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有什么节日

  •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三月三”在广西除了歌圩节外,习俗也很多。   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汉族女孩在这一天过女儿节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 “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如今,虽然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余下全文>>

  • 三月十四日是什么节日?

      白色情人节。 情人节来历: 传说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 Claudius)。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伦丁( Valentine)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在祭坛的熊熊圣火前,聆听瓦伦丁的祈祷。 这一时代,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禁止人们于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人也马上要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满怀悲愤地走向战场。 瓦伦丁对克劳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它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到了克劳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2月14日,瓦伦丁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 为了纪念瓦伦丁,后来的人们把这一天作为“情人节”。 情人节的历史: 情人节是一个属于朋友的日子,属于家人的日子,属于情人的日子。正如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一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情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可能并不一定为大多数人所知。下面所要介绍的,不过是众多关于情人节的传说中的一个。 在古罗马时期,二月十四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二月十五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为情人节。 在西方,情人节不但是表达情意的最佳时刻,也是向自己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刻。在这一点上,情人节体现出的,不正是古罗马人设计这个节日的本意吗?

  • 三月七号是什么节日?

      三月七日是少女节! 妇女节的前一天 3月的节日: 3月1日 国际海豹日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3月5日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学雷锋纪念日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9日 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 / 孙中山逝世纪念日 3月14日 白色情人节(White Day) 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17日 中国国医节/ 国际航海日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特别要纪念) 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 世界儿歌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3月25日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 云南有哪些节日?

      民族 节日名称 主要活动内容 时间(农历)   彝     族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     族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     族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     尼     族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 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   族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傈   僳   族 傈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傈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纳     西     族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   祜   族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   族 佤族拉木鼓节 祭祀、歌舞 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   朗   族 布朗族冈永节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独   龙   族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   颇   族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怒   族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   昌   族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普   米   族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 游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     族 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 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初五   回     族 回族古尔帮节 团拜、宰牲 回历十月   回族开斋节 礼拜、颂经、歌舞 六月   回族肉孜节 减食 五月二十三日   回族宰牲节 宰杀一些牛羊、祭祀 回历的十月十二月   回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   基   诺   族 基诺族特懋......余下全文>>

  • 白族人有什么节日?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初一有抢新水的习俗,谁第一个接到新年的第一汤泉水,那么来年里肯定会很吉祥。在初一到初五不准动除了厨具以外的金属器具、泼水、扫地。初二祭天地,初三祭山川、草原。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 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 ,男人休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 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姊妹节   姊妹节在每年农历的3月15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又有"姊妹饭节"之称,盛行于黔东南自治州台江县,一般持续三天。2011年4月17日,农历3月15日,星期日为苗族姊妹节。   龙船节   苗族龙船节在每年农历的5月24日至5月27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龙船节在苗语中叫做"咋瓮",是划龙船的意思。2011年6月25日,农历5月24日,星期六起为期三天是2011年苗族龙船节。   关门节   关门节在每年傣历的9月15日(农历6月)。关门节与开门节同是少数民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具有典型的、浓郁的宗教主义色彩。 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的6月24日或25日,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但主要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为期三天。2011年7月24日,农历6月24日,星期日为2弗11年彝族火把节。   赛马节   赛马节是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因地方不同而略有差异。赛马是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农牧民闲暇之余的集会,交流农牧业生产经验的场所,而且是藏民族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间传承的藏族节日中,几乎都少不了赛马活动,并且此项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摸奶节   摸奶节在每年农历的七月鬼节(中元节)前一天开始,至农历16日这三天,除了烧纸祭奠"好兄弟"之外,鄂嘉镇上的年轻男男女女们,必须遵守"摸奶节"的规定,是男人就高兴地摸,是女人就要愉快地接受被摸。2011年8月13日,农历7月14日,星期六为2011年彝族摸奶节。   穷人节   穷人节在每年藏历的七月份(公历9月),是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继彝族的摸奶节后又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民族节日。2011年9月23日,农历8月26日,星期五为2011年穷人节。 开门节   开门节在每年傣历的12月15日(公历10月15日)。开门节与关门节同是少数民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典型的、浓郁的宗教主义色彩。2011年10月15日,农历9月19日,星期六为2011年开门节。   苗年   苗年在每年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其中尤以素有"苗族文化中心"的贵州省雷山县城苗年最为出名。2010年11月9日,农历10月4日,星期二为2010年苗年,同时这一天也为13年一度的鼓藏节。   彝族年   彝族年在每年公历的11月20日,是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节日,是由彝族太阳历的第一个星回节转化而来的一个重大的民族节日。2011年11月20日,农历10月25日,星期日起是为期三天的2011年彝族年。   驱鬼节   藏族驱鬼节在每年公历的12月29日,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节日。驱鬼节这一天会在拉萨的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各个寺庙也都会有类似的这种活动,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驱鬼消灾,保平安。2010年12月29日,农历11月24日,星期三为2010年藏族驱鬼节。

  • 9月有什么节日

      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日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 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1958) 9月8日:世界扫盲日(1966) 9月9日:毛泽东逝世纪念日(1976)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1985) 9月14日: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4日:音乐情人节与相片情人节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1994)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1931)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1989) 9月21日:国际和平日(1981)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2001) 9月21日: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1980)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1958)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2000)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 9月16日~10月1日 慕尼黑啤酒节 9月28日~30日,10月5日~7日 斯德哥尔摩啤酒节

  • 三月三到底是侗族的节日还是壮族的节日啊

      三月三   三月三是汉族传统节日,旧称“上巳日”,时在夏历三月初三日。   【起源及变迁】   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民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为了庆祝三月三,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猎物和粽粑作为祭品,用以祭礼堂里的祖先,若出猎无所获,则杀鸡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节日那天,......余下全文>>

  • 成都市新都区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新都有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二的木兰会,一个是三月三的马家庙会。   木兰山,位于新都区木兰镇,既是著名的客家聚居地,又是远近闻名的种子交易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这里的种子交易便摆开了阵势,届时的木兰山俨然一个巨大的种子交易市场,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和游人。大家俗称的“木兰会”。   新都马家“三月三”庙会起源于明代,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创造出了颇有地方色彩、以“抢童子”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已成为川西平原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每年的“三月三”,马家镇都将吸引数以万计的各地市民游客,庙会期间也将举办文化物资交流会。

  • 什么叫节日

      岁时节日是中国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大体说来,节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历法节气。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 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 、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 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 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 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 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 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 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 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   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 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2.原始崇拜。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 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 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 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 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 祈求农业丰收。   3.禁忌与迷信。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 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 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制成神荼、郁垒二 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俯,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