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的禁忌

  • 上元节是什么节 上元节是哪一天

      上元节来历 元宵节的来历有很多,广为人所知的有汉文帝纪念平吕一说,也有东汉明帝点灯敬佛一说,还有汉代民间的火把节的说法,而上元节来历则是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上元节(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 元宵节花灯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而到了现代,上元节(元宵节)的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上元节的习俗很多,如花灯寄寓、元宵赏灯诗、元宵吟灯联、元宵猜灯谜,另外还有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祭门、祭户、逐鼠、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等。元宵节(上元节)祝福短信元宵到,送你鲜花一束:有玫瑰,成双成对;有玉兰,万事不难;有茉莉,事事如意;有秋菊,年年有余;有火鹤,红红火火;有牡丹,一生平安!额圆面嫩外表白皙,多情含蓄心甜如蜜,肤靓美体蕊红艳绿,温柔甘饴令我痴迷,十五灯夜吻你吃你。元旦除夕偿谋面,宵夜早茶没约见,节前假后没做伴。相会团圆暂无缘,思念惦记梦无限。菊花灯祝你居住平安,荷花灯祝你合家欢乐,杏花灯你幸福安康,莲花灯祝你连年有余。元宵节,月圆灯圆情圆梦圆,祝元宵节快乐!赏月,观灯,我等你!花灯,月下,我想你!月圆,汤圆,缘梦圆!走过岁月,品味友谊;传递思念,送上祝福:新春的每一阵风吹过,都有来自我的衷心祝福,月光的每一寸照抚,都是我牵挂的嘱咐:元宵节快乐!

  • 上元节是什么节,古代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古代把这一天叫“上元节”,“宵”是夜晚的意思,于是就有了“元宵节”这个名称。元宵节是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惯。民间俗语说:“三十儿的火,十五的灯”“正月十五闹元宵”,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     元宵节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这个节日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元宵节赏灯始于1900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从此元宵节就有了赏灯活动。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据记载有的灯轮高20丈,上面挂着5万盏灯。唐代赏灯活动要进行3天。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     自古至今,每到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就纷纷走上街头赏灯、猜灯谜、放焰火、放鞭炮,尽情欢乐。街上的彩灯多极了,有宫灯、走马灯、花卉灯、飞禽走兽灯、历史人物灯、神话故事灯……彩灯群集,争奇斗艳,非常好看。近年来,东北等寒冷地区出现了一种冰灯,每逢元宵节都要举行冰灯制作比赛。     元宵节,中国很多地方有耍龙灯的习俗。龙灯又叫龙舞,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玩耍时,许多人手举一条纸龙或布龙,在锣鼓乐曲中集体起舞。在这欢乐的夜晚,民间还常常有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娱乐活动。     元宵节,家家户户要吃“元宵”。元宵是一种外面是米粉,里面夹有糖馅儿或肉馅儿的圆形食物,可以用水煮,也可以用油炸。起初,人仅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台湾民歌《卖汤圆》唱道:“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汤圆是在元宵节吃,所以后来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了。现在,“元宵”这个词有两个意思,它既是一个节日的名称,又是一种食物的名称。

  •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上元节---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元节, 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 俗称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 例要上新坟, 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所以, 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 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下元节---十月十五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 清明有什么禁忌?

      忌去人群:   1、妇肚内的小生命需要和谐的孕育环境,坟地的负磁场趋向阴性,会令小生命失去阴阳平衡,因此孕妇不宜到坟地。   2、坐月子妇女大多情绪不稳定,家人关爱及丈夫爱护才能令妇女倍感温暖,墓地阳气少,易令妇女有产生受冷落之感。   3、49天前后办喜事的人不宜前去扫墓,由于情绪高昂,易在扫墓时大嘻大笑,喜悲相冲,造成对墓地阴灵先祖的不尊重。   4、手术前后49天的病人体质都是处于休养期,需要生命的阳光做支持,坟地令人衰伤,诱发心理上的死亡思考,因此病者不宜前往。   5、身体上有邪气(例如曾做人流)、衰气(例如跟走背运的异性亲热后)、死气(高危病者)等人磁场紊乱,不宜把负磁场带去阴气重的地方,需求助宗教力量平衡。   6、坟场四围的环境多为墓碑和树木,墓碑属土,树木属木。木克土,欠缺生气,犯冲太岁之人因木星移动易导致情绪不稳或作出错误决定,这个时候最需要有生气的地方固本培元。

  • 水晶的禁忌?

