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的理解

  • 五行的学说应用

      五行学说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这十基本的,一定要非常熟;但是要记得,阴阳可能会互为表里,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也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来讲,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断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什么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个人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迷算命。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汉族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今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 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中医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余下全文>>

  • 中医五行学说

      我不是老师,也只是略微知道点。   肾中之火是真火,命火。心中之水是真水,命水。水火相济生生不息。而脾相当于土地或者转盘,其他四种孕育其中,赖于土的调和达到和谐(可以理解为土分火土、水土、木土、金土、土)。因此补火是补命门之火从而可生脾土。   补心是为了导心火下交于肾,引肾水上济于心。   补肺是为了敛肺气下降,到达肾脏。   此外,还得通达肝气,是为了导肾气上升于心。   以上三条可使肾气在体内达到循环,从而水火相济。   还有,补命门之火的特点是方剂中有大量的补阴药加少许补阳药,大约12:1。

  • 五行学说是甚么?

      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古代中国人逐渐发觉宇宙万物会按着一定规律不断转化及演变。起初,他们用阴阳的逻辑解释这些事物,其后,这些解释逐渐发展为另一套新的理论,这套理论称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通过研究各种演化过程、功能及自然现象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这套理论认为事物可分为五个类别,称为五行,每一个类别都有各自的特性及性质,五行分别为木、火、土、金、水。今天五行学说仍然被用作为归纳事物的工具及分析自然现象的方法。五行学说的起源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经常结合起来,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早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古代医家已将阴阳及五行学说的理论融合于医学之中,随着这些学说的结合与发展,逐渐建立起一个更具系统性的医学系统,今天这个系统称为传统中医学。五行学说及其与自然及人体的关系五行与自然界及身体的不同层面相互对应着。例如木与自然界中的春天、风,及人体中的肝、胆、眼及筋相对应。表(一) 五行归类系统表 五行木火土金水方位东南中西北季节春夏长夏秋冬气候风暑湿燥寒生长发育生长化收藏脏肝心脾肺肾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毛骨情志怒喜思忧恐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声呼笑歌哭呻如上图所示,五行、自然及人体间有着规律性的关系。参考表中的分类,每一纵行的不同性质都归属于同一五行属性,每一横行的不同性质亦会按着特别的秩序规律相互影响,通过这个思想系统,所有事物与自然便有着对应的关系。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并非独立分离,而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有其内在的秩序及规律,五行演化的秩序规律包括相生的循环、相克的循环、相乘的关系、反克的关系及生与克的平衡关系。相生的循环这循环是指五行相互化生的关系。木易于燃烧,化生为火;火烧尽则化为灰烬,化生为土;土中含有矿物,而矿物被开采提炼为金属,从而化生为金;加热后的金属经冷却,小水点凝结在金属上,从而化生为水;水灌溉树木的生长,从而化生为木。按着这个规律,五行不断互相化生,循环不息。「生」这个字包含了滋生、助长、养育、支持及促进等意思。这五行相生关系除可用作解释自然现象,亦可被应用到人体之中。有时候,这关系会被称为母子关系,就如母亲诞下婴儿一般。例如,火为土之母,因为火能生土;对应地说,人体的心﹝五行属火﹞亦为脾﹝五行属土﹞之母,因为心能支持及促进脾的功能。如果心的功能不足,脾便会受到影响。根据中

  • “五行学说”的起源?其创始人是谁?

      五行学说的产生,在学术界中仍然是一个尚未搞清的问题,三种意见对立极为明显,易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产生,很可能与阴阳学说是同步的.但史学界有人认为五行学说创始人是孟子。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讲:“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等近乎五行推运说法。比孟子稍后的邹衍,扩大五行学主,成为阴阳五行家。”说五行学说是孟子发明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这一点,范文澜自己又否认了自已的说法。他在同一书同一篇中又讲:“墨子不信五行,驳交占卜术用五色青龙定吉凶,足风东周时五行说早已通行了,至邹衍特别发挥。”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而东周时就有五行学了,显然不是孟子发明了五行。有的史书上讲,阳阳五行学说是汉朝的董仲舒创立的,那就更不对了。哲学界,如巫白慧、王镰则认为:“五行的明文见于《尚书·洪范》(相传为西周初年文字,据近人考证可以是战国时代所作)。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日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值,金日从划,土爱稼稿。”见《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影响》)。可见五行的学说起源问题,仍是一疑案。

  • 内经运用五行学说最大特点是?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火木土金水。四季春夏秋冬,对应木火金水。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木火土金水。

  • 中医中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各是什么?

