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定义

  • 中医五行的介绍

      中医五行是汉族传统的五行学说在中医方面的运用。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 中医与五行

      你好;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吕氏春秋》的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为脾、肺、心、肝、肾,仅肾相应.   五行学说是朴素的系统论:   1 整体观念: 由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   2 认识各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联系方式和结构关系,才能把握系统的整体.   3 整体系统的存在不能脱离一定的周围环境及 动态平衡.   五行学说的整体观:   五行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五运)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篇》: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於五, 人亦应之.   《素问 天元纪大论》: 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的属性   1、木的特性:生发、条达.凡具有 (曲直) 生长、升发、条畅、舒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   属於木.   2、火的特性:(炎上) 炎热、向上.凡具有温热、 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火.   3、土的特性:(稼穑) 长养、化育.凡具有生化、养育、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土   4、金的特性:(从革) 清肃、敛降.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金   5、水的特性:(润下) 滋润、下行.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水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1 归类方法:   1)取象比类:日出东方,与木相似;   南方炎热,与火相似;   中原肥沃,与土相似;   日落於西,与金相似;   北方寒冷,与水相似.   2)推演络绎:肝属木,故胆, 筋,爪, 目均属木.   2 对事物的五行归类: 24页.   五行 五畜 五谷 五臭   木 鸡 麦 矂   火 羊 黍 焦   土 牛 稷 香   金 马 稻 腥   水 猪 豆 腐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1、五行的相生(母子关系)   相生:某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叫相生.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六微旨大论: 君火之右, 退行一步, 相火治之;   复行一步, 土气治之; 复行一步,   金气治之; 复行一步, 水气治之;   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 复行一步,   君火治之.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按此次序永恒运动, 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2、五行的相克(相胜关系)   相克:某事物对另一事物有制约、克服和抑制的作用叫相克.五行相克顺序是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能克土,而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滋养火,使火正常生化.   《宝命全形论》:   木得金而伐,火 得水而灭;   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   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 土胜水-五行相互克制的规律.   木   3、五行的制化   制:制约,克制 化:化生,变化   五行系统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叫做制化调节.   这种调节是双向的,保证了人体的协调平衡和自然的生态平衡.   根据五行学说,单从某一行,或仅认识某二行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全面研究事物包括的五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体现了从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想.   中医认为:凡具有相同五行结构的不同事物之间,会发生相通的联系.如《至真要大论》:五味入胃------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 入肾.   既不同行,又不同类的事物,也会发生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藏气法时论》: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   即:"邪气之客於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以胜相加:如风淫伤脾,火淫伤肺.   至其所生而愈: 如肝病可愈於夏,因木生火.   至其所不胜而甚: 如肝病可甚於秋,因金克木.   至其於所生而持: 如肝病可稳定於冬, 因水生木.   自得其位而起: 如肝病可渐愈於春, 因木气自旺.   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整体观的重要方面.   五行结构的动态平衡:   《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六节藏象论》:五运之始,如环无端.   《灵枢 营卫生成篇》: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营气篇》: 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循环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通法则.   《类经图翼》: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   亢则害, 承乃治.   五行的胜覆调节:   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调节作用,使人体恢复平衡,叫胜覆调节.   五行的生克,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太过或不及的情况,使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出现相乘,相侮的反常情况.   (四)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1 五行相乘:乘,凌也,即欺侮.   某行对所胜行的过度克制.   1)太过:如木气过盛--木乘土.   2)不及:如土气不足--土虚木乘.   相克:生理现象 相乘:病理现象   相乘:即相克太过.产生原因有:   1)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不足,则木乘土.   2)乘袭者亢极,不受其它制约,强袭应制之行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强力制土,使土气   受损.   2 五行相侮:侮,即欺凌.某行对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反侮)   相乘 相侮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太过:某行过强,反向克制原来克它的行.   如木反侮金.   2)不及:某行过弱,受所胜行的反克.   如土侮木.   《六节藏象论》: 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   薄之也.   《五运行大论》: 气有馀,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   胜,轻而侮之.   以火为例   乘所胜:火气太过,过分克金.   侮所不胜: 火气太过, 反过来侮克己之水.   所不胜乘之: 火气不及,则水来乘火.   己所胜轻而侮之:火气不及, 金要反过来侮火.   所生受病:火气不及,受火所生的土也要发生病变.   凡由太过,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为"胜气".   《至真要大论》: 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即胜气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   去,称为"复气".   《   五常政大论》:不恒其德, 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   德,指五行正常的功能属性. 五行中如出现太过而乘袭己所胜者,胜己者必来报复,使之平复.当太过之气恢复正常,所胜者与被胜者就会协调而同化.   《气交变大论》: 胜负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   其动而复之耳.   《五常政大论》: 微者复微, 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即报复的轻重,由过度克伐的大小而定.胜气重, 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这是五行运动的一条法则.气交变大论云: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胜复调节的意义是恢复平衡.   火气太过,过分克金,则金气偏衰不能制木,引起木气偏胜而加剧克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克水之力,於是水便旺盛,将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恢复正常.   火气不足,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起金气偏盛. 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无以制土,从而引发土气胜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量减弱,使不足的火气得以恢复.   五行包括两套自行调节机制,一为正常的相生相胜,一为反常的胜之与复.   3 五行母子相及:即连累   母病及子:   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 乾枯.结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   子病及母:   如火太旺,导致木不足;木 不足则生火无力,火势亦衰 .结果是子耗母太过,母子皆不   足.   1、相生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五行生克引起的病变   1、相生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2)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2、乘侮关系传变:   1)相乘传变––相克太过,如木亢乘土.   2)相侮传变––反克为害,如木火刑金.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 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 相克 = 制化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   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1) 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   (2)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   2)相侮:   (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用於疾病的诊断   1 指导四诊:   面青,喜酸,脉弦----肝病.   面赤,口苦,脉洪数----心火亢盛.   脾虚病人的面色青, 为木乘土.   心病病人的面色黑, 为水乘火.   2 推断病情   1)主色(五脏本色)胜客色(应时之色),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病为顺.   2) 色脉相符为顺,色脉不相符为逆.   (四)用於疾病的治疗   1 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的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补肝.   赤色,苦味的药入心,如朱砂色赤入心,镇心安神;黄连味苦入心,泻心火.   黄色,甜味的药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补脾气.   白色,辛味的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热.   黑色,咸味的药入肾,如生地色黑,滋养肾阴.   2 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3 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   (1)确定治则:   补母:如肝阴不足可补肾.   泻子:如肝火盛可泻心火.   (2) 确定治法:   如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通过健脾来补肺气   金水相生--补肺(或肾)阴以滋肾阴(或肺).   2)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   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   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参考资料:[

