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吕的名人

  • 历史上姓吕的名人都有哪些啊

      历史名人     姓名     朝代     贡献     评价/荣誉/职务     籍贯     吕尚(前1156~前1017)     周朝     辅佐六位周王,巩固国家统治     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齐国始祖     东海海滨     吕不韦(?~前235年)     战国末期     著《吕氏春秋》,杂家代表     商人、政治家(为秦丞相)、思想家     卫国濮阳     吕臣(?前235~前173)     秦朝     重建张楚政权     秦末农民起义将领,世袭父爵新阳侯     吕雉(前241~前180)     汉朝     吕母(?~18)   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领袖   琅琊海曲     吕布(?~198)     东汉     名将     五原九原     吕蒙     东汉     名将     汝南富陂     吕范(?~228)     三国     东吴名将、大司马     汝南细阳     吕据(父吕范)     吕岱(161~256) 三国·吴   官至大将军、大司马 广陵海陵   吕忱 晋 著《字林》 文学家     吕静 晋 著《韵集》 音韵学家     吕洛 北魏   官至羽林中郎将,后封成武侯 代/今蔚县   吕光(337~399) 晋 后凉建立者 前秦将领 略阳   吕永吉 隋 隋文帝时大臣 官至上柱国太尉,被封为刘郡公     吕才 唐   哲学家、音乐家,官至太常博士 博州清平   吕向 唐 善草隶,曾参与《文选》注解 书法家、学者 甘肃泾川   吕洞宾 唐 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       吕蒙正(?~1011) 宋   状元、宰相 河南洛阳   吕端(935~1000) 宋   宰相 幽州安次   吕夷简(978~1040) 宋 维护国家安定,子公著、公弼 宰相、政治家 ,封号“申国公” 寿州   吕公著(1018~1089) 北宋     寿州   吕公弼(1007~1073) 北宋   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进枢密使 寿州   吕颐浩(1071~1139) 宋     齐州   吕大防(1027~1097) 北宋     京兆蓝田   吕大临(1044~1091) 北宋 著古器物图录《考古图》 金石学家,中国考古学鼻祖 京兆蓝田   吕惠卿(1032~1111) 北宋 王安石变法第二号人物 政治改革家,参知政事(副宰相) 泉州晋江   吕祖谦(1137~1181) 南宋 六世祖为吕公弼 理学大家,与朱熹、张栻齐名 寿州   吕纪 明   花鸟画家,官至锦衣卫指挥 浙江鄞县   吕柟(1479~1542) 明朝 著有《周易说翼》等。 著名理学家。 陕西高陵   吕坤 明......余下全文>>

  • 姓吕的古代名人都有那些?

      吕不韦 (前?~ 前235)     战国时秦人。本为商贾,因有功于秦庄襄王,而为秦相,后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献给庄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时尊为仲父,后与太后私通,畏罪自杀。居相位时,曾使门客着「吕氏春秋」一书。     吕后     吕布恭     字奉先,东汉九原人,勇冠三军,武艺超群。为董卓义子,后因董卓暴虐,与王允连手杀董卓,拥兵割据,最后为曹操所擒杀。     吕蒙(178~219)     字子明,富陂人。三国时吴国名将,曾计夺荆州、擒关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吕光 (337~399)     字世明。后凉开国君主,略阳氐人(故治在今陜西省秦安县东南八十里)。初事苻坚,苻坚死后,自称凉州牧,建元太安;后以麟见金泽县,改号麟嘉,称三河王;又七年,改元龙飞,称天王。在位十年,谥号懿武皇帝。     吕留良 (1629~1683)     字庄生,又名光纶,又字用晦,号晚村,晚号何求老人,清浙江石门县(今崇德县)人,生于明末。著作中含有种族思想,并誓不仕清。死后因牵涉曾静文字,被毁墓戮尸,全家抄斩。

