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拳是那五行

  • 形意五行拳

      先给个建议,算是忠告,打拳时不要太用力,一收一放,绵绵若存,不要用全力打。否则容易上到自己。   1歌诀   劈、崩、钻、炮、横,五拳之名称也。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钻拳之形似锥,性属水;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梁,性属土。由相生之理论,故横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钻拳,钻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横拳。如万物之生放土,故横拳能生各拳。由相克之理论,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也。   劈拳歌诀:双榻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传。   钻拳歌诀:钻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传。左右相同随意变,收吸发呼劲合丹。   崩拳歌诀:崩拳属木疾似箭,发动全凭一寸丹。跟顺变化随法用,转身提足把树攀。   炮拳歌诀:炮拳先走虎跳涧,两劈下裹如搜山。钻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实腹水火关。   横拳歌诀:横拳出手似铁梁,横中有直横中藏。左右穿裹应合意,收势退横劲宜刚。   2.三体式   形意拳称站桩为筑基功,筑基功是形意拳万法之源,万变之本。有口头禅曰:“桩功是个宝,得它才是好。”想学好形意拳,就要牢牢的打好桩功这个基础。有了坚实的桩功基础,所习练的形意拳才能刚实迅猛,内外六合,达到“不动如五岳,动如狡兔”。反之,没有牢固的桩功基础,学到的形意拳套路再多,下的功夫再深,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形意拳筑基三体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桩功和形意拳所有变化的开始,所谓“万变不离三体式”就是这个道理。   一、三体式功法   无极式:习练者先选正方向:立正姿势站好,两手自然下垂,头正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呼吸自然,心平气和,把自己融人自然,丢却妄念,初步达到无极式的基本要求。这时你会感到心脏在平稳跳动,气血在缓缓流动,心旷神怡,直至全身内外阴阳平衡。   “无极式”是三体式的预备式,主要是调理习练者使心态平静,气血周运,阴阳平衡,为筑基功的修炼打好基础。   长时间站无极式,可调节中枢神经,精神内敛,精力充盈;心脏跳动平稳,收放自如;血液流畅,舒展顺达,对于神经衰弱和心脏病症有显著的疗效。   三体式:慢慢的深吸一口长气,然后两掌根从身体两侧慢慢抬至小腹根部位,随气的吸人,两手掌根贴着小腹慢慢抬起,抬至与胸口平时(如图1),再将吸人之气缓缓呼出,随着呼出之气,两手再按原来上升的路线慢慢下落至肚脐两侧,两腿同时微曲(如图2),两掌变拳(如图3),拳心向上,两拳稍停,左拳从肚脐开始,以虎口贴身沿中线向上走至心口(如图4),左拳向前成45度角打出,向着鼻尖对面斜上方行至高与眉齐,虎口向外侧翻拧(如图5),再将拳变掌向里翻转并下落与胸口齐,掌心向下。在左拳向外打出的同时,左脚也随之向前趟出半步,与右脚成45度角,两脚的间距一尺左右,右手变掌,掌心翻转向下,形成三体式桩功(图6),整个动作是由动到静的过程。   动作要领:动作要完整和谐,鼻尖、手指尖、脚趾尖(图7)三尖相对,身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但头要顶,要正;左手要沉肩坠肘,手与肘臂要有拧裹之劲,指尖向前。   二、三体式与定步鹰捉的区别   三体式的几个动作都要求匀速,力戒忽快忽慢。三体式从无极式到有极式的过程都是调节呼吸过程的动作,调动意、气的过程,采用的是缓慢的匀速运动。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个静动相结合的过程。正因如此,形意拳先贤们才把三体式和定步鹰捉分别开来。   定步鹰捉是在无极式的基础上开始的,两手贴腹部沿中线向上提至胸口,再贴腹部沿中线向下沉至脐两侧。然后,右拳向上贴腹至胸口处向前上方打出,打至与眼眉齐,左拳从下向上方沿中线打出,拳心向上,打至两手相叠时同时变掌,右掌收至腹前,左掌向下翻拍至胸口齐。整个过程是越打越快,右拳打至最高点最快,左拳变掌向下猛拍至胸口齐时最快,它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因此,从这点来说,“三体式”和“鹰捉式”是完全不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形意拳先贤们所认可的,也希望我们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加以区别,不可混淆。   三、三体式的技法要求和作用   (一)基本要求与作用   1、掌型要求“三圆”。即“手心圆”。由于掌心回收,使掌的横撑力增大,有利于控制对方重心的变化。“手背圆”,使劲力利达指尖,三节劲整,有利于气催血行。“虎口圆”,助长掌的外撑和里扣的劲(图8)。   2、要求齿、手、脚“三扣”。即“齿扣”,齿为骨梢,“齿扣”可发动骨梢之威力;拳经云:“有勇在骨,切齿则发”,就是这个道理;“手扣”,手指甲为筋梢,“手扣”就是发动上肢筋梢的威力,可使劲力达到指尖,气贯梢节;“脚扣”可发动下肢筋梢的威力,劲达下肢,气贯脚趾,使下盘桩的基础牢固。   3、头、舌、手要达到三顶。即头上顶能振奋精神,发动头发血梢的威力;舌为肉梢,“舌顶上腭”,即发动肉梢的威力,舌卷气降,沉人丹田,加上咽津液还丹田,丹田坚实,内劲充足;“手顶”能使梢节前顶的劲力增大,气贯指尖,增强手指的钻翻劲力。   4、要求脚、臂、肩、头“四平”。