  • 五行对中医影响

      听说古时候的中医可以通过八字断病,其实现在也可以

  • 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行感想怎么写

      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在中国传统科学中是既有理论又有技术的典型代表,它既治病又保健的奇特医疗效果为世人所瞩目。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立下了丰功伟绩。但是,由于中医理论的建立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易经》、“道”学中的“气”、 “阴阳”等概念深深影响着它,如前所述,中医理论的一些论述至今仍令国人难以理解。当然更不用说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了。中医“术”的个人经验传承、运动观指导思想和中医对人体解剖知识的缺乏,增添了中医先驱在理论建立中的困难,玄想和猜测也多见于中医理论。这无疑影响了人们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研究中医理论,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将中医纳入现代科学文明,是消解这一认识障碍的重要保证。   中医的发展,除中医科学性的现代论证之外,深层次还存在中西医从业人员生存竞争问题。中医科学性认识问题不解决,对方会利用中医“不科学”进行打压。这样,即使中医疗效再好,病员也会在 “不科学”的反对声中逐渐萎缩。没有病员,何谈发展?何谈走向世界?生存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谁也无法违抗。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现代科学意识,在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多向病员解释中医治病的现代科学依据,将能使中医被现代更多的人所接受。西方人相信科学,中医的科学性解决了,中医在国外的生存基础也就坚实了。一有科学,二有疗效,生存竞争中的反对者也就无能为力了。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是中医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   在中医医疗理论中,思维的能动性受到了特别的青睐。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将力图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沿研究成果,包括自然观、科学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思维科学及系统论等等,充分论证思维的物质性。思维作为一种场物质除可在体内作为神经电流传播之外,还可以在空间直接传播。它既为气功医疗铺就科学大道,也为骗子和封建迷信愚弄百姓,骗取钱财设置不可逾越的障碍。思维物质本质的揭示,将为人类生产力的再次解放铺平道路。   人们常说东方人习惯于宏观整体思维方式,西方人习惯于微观实证思维方式。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表明,在科学的进步中,西方人的“务实”比东方人的“务虚”有更多的优越性。当然也有人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是比西方人落后,而是与科学发展的时代不配套,中国人的宏观整体性思维方式,很可能在21世纪的科学发展中有大的作为。   其实,“务实”也好,“务虚”也好,“作为”也好,“无为”也好,它们在过去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历史,历史自有公论。我们的眼光应放在时代的进步上。21世纪是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融合的时代。用惯了微观实证和还原论思维方法的西方人,今天主动提出21世纪科学的发展需要向东方人的宏观整体系统思维方式回归,那么用惯了宏观整体系统思维方式的中国人,当然也应在微观实证及还原论思维方式上补补课,充分了解西方的物质结构学说,人体结构学说,将微观实证与宏观整体思维方式整合起来。21世纪的科学将会是两种思维方式交汇结出的丰硕成果。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将以自己的丰硕成果,实践这一预言。如果把阴阳与五行的结合,看作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成熟的第一个里程碑,那么,西方结构观和东方运动观的结合以及东方宏观整体思维方式和西方微观实证思维方式的融合,将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成熟的第二个里程碑。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将是这一里程碑下的奠基石。   总之,西方科学在近代的迅猛发展,不能表明在未来仍能独领风骚。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研究中,我们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妄自尊大,应理性地审视自我,学习西方之长,克服东方之短;摒弃西方之短,弘扬东方之长,在东西方文化合流中占领新的科学桥头堡。建立新中医学或系统医学,让中医走向世界,是我们从事本研究的根本目的。诚然,它对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必须深入研究中医自身的理论基础。中医有数千年的发展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经验也极为丰富。深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医临床经验,是研究中医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应是必读之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完全弄懂弄通了中医理论的实质,才有可能去寻求其与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西医的联系与区别。其二,必须深入研究并掌握人体自身的解剖学结构和现代生理学,从现代生理学和现代医学的视角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救治的基本原理,将其与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相同和差异,从本质上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其三,要十分关注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前沿研究成果,了解研究先驱们的成功与失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保证自己的研究不走弯路,取得比前人更大更好的成果。其四,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中一定要将研究所得的结论和预言到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去加以验证,切不可空中楼阁,夸夸其谈。其五,研究队伍,中西医从医人员和研究人员的结合是基础,但应注意吸收自然科学工作者,尤其是理论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参与。他们的加盟将会大大扩展研究视角和思路,弥补业内人员所受的专业知识的局限和禁锢。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必须切实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为西用,中西合璧,广纳百川,众采百家之长。

  • 中医中的五行是什么意思?

      五行是指 木   水 火   金 土   相生相克 我是学中医的 你如果想进一步理解,   可以看《中医基础理论》来学习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地裂缝的定义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地裂缝的形成是指强烈地震时因地下断层错动使岩层发生位移或错动,并在地面上形成断裂,其走向和地下断裂带一致,规模大,常呈带状分布。; ground fissures; ground fracture;