  • 姓吕的近代名人有哪些

      吕宁思吕胆霞你自己看看吧上百度有自己觉得行就写吧不过我觉得好像不太可以,一位是习武的高人一位好像是记者

  • 跪求姓吕的4字姓名

      吕睿语嫣 嫣:美好鲜艳

  • 姓何的历史名人 姓何的名人有哪些

      三国的何进,三国何晏!曹操的女婿哦民国时期的何香凝,国民党将军何键、何应沣,何为,作家,《樊伊玲》   何景明,明朝,哲学家,

  • 有关姓吕的幽默的人名

      今早和二货老公一起懒床,这货抓着我的胳膊说老婆,你看你比我白好多,我们以后会不会生出来个斑马。。。

  • 好听的姓吕的女孩名字

      吕龙风

  • 都姓的都姓名人

      都姓出了许多学业有成的文士和忠心耿耿的良臣。如汉有临淄侯都稽、名人都蔚朝,北魏有古都军都贵。尤其宋、明之际都姓人物更是表现突出,从江苏丹阳的都服、司农都光远、少卿都洁就足以证明;明代的都胜、都穆、都任等。近代杭州都锦生更是尤异。汉代都尉朝:著名东汉学者。从孔安国学受古文《尚书》,后转授于庸潭。宋代都随:著名宋朝大臣。曾出使辽国,辽国朝廷要他为大辽服务,他忠贞爱国,严词拒绝。辽国人都叹服其节操。既归宋朝后,辽国每次派遣使臣入宋,必问其起居、健康情况。都贶:北宋臣。字君锡,陵川(今属山西)人。博览经籍,长于史学,以明经得中进士。哲宗时官朝请大夫、鸿胪少卿,出为梓州转运使。徽宗崇宁三年(1104),坐议弃湟州,降授承议郎,权发遣坊州,再贬监抚州酒税,入党籍。后五年复朝散郎。佞佛,为圆通旻禅师法嗣。后因不愿做官,隐居义门村锦屏山中,结芍药会。当时文人谷汉臣、高子美等经常往来山中,流连山水,诗酒度日。县令吕由庚曾再三举荐他出外做官,他都婉言谢绝。都洁:宋臣、学者。字圣与,江苏丹阳人,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间以左朝请郎知德庆府,历官吏部郎中、太府少卿、淮西总领。洁父都郁,字子文,尝为惠州教官,平生留意于《易》学。洁承家学,与其父处多有所得,自认土封辞义,先儒已多有详论,故撰《易变体义》十二卷,专就《易》的变体用法进行探讨。都颉:宋臣。字光远,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官至司农少卿。初家贫而笃于学,后闲居而作《七谈》,以述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都光远:著名宋朝大司农。明代都胜:明朝宁津人。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挥捡事,守备扬州的时候因为平定叛乱有功。被升迁为参事,协同漕运,后又任过充总兵官、掌漕运等重要的职位。因居官廉明洁静,所以屡有任职使命。历官五十七年,他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但是他清正廉洁,生活简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人们的敬爱。都穆:(1459-1525),明朝人,学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玄敬。弘治进士,授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博学清简,勤于治史。有《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系正德七年(1512)任礼部郎中时,披阅旧牍,得朱棣即位,初封赏功臣簿籍,因稍加修整而成,共三十三人。后二月复得指挥以下功赏簿籍,又编别录一卷,以补前录之缺。又有《使西日记》一卷,系正德八年奉使册封庆藩寿阳王妃,自京师至宁夏而作,记沿途灵胜形势、故宫遗壤、碑碣古迹颇详,但多据见闻,鲜为考证。另有《史外类抄》、《金薤琳琅》、《吴下冢墓遗文》、《周易考异》等。都杰:明臣。蔚州(今山西蔚县)人,字彦辅。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与李言恭同撰《日本考》五卷。李言恭督京营戎政时,其任右都御史。会倭寇侵患方剧,乃录其所闻成书。都任:明臣。字弘若,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四川右参政。天启中,为陕西左布政使。崇祯中,以山西右布政使兼副使。饬榆林兵备。李自成部将李过陷城,巷战,被俘,不屈死。近现代都锦生,号鲁滨,浙江杭州人。民国八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任乙种工业教习。并亲手纺织出第一幅丝织风景画。民国11年5月,在茅家埠家中开工制造,到民国十五年的时候已经发展到拥有手拉机渐百台,轧花机五台,工匠八人,职工130至140人。他们的产品曾经获得美国费城国际博览馆金质奖章。民国17至18年,东渡日本考察。民国26年8月将一部分机器迁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余下全文>>

  • 姓吕,有什么好听的名字?

      吕梓泽 吕天涵 吕兴偌 吕松翔 吕津喜 吕奕翔 吕永龙 吕佳杰 吕宛群 吕文奇 吕子煊 吕金涵 吕无龙 吕泽芳 吕卅霖 吕佩琪 吕芯恒 吕小涛 吕礼荔 吕旭帆 吕逸童 吕朝坚 吕雨洋 吕柏珂 吕子鹏 吕大悦 吕政君 吕翼竣 吕佳然 吕奕航 吕之军 吕嘉涛 吕宸豪 吕若然 吕莞宝 吕无杰 吕忠益 吕浩明 吕旺佳 吕晓莉 吕晓琇 吕京辉 吕恩绫 吕宗潮 吕海轩 吕展源 吕博轩 吕银亮 吕依昂 吕傅彤 吕涵卜 吕家铭 吕八阳 吕嘉音 吕泽尧 吕庆建 吕红滨 吕鹏轩 吕子韩 吕泽刚 吕志艺 吕思彬 吕浩联 吕乖壹 吕春桐 吕嘉林 吕建程 吕振豪 吕睿涛 吕德伟 吕宝雄 吕煜妤 吕水睿 吕灵清 吕成深 吕永宝 吕传浩 吕泽城 吕剑瑞 吕剑飞 吕翊允

  • 姜子牙到底是姓姜还是姓吕?

      古人姓氏是分开的,姓姜 吕氏   下面简单介绍下“姓”和“氏”的区别。   先秦的姓不是后世的姓,这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先秦的姓,很多学者认为与远古的母系制度有关系,是氏族(或部落)的标记。由于它标志一个人由哪个氏族出生,故称“生”;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所以要加上“女”字边,写“姓”。可见,姓的起源与氏族有关。   氏是家族的标志。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以什么为氏,有几种办法。列国公族多以“孙”系氏,有的因出于公室,就称公孙氏;有的因出于王室,就称王孙氏。有些以所居官职为氏,如司马史、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为氏,如韩氏、魏氏、赵氏。不过,当时人更多的是以祖父的字为氏,如齐文公之子字子高,其孙就以高为氏。可见,氏和宗法制度有很密切的关系,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   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姓氏制度也发生了混乱。秦的统一,基本上结束了西周封建宗法制度,旧的氏族和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姓和氏开始合二而一。经过秦末大乱,社会进入西汉,姓和氏就完全融为一体。正因为如此,处于西汉中期的司马迁写《史记》时便不那么注意先秦时代姓和氏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