形意拳的起手多用“鹰捉”,桩功“三体式”和“鹰捉”的定式是相同的。因此,要求也是一样的,都要求做到“四平”。   (1)“头顶平”,即下腭能自然回收,形成头上顶,项竖拔,既可发动血梢(即发梢),又可振奋精神。   (2)“两肩要平”。即上身不可倾斜,两肩持平并相称相撑,以使腰劲得发,周身劲整。   (3)“前小臂要平”。即两肘能向下坠沉而且里裹,两臂肘窝朝天,使前臂、肩肘、手,能在一条直线上,“三催”劲整顺,劲力到手。   (4)“两足抓地要平”。能使下肢的力量得发,下盘功力增长,桩实,步稳。   拳经云:“足下存身”;其中“下”是前后两脚中间的位置,在三体式中是前三后七的劲,脚下所在的重心则是后三前七的距离, “存”是“放”人的意思。就是说,在站三体式桩功时要求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后脚跟的里边,前脚跟后边。这样站能使前腿灵活,前进速度敏捷,不影响整体的平稳,使后腿蓄力待发。   (二)“四象”   形意拳“三体式”要求做到“四象”。即像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要求“四象”,就是为了像这四种动物的特殊技能,“得之于心而能尽物之性”,把它变为自己武技的特长,还要求通过动物的动作把它的内意体现出来并运用纯熟,用于实战技击。这就是三体式虽然是静态但都是象形取意,静中寓动。因此,习练者一定要认真领悟,融汇贯通。   1、“鸡腿”就是学鸡的“独立之形”和“两腿相夹”的劲力。形意拳最突出的特点是前腿向前趟进,后腿有蹬劲,长时间站桩,“两腿相夹”的劲增大,会使“独立之形”稳健,可达到“不动如山岳”的奇效。   2、“龙身”有三折之势,搜骨之法,龙常因身体“折”而力大。我们习练形意拳就是要学它这一身法,即折身的特长,以达到“三催”劲整,力能顺达,腰劲在“转”“折”中得以发放。当后膝里扣,上体反拧,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之势,使腰拧而腿顺,胯力前催。“折”是“蓄”,只有通过“折”,才能达到充分的“蓄”力,在丹田省(音醒)气,自然劲力倍增。   3、“熊膀”就是学熊的“竖项之力”和“膀垂力大”的特点。“三体式”用“拔背”、“垂肩”,以求“项直”“头顶”,发动血梢的威力,使人精神振起。同时,因垂肩抻拔双臂力贯肘、手,使上肢“三催”劲整。   4、“虎抱头”就是学“虎未扑食头早抱”,这是蓄力待发的技巧。拳经云:“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人洞紧随身”,这也是“虎抱头”技法的要旨。站“三体式”桩,拳从下颏打出变掌落与心口齐,由于坠肘沉肩,则达到“手不离心,肘不离肋”,这正是“虎抱头”技法的具体体现。   (三)“五夹”   形意拳先贤们常说,站好三体式就能站出“八面劲”。其实,“五夹”练的就是“八面劲”,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沾那那有”的真劲。   1、下颏与脖子夹:使丹田气沉,劲整而顺达,能唤起人体的内在精气神,有利于头上顶,使头发惊起,血脉速转。   2、两臂夹:通过大小臂的沉臂坠肘和两臂的相夹,使两臂束为一体,产生裹劲,同时两臂又具撑劲,习之长久,周身自生八面劲。   3、两腿夹:形意拳三体式的前三后七,并膝裹胯的“夹劲”具有独到之处。在拧腰,顺后胯,使两胯前后在一条线上,使后膝里扣,膝尖朝前,反映一个“夹劲”;前后两小腿相夹,反映一个“剪劲”。两劲相合,使腿的“夹剪劲”得逞。两腿的“夹”劲对形意桩功和下肢技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臂与腿夹:通过上肢沉肩坠肘和里裹的相互的夹,下肢前顶后蹬的夹剪劲,和丹田沉气拧腰顺胯,使上肢和下肢相对之处(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形成外三合劲,这样用意磨炼,会使上下肢的劲校整,向外发放时劲大,达到“上下相合”成为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练成弹性力。   5、臂与身夹:向外伸出的手掌心回收手指的力向前顶,臂往回夹,则沉肩坠肘的劲稳固。拳经云:“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人洞紧随身,手脚齐到才为真”。是前臂与身夹的最好解释。后臂与身夹会使前臂的劲得以充分发挥。拳经云:“前手打人,后手发劲”,“拳打一阴反一阳”,其道理就在于此。   (4)“静动”   从无极式到三体式整个过程都是“静动”结合,相互促进,“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这是整个过程的主线,也是为练好外形追求动作中的“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还要进一步去追求“静中之动”,也就是先辈们常讲的“内意之动”。即对“意”的训练,对“神”和“气”的内养,对“内劲”的培育;进而达到意到气到力到的高超境地。   拳经云:“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这些都是先辈们在习练三体式过程的体会和经验;要在平时磨砺动作的同时,追求“静中之动”,更要追求“动中之静”,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探赜索隐地追求,才能知其“性”懂其“意”,进而才能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发”的“妙用则为神”和“不思自得,触之自应”的高超技艺。   (五)“四梢”   形意拳讲的“四梢”,是指人的毛发为血梢,舌为肉梢,手指甲、脚指甲为筋梢,牙齿为骨梢。如果习练者能把“四梢”发动起来,那气质神态就会猝然生变,自己会觉得精神雄劲,胆壮气豪,人见而生畏。“惊起四梢”实际是“意有所感,神之所施”,主要是发挥内在的精神。   在练三体式桩功时,一些人只练外形,不重内意和静中之动的求得,总感觉枯燥无味,容易产生杂念,气浮心慌,难以持久。如果将“四梢”惊起与外在动作相结合,气势自然会倍增,心平气安。

