杨志信任,计策成功第一步.接着,白胜挑酒唱歌上岗来,不料,被杨志道酒里有蒙汗药,见此状,吴用一行人先尝一桶,以证酒中未有蒙汗药,在饶酒过程中再加入蒙汗药放酒里.杨志一行人终耐不住,稍稍饮酒,待饮完,白胜下山,他们顿感身体软了.吴用等人笑将金宝装了去,十五人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这就是计策,唤做"智取生辰纲"   这个是我的原创,我们老师也是给我们布置的这个作业,不知道我写的怎么样,写的不好 就 不要见怪了.呵呵...   希望对你有用噢...~

  • 智取生辰纲人物还有哪些故事

      天异星赤发鬼刘唐,梁山英雄第二十一名,排步军头领第三位,使朴刀。与托塔天王晁盖等人合谋劫生辰纲后,上了梁山。征方腊时,在攻打杭州的战斗中阵亡。 刘唐有赤砂紫脸的相貌,其步下武艺凶狠诡谲,还带着浓厚的江湖世俗气息。由于刘唐不善马战,大哥晁盖死后从事的工作也不太起眼,所以大众的印象分不高。其实此人自幼行走江湖,学得一身本领,他曾对晁盖说:“休道三五个汉子。便是一二千军马队中,拿条枪,也不惧他。”可见此人的武功颇有底子,而且实战经验丰富。刘唐武功的最好参照就是他和插翅虎雷横一战,两人都用朴刀,徒步斗了五十余合,雷横虽然未败,但已经落了下风,连旁观的吴用也看出:“端的非凡,是好武艺......这个有名惯使朴刀的雷都头,也敌不过,只办得架隔遮拦。若再斗几合,雷横必然有失性命。”,所以刘唐的武功高过雷横,至少在二流的中前列。由于在战场上也屡有功劳,后来排定为步军第三把交椅。刘唐的本领非常全面,由于社会经验足,江湖阅历深,所以也常常从事情报和特工的工作,为梁山做了很多实际工作,比如烧官军战船等等。最后打杭州时刘唐不知为何采用不擅长的骑马作战,奋勇当先,结果在城门口不幸被铁闸压死。 天雄星托塔天王晁盖,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 刘唐探听得大名府梁中书将生辰纲运往东京为其岳父蔡京祝寿,便投晁盖报信,被雷横捉住,幸亏晁盖将他认作侄子,使雷横放了刘唐。晁盖与吴用、公孙胜等人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事发后,幸得宋江通风报信,乃与吴用、公孙胜及阮小二兄弟在石碣村打败前来拘捕他们的官兵,投奔梁山泊入伙。因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他为寨主。后在攻打曾头市时,被史文恭用药箭射中面颊致死。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字学究,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排名第三。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 与托塔天王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受招安后,佐宋江 、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功绩卓著。授武节将军,武胜军承宣使。后因见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遂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 阮小二,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是梁山四寨水军头领第四位。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个个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赤发鬼刘唐浪迹江湖,探听到生辰纲消息,晁盖、吴用和阮氏三兄弟一起,在黄泥冈用蒙汗药麻倒杨志,抢了生辰纲。济州府派何涛到郓城县捉拿晁盖等,幸亏有宋江事先通知,众好汉避到石碣村,官军追到时,被阮小二兄弟在芦苇港全部消灭干净。高俅等几次攻打梁山泊,阮小二兄弟率水军大出风头,建立奇功伟业。宋江攻打方腊时,阮小二率水兵袭击南军水寨,遭南军火排袭击,阮小二正要跳水逃跑,被挂钩搭住,他不愿受辱,自刎而亡。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梁山好汉中第二十九位,排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亦是梁山有名的水中好汉,浪里英雄。他从小生长在石碣村,打鱼谋生,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与兄弟一起打败何涛。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随李俊去诈降,结果被守城丞相杀死! 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 阮小七,绰号“活阎罗”,是梁山英雄中第三十一条好汉,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六位。阮小七在阮氏三雄中年纪最小,跟随两个哥哥行走江湖,干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黄泥冈和晁盖等用药酒麻倒青面兽杨志,劫了生辰纲。浔阳江上救宋江,打败官军。梁山泊里驾舟踏浪,先打败何涛,再打败高俅,水中的功夫,令梁山好汉们刮目相看。他与童猛一起驻守梁山泊西北水寨。受招安后,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因穿着龙袍戏耍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阮小七就和老母亲回梁山泊石碣村打鱼去了,六十寿终。 天闲星 入云龙 公孙胜的出身及绰号:公孙胜 ,复姓公孙,单名胜,道号“一清先生”,生得一双杏眼,落腮胡须,身长八尺,相貌堂堂,乃蓟州人氏,自幼在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大家都呼他为公孙胜大郎。后来师从罗真人,学得一身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他做“入云龙”。 公孙胜上梁山的缘由:为给岳父蔡京庆寿,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大肆搜刮民财,共得十万贯金珠宝贝,名曰“生辰纲”。公孙胜得之消息后激于义愤,往投晁盖献劫夺之议,在晁盖庄遇刘唐、吴用、阮氏兄弟,风云际会一拍即合,七星聚义,又有”白日鼠”白胜加入,遂成“智取生辰纲”之举。石碣村一战,运用所学道术,巧运长风火烧官军战船立下头功,上梁山后助晁盖火并王伦,开水浒寨基业。后中途省亲回家,宋江大战高唐州为高廉妖法所败,戴宗、李逵上九宫县二仙山相请,奉师父罗真人之命,二次下山大败高廉,石碣天文位列天闲星,与吴用一起共为军师,共辅梁山大业。 地耗星白日鼠白胜,黄泥冈东十里路安乐村的一个壮汉。晁盖等智取生辰纲时,先是在白胜家住下。白胜把掺入蒙汗药的药酒卖给押运生辰纲的官兵,将这十五个官兵蒙麻,然后把十一担生辰纲全部抢走。案发后白胜被何涛、何清兄弟抓捕,熬不过苦刑供出了晁盖。后来白胜被梁山人马救出,做了军中走报机密的步军头领第四名,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一百零六位。征讨方腊时,白胜在路途中病死。

