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相变的差异

  • 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珠光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奥氏体:碳溶解在γ铁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无磁性。   贝氏体:钢在奥氏体化后被过冷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间以下,马氏体转变温度区间以上这一中温度区间(所谓“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转变而成的由铁素体及其内分布着弥散的碳化物所形成的亚稳组织,即贝氏体转变的产物。   马氏体: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   珠光体: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所有贝氏体,马氏体,珠光体加热都能得到奥氏体,奥氏体经不同热处理可得到贝氏体,马氏体,珠光体。

  • 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的组织和性能有什么差别

      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板条状马氏体是低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系合金的典型组织。片状马氏体则常见于高,中碳钢;高的强度和硬度是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片状马氏体脆性也比较高。     贝氏体是钢中过冷奥氏体的中温(Ms~550℃)转变产物,α-Fe和Fe3C 的复相组织。温度偏高区域转变产物叫上贝氏体,外观形貌似羽毛状,冲击韧性较差。偏低温度区域转变产物叫下贝氏体(Ms~350℃)。其冲击韧性较好。   珠光体是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其有珍珠般的光泽。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强韧性较好。

  • 比较贝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和珠光体转变的异同

      贝氏体是两相组织,通过碳原子的扩散,可以发生碳化物沉淀,有扩散、有共格的转变。这个温度碳原子可以扩散,铁原子不能扩散,属于半扩散型相变。   珠光体转变形成含碳量和晶体结构相差悬殊并与目相奥氏体截然不同的两个固态新相:铁素体和渗碳体,必然有碳的重新分布和铁晶格的改组,铁和碳原子都能扩散,属于扩散型相变。   马氏体是奥氏体迅速冷却,抑制其扩散型分解,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的无扩散相变。由于铁原子失去了扩散能力,所以马氏体的含碳量与原奥氏体含碳量相同。最高可达2.11%

  • 元代南北杂剧创作的差异

      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完善。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它他各有自己的表演特色,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臻于成熟。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剧本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元代创作的剧本,数量颇多。据统计,现存剧本名目,杂剧有五百三十多种,南戏有二百一十多种,可惜大部分均已散失。至于当时投身于剧本创作的作家,现在已无法准确统计。仅据《录鬼簿》和《续录鬼簿》所载,有名有姓者二百二十多人,而“无闻者不及录”,估计还有许多遗漏。剧作家们有很高的创作热情,有人专门为伶工写作演出的底本,有人“躬践排场”参加演出;一些名公才人还在大都组成“玉京书会”,相互切磋。许多剧作家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像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人,既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擅长诗词写作。当他们掌握了戏剧特性,驾驭了世俗喜闻乐见的叙事体裁,便腕挟风雷,笔底生花,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为文坛揭开了新的一页。当时,剧作家们适应观众的需要,或擅文采,或擅本色,争妍斗艳,使剧坛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从现存的剧本看,元代戏剧的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许多方面。涉及的层面异常广阔,“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巫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许多剧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弊陋丑恶,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可以说,剧作家们以各具个性的艺术格调和蘸满激情的笔墨,展示出元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   在元代,戏剧演出频繁,拥有大量观众。夏庭芝在《青楼集志》中说:当时“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勾栏就是城市中的游乐场所,能供戏剧演出。杜仁杰在散出《庄家不识勾栏》中,写到一个乡下人进城看到勾栏的情景:“要了二百钱放

  • 怀孕面相变丑有风水吗

      这个跟风水没关系吧 一般怀孕的人都会出现浮肿变胖的

  • 调节基因wd40对花色差异作用大吗

      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衰: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病因为存在A,所以a不能表现出来,只有aa才能抑制B基因(遗传因子)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孕育、生长。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长。生物体的生。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

  • 小贝夫妇什么星座

      贝克汉姆   金牛座4月21日-5月21日   金牛座是很保守的星座,喜欢稳定,不爱变动。在性格上则比较慢热,对工作、生活、环境都需要比较长的适应期。金牛座又往往是财富的向征,他们在投资理财方面常常有很独到的见解。金牛座的男人往往有大男人的倾向,而金牛女生则喜欢打扮自己,谁让金牛的守护神是维纳斯呢?

