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禁忌什么

  • 春节有哪些礼仪及禁忌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再走亲访友。   拜家里长辈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 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   走亲戚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座谈等。   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感谢性的拜访   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 春节禁忌的文化内涵

      说话禁忌多、专拣好话说、出l门有讲究、初七不拜年

  • 布依族春节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布依族春节习俗。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在腊月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的制作。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饵块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传统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的到来精心的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的,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他们有自己饲养的猪,在新年到来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杀个年猪几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的事情。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   

  • 关于春节的故事

      关于春节的历史,缺少上古时期的文献,古时候没有办法直接证实春节的来历,导致春节的起源传说有诸多说法,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天腊)说”、源于“天皇氏定岁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   据考,春节在起源上,是上古时代古人根据天象、物候确定四季循环演变而来的。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天象、物候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   

  • 春节祝福语有哪些?

      1. 欢欢喜喜迎新年,万事如意平安年,扬眉吐气顺心年,梦想成真发财年,事业辉煌成功年,祝君岁岁有好年!   2. 一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扬扬,年年财源广进。2017年新年快乐!   3. 2017新年到来,请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将财神看守到底,将幸福紧握到底,将好运怀抱到底,将爱情进行到底!请严格遵守,直至革命胜利!   4. 春节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   5. 新年到,新春到,有成绩,别骄傲,失败过,别死掉,齐努力,开大炮,好运气,天上掉,同分享,大家乐。天天好运道,日日福星照。   6. 人在天涯,心在咫尺。关注关怀,从未停息。冬日寒冷,问候加温。阳光灿烂,祝福温馨。2017年遥祝朋友:身体康健,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幸福洋溢。   7. 鞭炮响,祝福唱;乐声起,到处逛;做新衣,心情棒;走大街,串小巷;朋友家,亲戚房;扯国事,拉家常;家团圆,子满堂;钟声响,新春旺!   8. 一张圆桌,满堂亲人围成圆。一道大餐,福禄寿财已上全。一杯美酒,喜乐甜蜜都斟满。一条祝福,千家万户已传遍:祝你2017年新年快乐,喜事连连!

  • 春节有哪些习俗,各有什么寓意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

  • 春节春节扫尘的获奖作文350字

      过年了,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大家欢度这蛇年的最后一天。   大年三十的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忙得不可开交,做饭的做饭,包饺子的包饺子,包春卷的包春卷,忙的不亦乐乎。爸爸和他的兄弟们喝茶、聊天,妈妈们则开始做年夜饭,在这一天,孩子们最开心,他们换上了新衣,穿上了新鞋,高高兴兴的去亲戚家拜年,拿红包。   傍晚,饭菜都准备好了,贪吃的我拿了两片牛肉,刚准备吃,就被妈妈发现了,大妈说:“你让他吃吧。”有了大妈的这句话,我吃到了这两片牛肉,味道真不错。现在,就等开饭了。   我们开饭了,吃着美味的年夜饭,回忆起2013的点点滴滴,展望2014的目标,我希望自己在2014年里,汲取2013年的优点,改善2013年的缺点。   在大年三十,人们要守岁,也就是守到12点,在接下来的5个小时里,妈妈和家里的其他亲人一起打麻将,爸爸在一旁“观战”,老人们则打开电视,收看央视春晚,我可没兴趣,就去玩电脑。“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爸爸说这鞭炮声意味着12点到了。我们大家一起下楼放鞭炮,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我不经想说:这热热闹闹的节日要是每天都有的话,那大家都会十分开心。   寒假中有趣的一件事450字   大年三十儿的晚上,万家灯火,万家欢乐。路上张灯结彩的,一盏盏霓虹灯更为把大街装扮得喜气洋洋。一家人团聚在一块儿收看春节联欢会,一起吃年夜饭。最有趣的是放烟火。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全市14个地点,结实住宅区去也放起了焰火。   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焰花,在地上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爆炸声。着这声音,这着色彩源源不断,是使整个鹿城区充满了欢乐,热闹的气氛。   瞧!“钻天候”拖着长长的尾巴;“小蜜蜂”“嗡嗡嗡”地打着转:“金龙”呼啸在游向天空;“闪光弹;亮得令人睁不眼睛……   看着这五颜六色的焰火,我的心头一阵痒痒。于是,我和姐姐、舅舅买了各式各样的焰火和鞭炮,准备在我家楼下燃放。只听“哧——”的一声舅舅用打火机点燃导火线,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我捂住耳朵,等待着焰火绽放的那一刹那。“嗖——”那百花争艳的“魔术弹”从筒中冲向天空,有五层楼高。那颜色可谓是无彩缤纷呀!红通通的,绿莹莹的,银晃晃的金灿灿。交织在一起,如百花盛开,这焰火冲向天空,飘洒下来,如同仙女散花,真是美极了!我高兴得只得拍手叫好,每个人脸上都粘满了笑容。   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门要焰火灿烂开放!

  • 华人在美国怎样过春节

      因为中国的春节日子在美国子不是假日,与一年中其它工作日一样。华人也就是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只是在华人聚集较多的城市有些团体活动。多半是表演舞龙舞狮,或一些中华文化活动,展示。这些地区也多半是大家知道的中国城China Town。 事实上在美国有许多城市都把华人商店聚集的地区称作中国China Town。所以美国有许多中国城。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等地都有。别的民族地区同样的就称哪个民族区。如小意大利区,哈瓦那区(古巴)等。

  • 春节与立春有何不同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 春节习俗:春节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风俗

      春节在中国传统一般指除夕到十五。那么春节大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有哪些?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大年正月初一习俗   大年初一还有许多禁忌,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准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不能动刀剪等锋利之物是怕伤到人,如有人受伤、流血,就是不祥;而不取井水是因为井中有井神,初一如取井水,会惹怒井神,带来灾害。   大年正月初二习俗   大年正月初二,这天是“女婿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正月初三习俗   大年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正月初四习俗   大年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大年正月初五习俗   大年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正月初六习俗   大年正月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正月初七习俗   大年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俗称“众人生”,也叫“人日节”、“人胜节”、“人庆节”等。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大年正月初八习俗   大年正月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大年正月初九习俗   大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这一天,人们一般都早早起床,要挂上灯笼,称为“点天公灯”,在厅里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座”。桌上摆上“三牲”(大猪头、大猪脚、鸡或鱼等)及其他食品、果品。   大年正月初十习俗   大年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大年正月十一习俗   大年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大年正月十二到十六习俗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大年正月十五习俗大年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到了元宵,闽南人的春节喜庆气氛又到了一个小高潮。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在晋江,元宵节最有特色的就是赏花灯和吃元宵圆。元宵圆也叫做汤圆,关于它的传说和典故非常多,但都是取其团团圆圆和吉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