  •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主要内容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梁中书要杨志送宝,扮做客商让老都管、虞候不要在路上闹别扭。一行十五人,取大路往东京进发。 天气酷热,军汉倒地。七个好汉装做贩枣子,白胜装卖酒的,八人使计用蒙汗药药倒众军汉。杨志喝得少,起得早,要跳冈自尽。

  • 智取生辰纲算是文言文吗?

      你说的是水浒中的这段章节?古代白话文,就相当于现在的小说——估计现在很少有写文言小说的。   之所以感觉有点文言,可能是因为几百年里通俗语言的改变,有很多字词,在现在都是生疏的,在当时却是最通俗的!

  • 初三语文第17课《智取生辰纲》概括300字。

      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严,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 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后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贩枣客买一桶酒,在付钱时发生纠纷,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是的半瓢,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贩酒人擒住。杨志见属下口渴难耐就容许他们买下了剩下的酒 ,喝下后却发现药发作了。原来这是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贩酒客则是白胜所扮。这条智取生辰纲的计策是吴用提出的,原先两桶酒皆为好酒,他们先喝一通引诱杨志等人。后来第一贩枣客人偷喝是为了让杨志不能动,第二人偷喝时则乘机在瓢中放了药,因偷喝未果所以药进入了剩下的酒中。所以杨志等人喝时就中了药倒地,尽失生辰纲。