  • 为什么在线八字排盘差异较大

      八字有方法,流派。不然网上免费不就成了现实,收费成了幌子

  • 贝字旁的字有哪些字型

    财、贤、贺、赚、赢、赞、赐、贵还算好点还有贞、则、贡、员、责、购、货、赈、赊这几个字一般.败、贿、赂、赔、贩、贪 贝 bèi,6 负 fù, 6 贞 zhēn,6 贠 yuán, 7 财 cái,7 贡 gòng, 8 败 bài,8 贬 biǎn, 8 贩 fàn,8 贯 guàn, 8 货 huò,8 贫 pín, 8 贪 tān,8 贤 xián, 8 责 zé,zhài,8 账 zhàng, 8 质 zhì,8 贮 zhù, 8 购 gòu,9 贲 bēn,bì, 9 贷 dài,9 贰 èr, 9 费 fèi,9 贵 guì, 9 贺 hè,9 贱 jiàn, 9 贶 kuàng,9 贸 mào, 9 贳 shì,9 贴 tiē, 9 贻 yí,10 赅 gāi, 10 贾 gǔ,jià,jiǎ,10 贿 huì, 10 赆 jìn,10 赁 lìn, 10 赂 lù,10 赃 zāng, 10 贼 zéi,10 贽 zhì, 10 赀 zī,10 资 zī, 11 赉 lái,11 赇 qiú, 11 赊 shē,11 赈 zhèn, 12 赑 bì,12 赐 cì, 12 赌 dǔ,12 赋 fù, 12 赓 gēng,12 赍 jī, 12 赔 péi,12 赏 shǎng, 12 赎 shú,12 赒 zhōu, 12 赕 dǎn,13 赗 fèng, 13 赖 lái,14 赙 fù, 14 赛 sài,14 赚 zuàn,zhuàn, 14 赘 zhuì,14 箦 zé, 15 赜 zé,16 赝 yàn, 16 赟 yūn,16 赞 zàn, 16 赠 zèng,12  qíng 17 赡 shàn,17 赢 yíng, 21 赣 gàn,gòng,