  • 五行八法拳

      少林五形八法拳,属北派少林。这套拳术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如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这对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正确姿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质。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练“气”。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神,主练“精”。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少林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学易用,便于自学。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本文所指穴位,请参照附图。   正身拱立 二虎争威 卧虎扑食   饿虎抱石 搬石寻路 潜身入洞   黑虎推山 饿虎揽食 豹子撞林   迎风双探 乌龙探水 黑虎抖爪   五爪探顶 黑虎钻林 豹子抖尘   白蛇初探 白鹤单息 白虎望月   金豹擂石 虎尾揽林 潜身入洞   白鹤寻食 正身拱立   1、起势(正身拱立势)   直立,两掌并拢相合。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颏内收,扣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均匀、自然。   2、马步双冲拳(二虎争威势)   ①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马步。两掌向下分别向左右划弧并收于腰侧握拳,拳心向下,随势用意念将气吸至“命门”,眼看前下方。(图2)   ②上动不停,两拳迅速由腰侧向前平行冲出,拳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同时呼气(用意念将气充至丹田)。眼看正前方(图3)。   要领:以上动作要连贯、迅速、准确。马步不可移动,保持腿正。胯圆、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趾抓地,腰背平齐。两眼随拳冲出时看正前方。要做到功架稳固、扎实。呼吸顺达。   3、虚步虎爪势(卧虎扑食势)   接上动,两拳变掌外旋成掌心向上时配合吸气,随即屈肘向下,两掌分加紧经两胯侧向上举臂翻腕内扣,形成虎爪(掌心内含向下),呼气;同时重心右移,左脚尖内收点地,成左虚步。头部随势向左转,眼看左虎爪(图4)。   要领:虚步与两手的动作要配合协调,两掌经两胯侧时左脚内收,两掌成虎爪时脚尖点地。两臂要有沉、托的含意,两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耸,腹部内收,气沉丹田。十指用力内扣,意念贯于十指尖。虎爪要做得圆满。   4、左弓步撞爪(饿虎抱石势)   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吸气,左脚向左迈出成左弓,左虎爪收回置于腹前,爪心向下。右虎爪从右肩侧向前推出,同时配合呼气。眼看右爪(图5)。   要领:左虎爪紧靠腹前,右爪推出时劲力要整,可同时发“呵”声(内在)以壮劲力,腰部挺直,右肘要“沉垂”。意念要集中于十指尖。   5、进步左靠肘(搬石寻路势)   接上动,右虎爪变掌外旋半周,同时吸气,屈肘收于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左虎爪变掌左肘向左前方靠出,拇指向内,掌心向下。左脚随动作向左迈出半步,右脚步同跟进,身体微向右转成马步,配合呼气充至丹田。眼看左腕(图6)。   要领:左肘横击,要结合步型的前移,配合呼气的同时发挥整体的劲力。   6、跟点步右冲拳(潜身入洞势)   接上动,身体略左转,吸气,左脚跟为轴外旋,右脚随之跟随进半步,脚尖向前,前脚步掌着地于左脚右后侧,重心落于两腿正中,成右跟点步。右掌随势由腹前变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肘部略沉拳高与肩平。左掌收置右肩侧,配合呼气,眼看正前方(图7)。   要领:冲拳与跟点步要同时到位,右脚上步要快,大腿与膝关节均要内合,两脚前后的垂直距离约35厘米,腹部内收。要注意力腰(命门)发。   7、跟步双推撞(黑虎推出势)   ①接上动,右脚步向前上步,脚尖内扣15度,重心随之前移成左跟点步,左掌、右掌,同时变虎爪,两腕相交架于头顶上方(左上右下),同时吸气。   ②上动不停,双虎爪分别收于腰间后,向前推出同时呼气,眼看前方(图8)。   要领:动作要配合连贯,两虎爪收于腰间时(掌心向下),眼要随看下方,双虎爪推出时,肩、肘部要沉、垂。意念,集中于两“劳宫穴”。两虎爪之间约一拳距离,高与肩平。要注意力从腰(命门)发。   8、左弓步双峰贯耳(饿虎揽食势)   接上动,右腿震脚,左脚随之向前一步,成左弓步。双虎爪向下按压后,分别于左右变拳向体前上方贯出,高度与眉齐,吸气,眼看双拳(图9)。   要领:双拳向前上方贯出时,动作要快,腕部要有力,两拳到位后拳心均向内,两肘微屈,身体略前倾。此时意念应集中腹部(丹田处)。   9、马步回身顶肘(豹子撞林势)   接上动,身体向右转,两腿成马步,右臂盘肘,向右顶出,同时呼气左拳变掌屈肘收于下颏侧,眼看右肘(图10)。   要领:右盘肘顶出时,用力要顺,拳与肘尖要平行。