  • 诗的定义

    诗是诗人对现实观念或世俗理念的不认同而感发的愤怒和不满。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最高体现。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着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称。 现实主义诗学认为: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歌唱。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诗人对美的追求,趋向于形式的自主创造。形式的自主品质,意味着诗人有批判社会现实、开拓美的世界的自主权力。在极端的形式主义诗学看来,诗只是一种语言工艺。心理分析主义诗学认为:做诗犹如做梦,诗就是诗人的“白日梦”。常人做梦,是人的本能情慾等在社会道德和人的理性意识压抑下得不到满足,转移到梦中去发洩。诗人做诗,是把他在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本能情慾等,转移到幻想的世界中去加以宣洩。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诗有一个可供审美欣赏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是诗把本能情慾加以美化的伪装(在这个意义上,“爱情诗是男人炫耀他的豔遇”的说法,就不纯粹是调侃)。同时,将情慾转移到艺术世界,也是对本能情慾的昇华。而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做诗与做梦都是不用逻辑思维而用形象思维的精神活动。各种流派关于诗的定义,各有侧重,各有其偏激和深刻之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是何其芳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这应该说是那个时代流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的定义,并且包含着何其芳对诗的形式美、格律美的强调。八十年代初,吕进提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关于诗的定义:“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这个定义既有别于何其芳式的诗歌定义,也有别于新崛起的先锋派的诗歌定义。如果抛开一切主义和流派,在纯技术层面上,只用一句话,给诗下一个最简洁的定义,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诗是艺术,诗是语言艺术,诗是抒写情思的艺术,诗也不妨是惟美的艺术,诗是借助意象表现的,诗的语言是具有乐感的。乐感即音乐性,包括节奏、韵律等,这是诗歌语言区别于散文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 中医五行如何对照人体器官健康的

      五行属性归类表   ————————————————————┬———┬————————————————————   自 然 界 │ 五 │ 人 体   ——┬——┬——┬——┬——┬——┬——┤ ├——┬——┬——┬——┬——┬——┬——   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 行 │五脏│六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   ——┼——┼——┼——┼——┼——┼——┼———┼——┼——┼——┼——┼——┼——┼——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   徵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 火 │心 │小肠│舌 │脉 │喜 │笑 │忧   ——┼——┼——┼——┼——┼——┼——┼———┼——┼——┼——┼——┼——┼——┼——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 金 │肺 │大肠│鼻 │皮毛│悲 │哭 │咳   ——┼——┼——┼——┼——┼——┼——┼———┼——┼——┼——┼——┼——┼——┼——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 水 │肾 │膀胱│耳 │骨 │恐 │呻 │栗   ——┴——┴——┴——┴——┴——┴——┴———┴——┴——┴——┴——┴——┴——┴——   五行的调节机制   1.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五行生克制化: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1)相生规律:相生即递相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生“我”者木,木能生火,则木为火之母;“我”生者土,火能生土,则土为火之子。余可类推。   (2)相克规律: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这种克制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木得金敛,则木不过散;水得火伏,则火不过炎;土得木疏,则土不过湿;金得火温,则金不过收;水得土渗,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用。   (3)制化规律: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称之为制化。   其规律是: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以相生言之,木能生火,是“母来顾子”之意,但是木之本身又受水之所生,这种“生我”、“我生”的关系是平衡的。如果只有“我生”而无“生我”,那么对木来说,会形成太过,宛如收入与支出不平衡一样。另一方面,水与火之间,又是相克的关系,所以相生之中,又寓有相克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相生,这样就保证了生克之间的动态平衡。   以相克言之,木能克土,金又能克木(我克、克我),而土与金之间,又是相生的关系,所以就形成了木克土、土生金、金又克木(子复母仇)。这说明五行相克不是绝对的,相克之中,必须寓有相生,才能维持平衡。换句话说,被克者本身有反制作用,所以当发生相克太过而产生贼害的时候,才能够保持正常的平衡协调关系。   2.五行的异常调节机制: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五行结构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为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   (1)子母相及:及,影响所及之意。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的相生现象。包括母及于子和子及于母两个方面。母及于子与相生次序一致,子及于母则与相生的次序相反。如木行,影响到火行,叫作母及于子;影响到水行,则叫作子及于母。   (2)相乘相侮:相乘相侮,实际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   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你提的问题太复杂了,包含的内容太多了,这里回答只是一部分,如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发消息给我吧。

  • 简要解说一下中医关于阴阳和五行学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是事物上的茅盾论。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等等。五行地之阴阳也,六淫天之阴阳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墙。复杂呀,讲二年也说不完。自己找点书睇下吧。

  • 中医中的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要背吗?

      这个不是让你背的,而是一遇到就要知道它属于五行的那个,有啥特性。跟其他的关系。靠背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