  • 智取生辰纲人物性格

      水浒传》第十四到十五回说的是梁山好汉主要人物前传,重点讲述梁山集团资金的原始积累过程,第十四回交代的是信息获取,人力资源整合,和具体企化方案。第十五回叙述具体操作过程,以资金成功转移告终。   与一个人才储备充足的TEAM进行对抗,杨志的失败几乎在看客的眼中成为定局。还需要几点补充,常言道:性格即命运。书中的关键人物杨志的性格决定了他十五回的悲惨下场。   总结杨志的几点性格缺陷:   一, 优柔寡断,小肚鸡肠,缺少大局观。   杨志明明知道押送的事情凶多吉少,路上强匪出没,前一次的   生辰纲便被劫了,身家性命难保,但禁不住梁中书的几番哄劝,多次许诺“我自有抬举你处”,答应了,又作势要全程指挥权。试想,杨明明知道纵使一万军兵也难抵挡,只领十多个军卒怎么能完成任务。在做还是不做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得婆婆妈妈。从中可看出杨志缺少战略性眼光,决定悲剧结局。   二, 头脑单一,缺少灵活机动的战术安排。   在具体执行押送任务中,没有做到灵活运用战术思想。早在前一年就发生了生辰纲被劫持事件,不吸取教训,草率大意,在布置战术时只知道实行赶白天,避夜路一种方法。想法单一,缺少变化。只有A方案,缺少B方案和C方案的互补。同时在给养上缺少周密安排,六月的天正是酷暑,不雇佣服务人员,不提供清凉饮料,使劳动群众起意。也缺少机动车辆,不使用畜力,只知道让随从们挑着财宝走,那金子银子死沉,从北京挑到开封,没有三班倒,在不危险路段还不适当减轻工人负担,造成劳资关系紧张,使工人情绪不稳定,致使到黄泥岗时,发生工人罢工事件,直接导致案件发生。   三, 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注意搞好群众关系。   虽然杨志押送的是十万富贵,但随从一不是杨的死士,二也没提个人的奖金问题。军令状的落款签名只有Mr杨一人,和众人干系不大。按道理,杨志应该好言好语,做好同志们的思想工作,把具体操作的原因分析清楚,利害是非摆明。尤其是菜夫人派的几个心腹,更要多团结,少矛盾。但杨志同志个人作风极其粗暴,非打即骂。动手能力表现在人体施暴上。典型的高血压后遗症表现,要不也是心脏机能失调,表现为心焦烦躁,夜晚失眠多梦,晚上睡不好,白天天热,火气都撒在一干随从身上。而且不善言辞表达,有话憋在肚子,只知道运用权利,肆意殴打劳动者,不尊重军键们的人权。热天上路,还不给水喝不许纳凉。连看客都于心不忍。   四, 关键时刻把持不住,命运急转直下。   从树林子跑出几个壮汉,就是白痴也知道不正常。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大山沟转出个美女,哭死了的老公,不是白骨精是什么?偏偏杨先生在营销课上狂打瞌睡,楞把劫匪引为同路。尤其是挑酒上岗的白胜,几乎脸上都写了字:我要抢。杨志还远远瞧热闹,看骗子布置骗局。这种憨傻和现在社会上当受骗的白痴如出一辙。自己将信将疑,本不该吃酒,开始“不肯吃”。却也看众人吃了,厮厮艾艾半推半就喝了一半,还饶几个枣人,占人点便宜。不吃倒也罢,还有一成把握拼一回性命,呜呼,这人的见识贰短,半碗酒把功名全葬送干净。   五, 耳根子软,容易犯作风问题。   看客们不禁要问,明知道是鬼门关,问什么,究竟是为什么杨志还要闯,这里面隐含一段情史。试想,堂堂一中书门下有多少武艺高强之人,杨志还是个罪身。如果不是梁中书的老婆菜夫人的钦点,该轮不到杨志。这趟活,干不好,是送死,干好了,好处大大的有。菜夫人偏偏指到杨志,里面大有蹊跷。梁中书姓梁,道理上说菜京的女儿应该叫梁夫人,可偏偏书里叫菜夫人,说明二个问题,一是两人不和,二可能是还有张夫人,李夫人之类,菜夫人更与梁中书离心,就此和杨志眉来眼去。如果杨志同志成功完成工作,就会受到菜夫人爹地的接见和推荐,享一番荣华富贵。虽然书中没有细表,但可以推断,杨志和菜夫人定有猫腻。那梁中书怎敢拂夫人美意,又得忍着杨志三番五次讨价还价,把押送大事托付了。   那杨志实在不是好鸟,刚在黄泥冈失手,没了盘缠,到一家酒店,见一妇人,便留下吃酒,却又不给酒钱,说欠着先。这明明是一种流氓调戏行为,只有流氓才借着还钱的机会与妇人见上一面,象极了钱钟书《围城》里赵辛楣的话,这女孩子借书无非是要一借,再一还,前后两次机会,也就搭上了。可惜妇人酒店不是等闲之辈,杨志没走多远就被人挥刀砍了上来。   综观智取生辰纲全过程,杨志对被抢负主要责任。一个头脑简单,缺少智谋的粗人形象栩栩如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假如杨志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内部和外部关系,顺利押送生辰纲,凭梁中书的推荐信,从菜京处得个提拔,封个一官半职,少挨日后许多苦。让梁山好汉的资本积累不能完成,就可以改写水浒,说不上施耐庵另写一部“水波”,专门描写杨志和菜夫人的爱情故事,可以和金平梅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