要注意力从“丹田”出。   10、提膝上崩拳(迎风双探势)   接上动,右腿收回提膝,左掌变拳与右拳分别同时向上分开后,翻臂崩出,两拳心向上,同时吸气。眼看右拳(图11)。   要领:右腿提膝,小腿内收,脚面绷直。两臂崩拳要以拳背指骨为力点,腕部挺直,肘部微屈,上体略向右侧倾,此时“会阴穴”上提,重心要稳。   11、马步格拳下撩掌(乌龙探水势)   ①接上动,右脚向右落步,身体略左转,成马步。右拳屈肘向左横格,肘尖向下,拳心向内,左拳变掌随之向右护推,眼看右拳(图12①)   ②上动不停,右拳变掌,同左掌分别经体前向两侧撩击,以小指一侧(掌外缘)向外,同时呼气。两肘微屈,眼看右掌声(图12之一②)   要领:双撩掌要注意沉肩、含肘,马步要稳实端正。力从腰(命门)发。意念,运至两“劳宫穴”。   12、搂手左崩拳(黑虎抖爪势)   接上动,右脚向右后方稍迈出一步,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右掌经体前向右后方搂手(置于右后方时变拳),同时吸气,左掌同时经左胯侧向体前崩出。呼气,拳心均向下,眼看左拳(图13)。   要领:动作要协调,两臂之劲随腰(命门穴)而发。崩拳时中配合发“呐”声,以声助气,以气助力。   13、左反臂上崩拳(五爪探顶势)   接上动,左腿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右拳同时变掌,向上、前、下划弧,置于左腋下,左拳屈肘向内经胸前向前上方反臂崩出,同时吸气,拳心向内,眼看左拳心(图14)。   要领:整个动作要协调,左拳内旋时要与右掌动作相配合,做到步、拳、掌同时到位。   14、插步后撩(黑虎钻林势)   上动不停,右腿向左后插步,脚掌着地,上体随之下压。左臂屈肘,左拳内旋经胸前向反臂猛撩。拳眼朝下。右掌向上置于下颏左侧成立掌。同时呼气。掌心向外,眼看左拳(图书馆15)。   要领:插步、撩拳结合要快,右掌防护要及时。呼气后迅速吸气。   15、马步侧撩拳(豹子抖尘势)   上动不停,身体向右后转,成马步。同时右拳变拳,经体前向右下方猛撩,左拳变掌,经体后向上撩起于下颏右侧,同时呼气,掌心向外,眼看右拳(图16)。   要领:马步撩拳时转体要快,要稳,力从“丹田”出。   16、虚步压掌(白蛇初探势)   接上动,身体略左转,面向左,左腿略收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右拳变掌,随身体左转,两臂同时向左侧摆压,掌心均向下置于体前,配合吸气,眼看左掌中指尖(图17)。   要领:虚步压掌要轻柔,吸气时意念由丹田经会阴穴、降至涌泉穴入地。   17、转身提膝穿掌(白鹤单息势)   接上动,身体随之向右后拧转,以左前脚掌为轴,向后拧转,全脚着地,右腿随之提膝(面向右),左掌同时平行向右摆压,同时呼气。右掌随之迅速向前伸出,掌心向上。左掌声收至腹前,掌心朝下。随势吸气,眼看右掌中指尖(图18)。   要领:提膝伸掌要迅疾、敏快,意念由涌泉穴经足三里至会阴后,通达百会。   18、震脚双冲拳(白虎望月势)   ①接上动,右脚向前落地(震脚),左腿随之抬起,左脚扣于右膝后侧,两掌变虎爪收于腹前。虎爪心下,眼看前下方(图19之①)。   ②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身体侧前倾,双虎爪变拳,分上、下向前冲出,两拳眼相对,肘部微屈,两拳间相距厘米,同呼气。眼看两拳中间(图书馆19之②)。   要领:震脚时身体随之下沉,双拳击出时要用腰背之力,势出沉稳。意念贯于两拳中之“劳宫穴”。   19、提膝双砸拳(金豹擂石势)   接上动,左腿提膝内收,随身体直立后吸气,随即两拳平行下砸,同时呼气,拳心相对,两拳相距厘米,眼看左膝(图示20)。   要领:双砸拳与提膝动作要同时完成。要做得稳固有力,上体可略前倾。砸拳时可配合发“嘿”声,以助豹形合力。   20、右腿连击(虎尾搅林势)   ①接上动,左脚落地并吸气,右腿屈膝后脚前蹬(以脚跟发力),右拳下垂,拳心向内,置于胯前。左拳变掌置于右肩侧,掌心向右,同时呼气。眼看前方(图21之①)。   ②上动不停,右膝略做回收后,即呈横踹击出,右拳提起变掌,与左掌同时向前后横击,掌心均向外,身体略后仰,同时呼气。眼看右脚(图示21之②)。   要领:噔、喘腿时脚尖要勾起,动作要迅速、连贯,同时呼气两次中间不吸气。支撑腿要稳固,掌握好重心。   21、弓步双冲拳(潜身入洞势)   ①接上动,右腿收回,脚尖点地成虚步。右掌变拳,收于腰间,拳心向上。左掌向右经体前横摆置于右肩侧,随势吸气。眼看前方(图示22之①)。   ②上动不停,右腿向前迈一大步,成右弓步,左掌变拳和拳同是分别向前后冲出,拳眼均向上。此时随冲拳配合呼气,眼看右拳(图示22之②)。   要领:双拳击出时,两肩要松沉身体略做前倾。气沉丹田。   22、虚步撩掌(白鹤寻食势)   ①接上动,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右拳向下经体前向左撩起,与左臂平行。左拳变掌。眼看右拳(图示23之①)。   ②上动不停,两臂同时向上,向右、向下、向前做环形双撩。同时左腿略收后,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左肘略屈,立掌置于体前,右拳置于左腋下,拳眼向上,眼看左掌中指尖(图23之②)。   要领:做环形摆动时,两臂要平行双撩,腰身转换要灵活自然。整个动作随势吸气,意念送至“命门”。   23、收势(正身拱立势)   接上动,身体略向右转,右拳向右下摆至体侧上方时变掌,与左掌声同时向正上方相合成立掌还原至下颏前。左脚随势呼气。眼看中指尖(图示20)。   要领:眼与右掌的动作要相随,合掌姿势要沉实、[/size]   这是我在 soso 中找到的 不知道有用没用

