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坟

  • 为什么清明节要上坟?

      清明祭扫是我国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以前就流传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一直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明祭扫,以示不忘祖先,不忘先人,家族有人脉流传。

  • 清明节当天上坟有什么注意事项

      在清明扫墓期间,有些禁忌与忌讳要避免。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顺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国或者说在华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   2、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不过提醒朋友们也有些民族会在其他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3、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提醒朋友们这就是风水。   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此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别…   4、 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   这里涉及的是两个时间问题:   其一,是清明节当日扫墓还是前后时间均可?越早越好吗?   只要在清明节期间均可,看自己方便。当然,各地都有一些当地的习俗,我们要尊重这些习俗。还有,对于某些习俗来说,给去世一年内的亲人扫墓和给已经去世超过一年以亲人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提醒朋友们要遵守当地的相关习俗去做。   其二,扫墓当日出发的具体时间越早越好吗?   回答是也不尽然,需要根据自己情况,最好是在5-7点,即卯时。古代历法中,为一。当然,现在通常不会那么早,但是,提醒朋友们,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5、怀孕的妇女能清明节去扫墓吗   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拜山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拜山活动。提醒朋友

  • 在唐代是寒食节上坟还是清明节上坟

      在唐代是寒食节上坟.   历史上,清明节曾和寒食节连在一起。在唐代,人们是每到寒食上坟扫墓。从唐末五代发展到宋代,扫墓习俗开始改在清明。此后清明节扫墓祭祖逐渐定型,最后成了中国人社会生活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这是一个我一直没弄懂的事情,不知道是灵异还是生物造成,在小时候的记忆中,七月半烧纸,清明节上坟,都

      很多东西 没法解释清楚的 真的 至少现在无法解释

  •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时节刚好处在春天的第二个月与第三个月交界之处,此时,中国从南到北,各类植物萌发,《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树木、草菜萌芽,同时也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因此,此时外出踏青,周围植物萌发生长,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适合调节身心。

  • 你知道清明节为什么叫清明节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余下全文>>

  • 上坟有哪些注意事项?

      近日,一则“驾车上坟真车被烧走”的新闻引发关注。   原来东营市利津县市民李先生的妻子驾车去上坟,坟还没上完,却发现自己好端端停在路边的轿车,被大火给吞噬了。     轿车的南边就是一片墓地,有的墓碑前还有刚刚焚烧的贡品。在墓地和轿车之间是一片荒草地带,现在也彻底被烧成了灰烬。事发当天恰巧刮的是南风,火灾极有可能是因祭祀使用明火引发。   所以,对于去山区等地方上坟的时候需要注意:   一、时间不要太长   二、在山区时,要注意明火,如果烧纸钱,需要等火完全熄灭后再离开   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其他祭祀注意事项:   1、拜祭辈分有讲究吗?当然需要讲究,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2、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 清明节还有多久

      今天是公历2017年2月23日,2017年清明节是公历:2017年4月4日,距离今日:还有40天 。   "公历2017/4/4"查询信息如下:   公历:2017年4月4日星期二白羊座   农历:鸡年 三月 初八日   四柱:丁酉 癸卯 辛酉   节气:清明节   生诞:   二十八宿:毕   甲子纳音:石榴木   距离今日:还有40天

  • 清明节的别称是什么

      1 寒食节   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2 踏青节,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清明节的来历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3 鬼节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 清明节上坟,亲人坟头上的青草能拔吗

      可以啊,一般的,还要给坟头添新土,加帽子,插柳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