      中医五行 “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为肝。 “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 “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 “土爰稼樯”,代表了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为脾(约相当于解剖学上之胰脏,而非脾脏)。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阴阳哲学研究的是天地变化之道,万物运行的法则,生命变化的规律,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生命力的源头。这五点是对《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阴阳五行理论内容的提炼: 第一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天地生成和变化。中国古代认为在混沌之后,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所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又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 。而这一过程和天地生成过程构成了天地之间的物质循环。 第二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万物运行的法则。阴阳用来阐述运动的不同方式、方向和结果 。 第三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变化规律。中国古代用生、长、收、藏来说明生命的变化形式和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实现的力量就是阴阳 。 阴阳用来说明生命变化形式的“生、长、收、藏”。推动了生命过程的“生、长、化、收、藏”,形成终而复始的运动,这正是五行理论的内容之一。这也充分表明了五行理论是用来解释和落实阴阳理论的。 第四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 。 第五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能力的源头。在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都是用“神明”来描述生命的生灭现象和能力 。阴阳正是这种生灭现象发生的原因,因此也就是用来理解生命现象的。 上述五个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对天地、生命的基本看法,被《黄帝内经》归结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1980年8月18日生五行学说

      公历出生时间:1980年 8月 18日 亥 22:00-22:59   农历出生时间:庚申年 七月 初八日 亥时   八字:庚申 甲申 癸亥 癸亥   五行:金金 木金 水水 水水   纳音:石榴木 泉中水 大海水 大海水   本命属猴,石榴木命。五行【金旺】【水旺】【缺火】【缺土】,日主天干为【水】   八字五行个数:3个金,1个木,4个水,0个火,0个土   四季用神参考:日主天干【水】生于【夏季】,必须有金相助,忌木多。

  • 五行学说的起源?

      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阴阳与五行之说,原来是两派,都是从观察自然现象而来。这种思想的萌芽,都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但发展起来以后,就变为唯心主义的思想。阴是云覆日,阳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日,阳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北和南,表和里,是一切对立和相反的事物。所以在自然,天为阳,地为阴。在人类,男为阳,女为阴。在性情,刚为阳,柔为阴。后来抽象化了,把阴阳看作是推动宇宙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因而便支配着一切的事物,也就神秘化了。阴阳之说起源甚早。《周易》是以阴阳解说社会现象的专书,不是一时一人之作,最后成书或在战国中期以后,尚难断定。   五行说的起源,没有确切的文献可征。在春秋前,可能已有一种极朴素的五元素说,就是以水火金木土为构成宇宙方物的五种基本元素。春秋时有人把水火金木土谷六种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缺少的财用,称为 “ 六府 ” 。如晋却缺说: “ 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 后来又有五行的名称。《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蔡墨的话说: “ 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日玄冥,土正曰后土。 ” 《尚书·洪范》托名箕子对武王的话解说五行: “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日木,四曰金,五日土,…… ” 。《荀子·非十二子》说子思、孟子是五行的创始者。阴阳五行的合流大约在邹衍稍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 “ 深观阴阳消息 ” 。《史记·封禅书》说, “ 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 ” 邹衍已是个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了。   邹衍的生平与著述   邹衍,亦作驺衍,齐国人,活动年代比孟子稍晚,由于文献缺略,邹衍的生平行事,只能从《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 平原 君列传》、《封禅书》,《吕氏春秋》,刘向《别录》等书的引述中去探寻。邹衍在齐国稷下住过,到过魏、赵、燕等国,受到各国诸侯的礼遇。特别在燕国,燕王为他筑碣石宫,以师礼待之。他曾在赵国批驳过公孙龙的 “ 白马非马 ” 论,使公孙龙被绌。因阴阳五行学说具有神秘因素,而关于邹衍的记载,也涂上了一些神话色彩,使人难于置信。如《后汉书·刘瑜传》 “ 邹衍匹夫,……有霜陨之异 ” 。李贤注说: “ 《淮南子》曰,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衍)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 ” 《列子·汤问》载, “ 邹子吹律。 ” 张湛注说: “ 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 ”   邹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著有 “ 十余万言 ” 。《汉书·艺文志》阴阳家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邹衍的学说   邹衍跟儒家的关系密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 “ 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 ” 这些是符合儒家宗旨的。《盐铁论·论儒》引御史的话说: “ 邹子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率以显名。 ” 这是说,他先是儒家,以后成为阴阳五行家的。他的五德终始说,也可能是由儒家思孟学派的五行说进一步演化而来。   邹衍的学说体系 “ 闳大不经 ” ,包括天论、地理学说和历史观。   邹衍的天论,是 “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 ” 的自然、历史的变化发展,一直往上推到天地没有产生以前的不可考究的混沌状态。他的天论在当时很著名,被称颂为 “ 谈天衍 ” 。   邹衍的地理学说,认为儒者所说的 “ 中国 ” ,不过是天下的八十分之一。中国,他名为 “ 赤县神州 ”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就是《禹贡》中所说的九州。......余下全文>>

  • 鸣。在五行属性中按字形理解会是什么属性?

      鸣在五行中是属水的,含义是:清雅伶俐,秀气温和,中年吉祥,晚年隆昌,福禄之字。

  • 五行学说能在农业上应用吗

      二十四气节就是应用在农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