  • 形意拳五行拳的打法是怎样的?

      网上有很多形意拳五行拳的视频授课课程,可以参考。下面有些秘诀供你参考哦:   1歌诀   劈、崩、钻、炮、横,五拳之名称也。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钻拳之形似锥,性属水;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梁,性属土。由相生之理论,故横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钻拳,钻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横拳。如万物之生放土,故横拳能生各拳。由相克之理论,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也。   劈拳歌诀:双榻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传。   钻拳歌诀:钻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传。左右相同随意变,收吸发呼劲合丹。   崩拳歌诀:崩拳属木疾似箭,发动全凭一寸丹。跟顺变化随法用,转身提足把树攀。   炮拳歌诀:炮拳先走虎跳涧,两劈下裹如搜山。钻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实腹水火关。   横拳歌诀:横拳出手似铁梁,横中有直横中藏。左右穿裹应合意,收势退横劲宜刚。   2.三体式   形意拳称站桩为筑基功,筑基功是形意拳万法之源,万变之本。有口头禅曰:“桩功是个宝,得它才是好。”想学好形意拳,就要牢牢的打好桩功这个基础。有了坚实的桩功基础,所习练的形意拳才能刚实迅猛,内外六合,达到“不动如五岳,动如狡兔”。反之,没有牢固的桩功基础,学到的形意拳套路再多,下的功夫再深,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形意拳筑基三体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桩功和形意拳所有变化的开始,所谓“万变不离三体式”就是这个道理。   一、三体式功法   无极式:习练者先选正方向:立正姿势站好,两手自然下垂,头正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呼吸自然,心平气和,把自己融人自然,丢却妄念,初步达到无极式的基本要求。这时你会感到心脏在平稳跳动,气血在缓缓流动,心旷神怡,直至全身内外阴阳平衡。   “无极式”是三体式的预备式,主要是调理习练者使心态平静,气血周运,阴阳平衡,为筑基功的修炼打好基础。   长时间站无极式,可调节中枢神经,精神内敛,精力充盈;心脏跳动平稳,收放自如;血液流畅,舒展顺达,对于神经衰弱和心脏病症有显著的疗效。   三体式:慢慢的深吸一口长气,然后两掌根从身体两侧慢慢抬至小腹根部位,随气的吸人,两手掌根贴着小腹慢慢抬起,抬至与胸口平时(如图1),再将吸人之气缓缓呼出,随着呼出之气,两手再按原来上升的路线慢慢下落至肚脐两侧,两腿同时微曲(如图2),两掌变拳(如图3),拳心向上,两拳稍停,左拳从肚脐开始,以虎口贴身沿中线向上走至心口(如图4),左拳向前成45度角打出,向着鼻尖对面斜上方行至高与眉齐,虎口向外侧翻拧(如图5),再将拳变掌向里翻转并下落与胸口齐,掌心向下。在左拳向外打出的同时,左脚也随之向前趟出半步,与右脚成45度角,两脚的间距一尺左右,右手变掌,掌心翻转向下,形成三体式桩功(图6),整个动作是由动到静的过程。   动作要领:动作要完整和谐,鼻尖、手指尖、脚趾尖(图7)三尖相对,身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但头要顶,要正;左手要沉肩坠肘,手与肘臂要有拧裹之劲,指尖向前。   二、三体式与定步鹰捉的区别   三体式的几个动作都要求匀速,力戒忽快忽慢。三体式从无极式到有极式的过程都是调节呼吸过程的动作,调动意、气的过程,采用的是缓慢的匀速运动。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个静动相结合的过程。正因如此,形意拳先贤们才把三体式和定步鹰捉分别开来。   定步鹰捉是在无极式的基础上开始的,两手贴腹部沿中线向上提至胸口,再贴腹部沿中线向下沉至脐两侧。然后,右拳向上贴腹至胸口处向前上方打出,打至与眼眉齐,左拳从下向上方沿中线打出,拳心向上,打至两手相叠时同时变掌,右掌收至腹前,左掌向下翻拍至胸口齐。整个过程是越打越快,右拳打至最高点最快,左拳变掌向下猛拍至胸口齐时最快,它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因此,从这点来说,“三体式”和“鹰捉式”是完全不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形意拳先贤们所认可的,也希望我们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加以区别,不可混淆。   三、三体式的技法要求和作用   (一)基本要求与作用   1、掌型要求“三圆”。即“手心圆”。由于掌心回收,使掌的横撑力增大,有利于控制对方重心的变化。“手背圆”,使劲力利达指尖,三节劲整,有利于气催血行。“虎口圆”,助长掌的外撑和里扣的劲(图8)。   2、要求齿、手、脚“三扣”。即“齿扣”,齿为骨梢,“齿扣”可发动骨梢之威力;拳经云:“有勇在骨,切齿则发”,就是这个道理;“手扣”,手指甲为筋梢,“手扣”就是发动上肢筋梢的威力,可使劲力达到指尖,气贯梢节;“脚扣”可发动下肢筋梢的威力,劲达下肢,气贯脚趾,使下盘桩的基础牢固。   3、头、舌、手要达到三顶。即头上顶能振奋精神,发动头发血梢的威力;舌为肉梢,“舌顶上腭”,即发动肉梢的威力,舌卷气降,沉人丹田,加上咽津液还丹田,丹田坚实,内劲充足;“手顶”能使梢节前顶的劲力增大,气贯指尖,增强手指的钻翻劲力。   4、要求脚、臂、肩、头“四平”。形意拳的起手多用“鹰捉”,桩功“三体式”和“鹰捉”的定式是相同的。