      殡仪馆、医院、坟场尽量不要让水晶外露   特别是吸收性能量的水晶:黑耀石、紫水晶、海蓝宝等   不能带就收进包包里,不要露在外面就是了   带着也没关系,回家立马消磁   紫晶、粉晶、萤石最好不要晒太阳,他们所包含矿物质稳定性比较差,长期太阳照射容易退色

  • 牛肉有哪些禁忌

      1、肾炎患者不可多吃     生活中患有肾炎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牛肉,因为牛肉属于高蛋白食品,以免加重肾脏   负担,不利患者的身体健康。   2、不可过量食用     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   宜于中气不足、气短体虚、筋骨酸软、久病贫血、面黄体瘦、头晕目眩的病人食用。     适宜用量每餐约80克,过量食用可能会提高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几率。   3、牛肉最好不要烤着吃     牛肉在食用的时候最好不要烤着吃,如果将牛肉熏、烤、腌炙,就会产生一定量的   苯并芘和亚硝胺等致癌物质。   4、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牛肉高胆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儿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5、不宜和白酒一起食用     牛肉和白酒一起食用会牙齿发炎;白酒为大温大热之品,饮白酒吃牛肉对温热体质   的人犹如生火添热,容易引起面赤身热,疮疖恶化。

  • 满族有什么禁忌么?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俗。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关于满族饮食的介绍很多,然而对于满族当中有哪些是忌口食物,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归类,仿佛满人只是不吃狗肉而已。经过参考文献和一些民间传说,将满人忌口食物列举如下:   1、狗肉。对于何以忌食狗肉,至今尚无定论,较为熟知的传说是义犬救罕王。   2、雁(鹊)肉。满人崇鸟,三圣女沐浴,神鹊衔来朱果,三圣女食而有孕生布库里雍顺。鹊被称为满人祖先。因此满人不吃雁、鹊、鸽肉。   3、鹰肉。鹰被认为是恩杜里(满语“神”的意思)的使者,天地间的光与火都是海东青奉恩杜里的旨意取自太阳。   4、马肉。马是满族及先民征战与生产的伙伴,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征。   5、月饼,是否忌食尚无确定,有传说满人受蒙古人影响不吃月饼,但此传说与蒙古忌食月饼相似。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满族的习惯和汉族也越来越像,没有那么多禁忌了。在饮食禁忌传统多已忘却、不遵守。

  • 立冬有什么禁忌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望采纳!

  • 红眼带90级的装备,是命运星辰还是上元节还是时光,都是三件套?

      90SS布甲套装 上元节祭典套:   所有属强+14   双暴+5   所有攻击力+3%   下衣:上元节贴边长裙   所有属强+14   双暴+5%   所有攻击力+3%   

