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颐之年怎么读

  • 岁至期颐是多少岁

      不满周年----襁褓两三岁----孩提男孩八岁----龆年男孩七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十岁以下----黄口十三岁至十五岁----舞勺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舞象之年十二岁(女)----金钗之年十三岁(女)----豆蔻年华十五岁(女)----及笄之年十六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至二十岁----桃李年华二十四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摽梅之年至三十岁----(女)半老徐娘二十岁(男)----弱冠三十岁(男)----而立之年四十岁(男)----不惑之年,强任之年五十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六十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七十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八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至九十岁----耄耋之年九十岁----鱼合背之年一百岁----期颐之年

  • “期颐”中的“期”到底读"jī "还是读"qī" ?

      期颐   百岁老人  读音:qī yí   期颐: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希旦集解:“《论语》:期谓百年已周,颐谓当养而已。”指百岁老人应当有人照料护理。   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耽自可数期颐。” “颐”即为颐养天年的意思。   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 古人说的期颐之年

      期颐,词意指百岁之寿的老人。   古时称百岁为 " 期颐之年 " 。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 " 期颐之年 "。

  • 甲子之年是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回圈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 詹怎么读

    zhan

  • 周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分别对应的年龄是多少?

      周岁:不是指具体年龄,是年龄计算方式。是以出生后已经超过的时间长度算数。   而立:因为“三十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因为“四十而不惑”,指四十岁。   知天命:不是指年龄,意思人活到了一定的岁数,就对世间的事有了大概的了解,相信命运了。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六十年成一周,指六十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就很稀奇,指七十岁。   耄耋:因“八十九十曰耋”七十曰耄”,指八十岁或九十岁。   期颐:因"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寿。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 今年是我的大凶之年吗

      是的今年你有血光之灾 啊 小伙子快去找个大师算算

  • “可”作为姓氏怎么读?

      可字姓氏   可姓 可[可,读音作kè(ㄎㄜˋ),不可读作kě(ㄎㄜ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庆父之后庆克,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齐公族庆父之后庆克生庆封,以罪奔吴,汉末徙会稽山阴。后汉庆仪为汝阴令,曾孙纯避安帝父讳,始改贺氏。”在史籍《氏族略·四》中有记载:“齐桓公之子公子无亏生庆克,亦谓之庆父。”   姜庆克,亦称公孙庆可,其子获罪于齐昭公姜潘,先逃亡晋国,为晋文公姬重耳所厌,遂又赴吴国。   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齐昭公与晋文公联师与楚国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晋文公会齐,宋、鲁,蔡、郑、卫,莒八国之君盟于践土(今河南原阳、武陵一带)结为同盟。其时公孙庆可的后裔子孙中有改姓氏为可氏者,以避齐国预伐之难。   第二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十六国时期古鲜卑族氏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阿伏干氏、可地干氏、可地延氏,并改为可氏。”   ①鲜卑族慕容部可足浑氏,亦称可朱浑氏、渴烛浑氏、渴烛氏,后多改汉姓为朱氏,亦有取“可”为姓氏者,称可氏。   ②鲜卑族秃发部可沓氏,亦称可达氏,后多改汉姓为可氏、达氏。   ③鲜卑族拓跋部可地延氏,可单氏,后多改汉姓为延氏、单氏,亦有取“可”为姓氏者,称可氏。   ④鲜卑族外帐姓氏可那氏、可频氏,后多改汉姓为那氏、平氏,亦有取“可”为姓氏者,称可氏。外帐姓氏,属于“黑号之姓”中的分衍姓氏,地位卑微,为官者几乎没有,因此在《魏书·官氏志》中不予记载,但在北魏时期的其它官札中有记录。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拿可氏部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金史·百官志》记载:“拿可氏部封陇西郡,后改汉姓可氏。”   拿可氏部落在金国时期与其他九十八姓氏并称“白号之姓”,虽非王族姓氏一族,但仍属于贵胄姓氏之一,多为上层领兵将领,在金国时期属于高俸阶级。   拿可氏部族在金末元初时期,有改汉姓可氏者。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古蒙古巴克西纳尔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巴克西纳尔氏,亦称巴可西纳尔氏,属于成吉思汗的庶支后裔,分居于东蒙地区的喀喇沁旗札萨克一带地区(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在元朝的初期,巴可西纳尔氏曾全族男壮随忽必烈征伐大理国,之后重兵围攻恭州(今重庆)长达十余年,其后裔子孙

  • 什么年,后来是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 弱冠之年表示多大岁数

      20岁(男)——弱冠;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