因此,要求也是一样的,都要求做到“四平”。   (1)“头顶平”,即下腭能自然回收,形成头上顶,项竖拔,既可发动血梢(即发梢),又可振奋精神。   (2)“两肩要平”。即上身不可倾斜,两肩持平并相称相撑,以使腰劲得发,周身劲整。   (3)“前小臂要平”。即两肘能向下坠沉而且里裹,两臂肘窝朝天,使前臂、肩肘、手,能在一条直线上,“三催”劲整顺,劲力到手。   (4)“两足抓地要平”。能使下肢的力量得发,下盘功力增长,桩实,步稳。   拳经云:“足下存身”;其中“下”是前后两脚中间的位置,在三体式中是前三后七的劲,脚下所在的重心则是后三前七的距离, “存”是“放”人的意思。就是说,在站三体式桩功时要求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后脚跟的里边,前脚跟后边。这样站能使前腿灵活,前进速度敏捷,不影响整体的平稳,使后腿蓄力待发。   (二)“四象”   形意拳“三体式”要求做到“四象”。即像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要求“四象”,就是为了像这四种动物的特殊技能,“得之于心而能尽物之性”,把它变为自己武技的特长,还要求通过动物的动作把它的内意体现出来并运用纯熟,用于实战技击。这就是三体式虽然是静态但都是象形取意,静中寓动。因此,习练者一定要认真领悟,融汇贯通。   1、“鸡腿”就是学鸡的“独立之形”和“两腿相夹”的劲力。形意拳最突出的特点是前腿向前趟进,后腿有蹬劲,长时间站桩,“两腿相夹”的劲增大,会使“独立之形”稳健,可达到“不动如山岳”的奇效。   2、“龙身”有三折之势,搜骨之法,龙常因身体“折”而力大。我们习练形意拳就是要学它这一身法,即折身的特长,以达到“三催”劲整,力能顺达,腰劲在“转”“折”中得以发放。当后膝里扣,上体反拧,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之势,使腰拧而腿顺,胯力前催。“折”是“蓄”,只有通过“折”,才能达到充分的“蓄”力,在丹田省(音醒)气,自然劲力倍增。   3、“熊膀”就是学熊的“竖项之力”和“膀垂力大”的特点。“三体式”用“拔背”、“垂肩”,以求“项直”“头顶”,发动血梢的威力,使人精神振起。同时,因垂肩抻拔双臂力贯肘、手,使上肢“三催”劲整。   4、“虎抱头”就是学“虎未扑食头早抱”,这是蓄力待发的技巧。拳经云:“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人洞紧随身”,这也是“虎抱头”技法的要旨。站“三体式”桩,拳从下颏打出变掌落与心口齐,由于坠肘沉肩,则达到“手不离心,肘不离肋”,这正是“虎抱头”技法的具体体现。   (三)“五夹”   形意拳先贤们常说,站好三体式就能站出“八面劲”。其实,“五夹”练的就是“八面劲”,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沾那那有”的真劲。   1、下颏与脖子夹:使丹田气沉,劲整而顺达,能唤起人体的内在精气神,有利于头上顶,使头发惊起,血脉速转。   2、两臂夹:通过大小臂的沉臂坠肘和两臂的相夹,使两臂束为一体,产生裹劲,同时两臂又具撑劲,习之长久,周身自生八面劲。   3、两腿夹:形意拳三体式的前三后七,并膝裹胯的“夹劲”具有独到之处。在拧腰,顺后胯,使两胯前后在一条线上,使后膝里扣,膝尖朝前,反映一个“夹劲”;前后两小腿相夹,反映一个“剪劲”。两劲相合,使腿的“夹剪劲”得逞。两腿的“夹”劲对形意桩功和下肢技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臂与腿夹:通过上肢沉肩坠肘和里裹的相互的夹,下肢前顶后蹬的夹剪劲,和丹田沉气拧腰顺胯,使上肢和下肢相对之处(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形成外三合劲,这样用意磨炼,会使上下肢的劲校整,向外发放时劲大,达到“上下相合”成为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练成弹性力。   5、臂与身夹:向外伸出的手掌心回收手指的力向前顶,臂往回夹,则沉肩坠肘的劲稳固。拳经云:“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人洞紧随身,手脚齐到才为真”。是前臂与身夹的最好解释。后臂与身夹会使前臂的劲得以充分发挥。拳经云:“前手打人,后手发劲”,“拳打一阴反一阳”,其道理就在于此。   (4)“静动”   从无极式到三体式整个过程都是“静动”结合,相互促进,“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这是整个过程的主线,也是为练好外形追求动作中的“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还要进一步去追求“静中之动”,也就是先辈们常讲的“内意之动”。即对“意”的训练,对“神”和“气”的内养,对“内劲”的培育;进而达到意到气到力到的高超境地。   拳经云:“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这些都是先辈们在习练三体式过程的体会和经验;要在平时磨砺动作的同时,追求“静中之动”,更要追求“动中之静”,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探赜索隐地追求,才能知其“性”懂其“意”,进而才能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发”的“妙用则为神”和“不思自得,触之自应”的高超技艺。   (五)“四梢”   形意拳讲的“四梢”,是指人的毛发为血梢,舌为肉梢,手指甲、脚指甲为筋梢,牙齿为骨梢。如果习练者能把“四梢”发动起来,那气质神态就会猝然生变,自己会觉得精神雄劲,胆壮气豪,人见而生畏。“惊起四梢”实际是“意有所感,神之所施”,主要是发挥内在的精神。   在练三体式桩功时,一些人只练外形,不重内意和静中之动的求得,总感觉枯燥无味,容易产生杂念,气浮心慌,难以持久。如果将“四梢”惊起与外在动作相结合,气势自然会倍增,心平气安。