  • 道教有哪些禁忌

      禁忌起源甚古。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在死者身撒红色铁矿粉粒,反映了我国原始人群的禁忌行为。到了殷代,甲骨卜辞中常常有为了征伐、狩猎、祭祀而占卜的记载,其中所说某事不吉就是禁忌的一种。《周易》里也有关于禁忌方面的记载,其中小畜上九爻辞就说:“月几望,君子征凶。”《礼记·礼义》中说:“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这就是说,忌日是亲属的死日,这天不做其他事,不是因为以死为不祥而避。所以禁忌并不一定就是否定其事,而只是规定忌日不做超越规定的事。道教禁忌继承和发展了汉代以前有关禁忌的宗教迷信,并把它贯穿于道教信仰者的日常生活中。道徒的行住坐卧、饮食起居以及各种仪式都有禁忌,诸如暮莫远行,卧莫燃烛,勿居崇奉六天及事山川魔神者之室,供水忌汲井泉,须于夜半子时取河水,或特忌斩衰孝子、新婚妇人、月信未断及疥疮废疾者升斋堂庭坛。但就其涉及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始的自然崇拜。道教禁止北向便溺、北向理发、北向唾骂、北向解脱衣裳,或仰视三光,怒视日月星辰。道教有《五斗经》,特别重视北斗,认为北斗“为造化之枢机,作人神之主宰,……有回死注生之功,有消灭度厄之力。”说明道教禁止北向做污秽事是出于对北斗的崇奉神化。其实,在我国,崇拜日月星辰之神起源很古,殷墟卜辞就是“宾日”、“出日”、“入日”等的记录,这可能源于殷人对日神有朝夕迎送的礼拜仪式。成书于春秋或战国时期的《尚书·舜典》有:“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的记载。所谓类、望是指对不同神灵的不同祭法。“六宗”是被祭的对象,包括“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泰山)。原始的动物或图腾崇拜。道教禁止食父母本命兽肉与自身本命兽肉。认为牛有功,犬有义,雁有序,鲤鳝朝北斗,故不得食用。《上清黄庭内景经》梁丘子注释叙说:“忌食六畜及鱼臊肉,忌五辛。”所谓六畜,即牛、马、猪、羊、鸡、犬。鱼臊即生臊。五辛,即生葱、蒜、薤、韭、葫、荽。但是,道教禁荤辛的限制并不十分严格,这反映出:禁食父母本命兽肉是原始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思想的融合。道教饮酒食肉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道教提倡禁酒,但认为飞禽走兽“能立治病”,“飞鸟步(按:当作走)兽,水中生亦然,使民得用奉祠及自食”,《广弘明集》卷十二也说张陵时“杀牛祭祀二十四所”。可见早期道教并不禁食荤辛。南朝刘宋陆修静的《道门科略》才有三会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不得饮酒食肉”的规定。道教禁忌与药物学、养生学有关,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云笈七签》、《杂戒忌禳灾祈善》和《禁忌篇》认为:“性调乎食,命延乎药”,提倡养性为主,辅以药物、饮食。在他们看来,人年四十以下,阳气尚盛,不宜全食补食,与中医对不同年龄的人用药不同的观点一致。同时还提出一些治病防病措施,诸如“冲热汗出,不宜洗身”;“冬夏不宜枕冷物铁石”;“久忍小便脉冷兼成冷痹”;“凡新哭泣讫便食即成气病”;“凡欲见死尸,皆须先饮酒及咬蒜辟毒气”;“凡大汗勿脱衣,不慎,多患偏风半身不遂”;“长生之要,其在房中”,即要注意节制性欲,反对远行归还、大疲劳及醉酒、生病行房事,以上这些规定都有合理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禁忌反映了道教学者重视量变,力求不破坏身体各部分运动平衡的思想。《云笈七签·禁忌篇)主张“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疲,卧不至极”,“不欲极饥而食,不欲极渴而饮,食不过多”,“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五味不欲偏多”,做到“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反对久视、久卧、久立、久行、久坐。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这当然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总的看来,道教禁忌严防“病由口入”,一方面十分注意公区卫生,规定:洗菜要三次易水;汲水要先洗手,并视水中有虫无虫,而且水须过滤方用;做饭时爪甲不准带垢;扫地当先洒水,不得扬尘,不得聚灰土于门扇后。另一方面又忌食大量食物,影响身体吸取营养。例如,旧历正月禁食生葱;二月三月禁辛,勿食蒜子、蓼子、肝、肺,宜食麻子、巨胜子、李子;四月勿食大蒜;五月禁咸味,勿食薤、心、肾;六月禁酸,勿食茱萸;十月勿食椒;十一、二月勿食鲜鳞甲之物。四季勿食脾、肝、羊血。道教禁忌渗透了佛教仪规。早期道教没有对吃饭时辰做过规定,但全真道却规定“过午不食,菜禁兼味”。这说明道教在进餐时间上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也对道教徒有所约束。据说,早期佛教本来是:见相(能看见手纹)吃早饭,还有中、晚餐。由于一比丘至一俗家化缘,施主孕妇开门,恰逢雷电交加,被惊吓流产。后来,释迦牟尼知道此事,遂禁止晚餐。当然还有纯属于宗教神学方面的一些禁忌。诸如夜卧留灯令魂六神不安,举足向火对灶则召祸;竖膝坐而交臂膝上,头发覆面,皆不祥;夜作恶梦,早起含水向东异之即无咎;衣服有光振动三次,并说殃去殃去则无害;龟蛇灵异不可杀,……等等。由上述可知:道教禁忌的目的,一是神化崇奉对象,严格教规教仪;二是逆反人们的正常心理,强制培育道徒的宗教情绪。同时,由于道教禁忌与药物学有关,有的禁忌之法后来还变成了民间风俗流传下来。如端午喝雄黄酒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