  • 过冷奥氏体高温,中温,低温转变的性质与相变特点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及其性能与相变特点:   (1)珠光体型转变   A1~550℃温度范围形成珠光体型转变,转变温度较高,也称为高温转变,其碳原子发生完全扩散形成渗碳体,因此又称为扩散型转变。   珠光体是由共析铁素体和共析渗碳体(或碳化物)有机结合的整合组织,两相具有一定的比例和相对量,珠光体(Pearlite)用符号P表示   渗碳体呈层片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按层间距珠光体型组织分为珠光体、细珠光体(索氏体S)和极细珠光体(屈氏体或托氏体T)   A1~650℃形成珠光体,片层较厚,片层间距>0.4μm,400倍光镜下可辨,珠光体(Pearlite)用符号P表示   650~600℃形成细珠光体,片层较薄,片层间距0.2~0.4μm, 800~1000倍光镜下可辨,过去称为索氏体(Sorbite),故用符号S表示   600~550℃形成极细珠光体,片层极薄,片层间距Dian镜下可辨,过去称为屈氏体或托氏体(troostite)用符号T表示。   三种组织无本质区别,只是形态上的粗细之分,因此其界限也是相对的。   珠光体型组织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片层间距,片层间距越小,相界面越多,塑性变形越困难,钢的强度、硬度越高,而塑性和韧性略有改善。   (2)贝氏体型转变   550℃~Ms温度形成贝氏体型转变,属于中温转变。由于转变温度降低,只有部分碳扩散出,还有部分碳留在铁素体内,因此也称为半扩散型转变。贝氏体(Bainite)用符号B表示。   贝氏体又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   350~550℃温度范围内的转变产物称为上贝氏体。上贝氏体在光镜下呈羽毛状,在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渗碳体,分布于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的铁素体条之间。其形成温度较高,条状或片状铁素体从奥氏体晶界开始向晶内以同样方向平行生长,随着铁素体的伸长和变宽,其中的碳原子向条间的奥氏体中富集,当浓度足够高时,便在铁素体内间断续地析出渗碳体短棒,奥氏体消失,形成典型的羽毛状上贝氏体,上贝氏体中的铁素体片较宽,塑性变形抗力较低,且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片之间,易引起脆断,强度和韧性都较差。   350℃~ Ms温度范围形成下贝氏体。下贝氏体在光镜下呈竹叶状,即黑色针状,在电镜下为细片状碳化物,分布于铁素体针上,并与铁素体针长轴方向呈55°~60°,其形成温度较低,碳原子扩散能力更差,铁素体在奥氏体的晶界或某些晶面上长成针状,碳原子在铁素体内一定的晶面上以断续碳化物小片的形式析出,从而形成了下贝氏体,   下贝氏体中铁素体针细小,无方向性,碳过饱和度大,碳化物分布均匀,弥散度大,位错密度高,所以硬度高,韧性好,有实际应用价值。   (3)马氏体型转变   Ms~Mf温度范围形成马氏体型转变 ,由于转变温度低,属于低温转变。转变温度低,铁原子和碳原子都不能够扩散,因此又称为非扩散型转变。   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其含碳量超过碳在α-Fe中的饱和含碳量,马氏体(Martensite)通常用M表示。   马氏体转变时,奥氏体中的碳全部保留到α-Fe中,马氏体与奥氏体化学成分完全相同,但是晶体结构不同。   马氏体型转变是强化钢的重要途径之一。   马氏体型转变的特点:   ①马氏体型转变的非扩散性:马氏体型转变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铁及碳原子都不能进行扩散,因此马氏体实际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晶体结构仍为体心立方结构,但由于碳的溶入使原体心立方结构变成体心正方结构,即 c轴伸长,因此马氏体具有体心正方晶格( a=b≠c),轴比 c/a称为马氏体的正方度。马氏体中的含碳量越高,正方度越大,晶格畸变越严重。   ②马氏体型转变的非恒温性:马氏体型转变速度极快,片状马氏体的长大速度为106~107mm/s,板条马氏体的长大速度为102~103mm/s。马氏体型转变与其他转变不同,是在连续冷却过程(变温)中形成的,当过冷奥氏体温度降到Ms点以下任一温度时,马氏体型转变以极快速度进行,但转变很快停止。为了使转变继续进行,必须继续降低温度。马氏体量只取决于转变温度,与保温时间无关,表现出组织转变的非恒温性   ③马氏体型转变的不完全性:当温度降到某一温度以下时,虽然马氏体转变量未达到100%,但转变已不能进行,该温度称为马氏体型转变终了温度,用Mf表示。此时将有一部分奥氏体未转变而被保留下来,称为残余奥氏体,用Ar 表示。残余奥氏体将对马氏体的塑性有一定的贡献。   ④马氏体比容增大:在马氏体、奥氏体、珠光体三种组织中,奥氏体比容最小,马氏体比容最大,并且马氏体含碳量越大,其比容也越大。因此,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后会导致体积膨胀。由于工件各部位的形状和尺寸往往不一致,造成了体积膨胀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了内应力,这是导致钢在淬火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的重要原因。   马氏体常见的形态:   1、板条马氏体:其立体形态为细长的扁棒状,在光学显微镜下为一束束的细条组织,每束内条与条之间尺寸大致相同并呈平行排列,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形成几个取向不同的马氏体束,板条内的亚结构主要是高密度的位错,又称为位错马氏体,其含碳量低, 也叫作低碳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2、片状马氏体:其立体形态为双凸透镜形的片状,与试样磨面相截则呈针状或竹叶状,所以又称为针状马氏体,其含碳量较高,也叫作高碳马氏体。在电镜下,其亚结构主要是孪晶,又称为孪晶马氏体。   马氏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   当WcShi板条马氏体;   当Wc>1.0%时,几乎全部是片状马氏体   当0.2%≤Wc≤1.0%时,为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马氏体是一种高强度、高硬度的组织,由于马氏体型组织中碳过饱和度很大,晶格畸变非常严重,所以其强度大大提高。含碳量越高,强度、硬度越高,   板条马氏体的亚结构是大量的位错,给塑性变形提供了便利条件,板条马氏体的各板条是平行排列的,塑性变形 抗力小,因此板条马氏体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是大量的孪晶,塑性变形困难。马氏体的片是相交的,容易碰撞而开裂,晶格畸变较大,有很多的显微裂纹,脆性大,但由于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因此具有一定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