  • 武当拳的简介

      北宋时,武当山上,狮子老虎多,草寇强人也多。道士们常常受害,提心吊胆过日子。有个上百岁的老道士,名叫张三丰,很想找一个对付强人、猛兽,防身护庙的办法,好让道士们安心修炼。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也没想出什么门路。一天,张三丰坐在院里休息,忽见桂花树上闪着两道光圈,一道白,一道花,闪闪烁烁,美极了。细看时,原来是白蛇和喜鹊在嬉戏撩斗。白蛇缠在树上,头伸出去一大截,摇来摆去,两眼发着亮光,虽然悄无声息,却气势如龙,使人感觉到它有无比的力量;喜鹊站在不远的树枝上,倾着身子,注视那条蛇,想拢去,又不敢去;张嘴要啄,又不敢啄,只是扑楞扇动着一双美丽的翅膀,那姿态很象欲飞的凤凰。龙凤相戏,各显奇姿,均逞妙态,静防动,柔制刚,有来有往,变化无穷,到底谁也把谁没办法。张三丰越看越入迷,忽听白蛇和喜鹊同时叫道:“来呀!来呀!”腾空跑远了。张三丰很奇怪,飞步去追赶,追啊追,赶啊赶,不觉追到深山里,只见山是黄金铸的,树是白玉雕的,河里流着玉液琼浆,山上跑着金牛金马。有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河边打拳,那白蛇和喜鹊一下子飞到了他的怀里,变成了他黄袍上的锦绣龙凤。原来,他是太乙真人。太乙真人打拳的姿势,和龙凤相戏的姿势很想象,静如泰山,柔如春柳,但却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含而不露,千变万化,越看越觉得有功夫、有力量,能劈山倒海,擒龙伏虎。张三丰上前求教。太乙真人很高兴,告诉他说,这种拳,是他八百年前,参照华佗的“五禽戏”创造的,名叫“武当山太乙五行拳”,能防身健身,避除百病,延年增寿,希望张三丰好好学,好好练。张三丰点头答应,立刻练起拳来,一套又一套,终于学会了。醒来时,原来是做了个梦。张三丰因梦受拳法,从此便天天教道士学拳,自己也是拳不离手,直练得寒冬不知冷,炎夏不知热,渐渐练得霜发银须变黑,脸上的皱纹没有了,还长出了一口新牙齿,能够驯服狮子、老虎,真的返老还童了。武当山因此平静下来了。后来,武当拳越传越远,学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成了中国武林中一大派。 在中国武林中,一向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之说。少林与武当,可谓双峰并峙,各有千秋。武当拳的创始人是北宋时武当山著名道士张三丰。他创造的拳术称为动静结合的太极十三式。到明弘治年间,武当山紫霄宫第八代宗师张守性,综合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式的华佗的气功五禽戏,发成为武当山道士世代相传的一种独特拳术,亦称内家拳,流传甚广。武当山雄踞于湖北省西北部,为大巴山余脉,北接豫陕,南控三峡,西邻巴蜀,东瞰武汉,方圆八百里,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高于泰山和嵩山。武当山古属均州,为襄阳府所辖,今属丹江口市。从武当山向南不远,便是著名的神农架地区。武当山奇峰竞秀,风景幽丽,其险奇诡异之境,雄浑涵厚之态,较泰山有过之而无不及。武当山地处偏远,迥出尘表,历来为道教圣地之一。相传真武帝君曾在此修练,久而得道飞升。武当山的道士很早就有练拳的传统,清初学者黄宗羲说武当拳为武当道士张三峰(一作张三丰)所创,其实是没有根据的。据史料记载,张三峰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他曾在武当山修练气功,但是不会拳术。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拳的特点是技击与养生相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几乎所有的道家拳派都是如此,这与偏重技击的佛门拳派少林拳略有所不同。道士们过的是与世无争清静生活,所以练武当拳的目的用于自卫,除非遇到危急情况一般不许动手,而一旦动手,则是柔中有刚,软里藏硬,化劲用柔,发劲用刚,具有较大的威力。清代初期,武当拳曾在宁波一带流传,出现了张松溪、叶近泉、单思南、王征南等高手。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字主一)就是王征南的弟子。由于武当派极秘其技,择徒甚严,又向来不爱炫耀,所以武当拳的流传并不广。黄百家之后,武当拳似乎突然消失,人们多以为失传,实际上并非如此。大约在明代中期,武当拳武当拳分为两支,一支留在本山,一支据说由张松溪南传至四川。晚清光绪年间,武当山道士的后人邓钟山又在江苏江宁(今属南京市)开堂授徒,于是武当拳又东传至江苏。四川、江苏两支至今繁盛。留在武当山的一支也未失传,至今武当道士仍然保持着练武传统。武当的支派有松溪派、淮河派、神剑派、轶松派、龙门派、功家南派等,又有玄武派、北派太极门等。至于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因其出自道家,人们常常将它们归入武当派,也有人认为它们自成体系的。据粗略统计,流传至今的武当派拳路不下六十种,包括太乙五行、纯阳、太和、启蒙、六步、咫尺、光明、问津、探马、七肘、七星、两仪、指迷、鹞子、长拳、六路、八极、醉八仙、云帚、刚拳、五朵梅花、柳叶绵丝掌等等。武当派的器械套路也有几十种,如六乘枪、四门枪、雁门神枪、岳家枪、龙门十三枪、一苇棍、撼山易棍、玄武棍、棍元铁棍、武当剑、八仙剑、三合刀、四门刀、戒刀、春秋大刀、雁尾单刀、虎尾鞭、连环锏、板凳拳、太极球等。武当拳派中还包含若干功法,比较著名的有活气功(类似“铁布衫”功)、和血功(重在养生)、打穴功、浑元阴阳五行手、黑砂迷魂手、红砂勾魂手、五毒断魂手、五雷闪电手等。 武当拳发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 而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拳遵循“三说四论”,即“养生健身起源说”、“拳法自然本体说”、“圆弧运动轨迹说”、“后发制人战术论”、“拳法阴阳技击论”、“守柔处雌战略论”、“化恶扬善道德论”等武当内家思想。在中国武林中,一向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之说。武当拳出自道家,而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拳的特点是技击与养生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几乎所有的道家拳派都是如此,这与偏重技击的佛门拳派少林拳有所不同。武当拳法较少跳跃动作,步型低矮。多用掌,与重在打穴有关;少跳跃,与重在实践有关;步型低,与重在擒拿有关;走圈步,与重视跌法有关,由此形成了武当拳的独特风格。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练,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侵犯。犯则立仆。武当战法策略是: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王征南墓志铭》)其总的要求又包括在“六路十段锦”当中。“六路”的歌诀为:佑通神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蒙,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锥冲掳两翅摇。“十段锦”的歌诀为: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敛步,滚斫进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入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武当功法,讲究“练手者三十五、练步者十八”,又有所谓七十二跌、三十五掌、六路十八法、十二字、存心之五字等。武当派的拳术套路,有太极拳、无极拳、鹞于长拳、猿糅伏地拳、六步散手、武当太乙五行拳等。武当派的内功,有“洗髓金经”六式(金狮夺毛、凤点头、风摆荷叶、左缠金丝、右缠金丝、刀劈华山)等。武当派的器械,首推武当镇山之宝武当剑、又有白虹剑、太极剑、六合枪、六合刀、松溪棍等。武当派的阵法,在武侠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有九宫八卦阵、三才剑阵等。

  • 形意五行拳能打实战吗,五行拳实战三招拳法,形意五行

      形意五行的养生技击功效都很好, 五行拳其实是五种劲力并不是招法。 这个尚氏形意就比较讲究劲力, 练好尽力才是最简洁实用的, 就像拳击经典的直 摆 勾一样实用。

  • 形意拳和八极拳哪个厉害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八极拳也不错。都挺厉害。溥仪当伪满洲国皇帝时,他的保镖就是八极拳名家。功夫很好。因为伪满洲国首都在长春。所以现在八极拳在东北长春挺多练的。小时候有个电视剧叫“康德第一保镖”。就是讲八极拳的。我是练形意的。只是初学。自认为形意真的很好。   但所有中国的武术不论啥种类。都是国术的一部分。都是宝贝。好好继承是后辈中国人的责任。武术殊途同归,练好了都可以了悟武学真谛。选个自己喜欢的。一门深入。祝你好运。

  • 咏春拳,八卦掌,八极拳,形意拳,少林拳,蔡李佛拳等那个拳最厉害?

      没有那个最厉害,只有更厉害。主要看你炼到哪一步,什么程度,是什么人用。中华武学博大精深,谁也不敢说谁就能赢谁。

  • 南少林五行拳的拳谱

      立正站好立定式 双手握拳提至胸双剑切桥切至中 双掌一翻抓握拳双提日月顶至胸 乌鸦亮翅向旁开连续向旁运三展 向上抛肘手至腰向旁标指至沉桥 沉睁对膊指撑天左掌右拳移至中 乌龙滚珠至腰后开步钳羊护丹手 霸王举鼎向上撑转变秦琼献锏手 饿鹰扑食一开步转回秦琼献锏手 双掌向前一摊手向下抓回龙爪手 此时还是钳羊马关平献印右左右 下招接着出右手袖里藏花推至中 指定中原穿桥手向上伸缩运三展 提肘左挡回勾手乌龙戏水穿插掌 右左摇摆缠握拳龙爪单献是左手 右手握拳归至腰再来就是出左手 袖里藏花推至中指定中原穿桥手 向上伸缩运三展提肘右挡回勾手 乌龙戏水穿插掌左右摇摆缠握拳 乌龙吐珠两中拳风箱拳法向左挂 拳归腰中钳羊马双脚画月四平马 两拳相对如日月乌鸦晾翼向旁开 双弓插花掌向下宝鸭穿莲指定中 向上伸缩运三展抛肘向上回勾手 十指标出双龙掌金桥相定指朝天 左运柔桥向左边右运柔桥向右边 运完柔桥双虎爪水底捞月至腹中 霸王举鼎向上撑飞鸿敛翼至腰中 双剑切桥至中门玩蛇需走V字型 毒蛇寻路左丁步由右开始寻至左 一寻就是八九下寻至目标转右丁 毒蛇觅食向前追停在右弓蛇抬头 乌龙摆尾向后包转身一跳水浪抛 此时便是左弓步进步右弓右上防 削竹连枝转四平拨草寻蛇归至腰 浪里抛球打下巴毒蛇寻路右丁步 由左开始寻至右一寻就是八九下 寻至目标转左丁毒蛇觅食向前追 停在左弓蛇抬头乌龙摆尾向后包 转身一跳水浪抛此时便是右弓步 进步左弓左上防削竹连枝转四平 拨草寻蛇归至腰浪里抛球打下巴 左手握拳归至腰右踩麒麟至中门 向右转身四五度魁星踢斗麒麟步 向前跳跃四平马双弓抱月成右弓 拍掌至胸变四平童子拜佛转右弓 猛虎负偶退二八虎眼豹槌进右弓 转向左方豹形手此时便是左丁步 进步右打右吊丁豹打连环进右弓 转身再打车轮扣连续三次车轮扣 最后一次跳扣打此时落马是四平 转手一顶右弓步此时出手为右手 转向后方豹形手此时便是左丁步 进步右打右吊丁豹打连环进右弓 转身再打车轮扣连续三次车轮扣 最后一次跳扣打此时落马是四平 转手一顶右弓步此时出手为右手 豹拳千字吊左丁转身撇竹千字劈 铁门闩槌右弓步蝴蝶分飞退丁步 进马左弓变蝶掌虎鹤双形十四爪 十四虎爪展威猛饿虎擒羊进弓步 缠绕虎爪走左边单虎出洞成丁步 向右缠绕麒麟步猛虎下山进弓步 缠绕虎爪走左边单虎出洞成丁步 又是麒麟绕虎爪黑虎爪法进弓步 转身缠绕猛虎爪虎任豺狼进弓步 向后缠绕麒麟步单虎出洞丁字马 向左

  • 八卦掌五行拳八极拳

      都有数。。。

  • 五行通臂拳

      张策大师五行通背练的非常好,有醉鬼张三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