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信仰禁忌

  • 壮族多信仰什么教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 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布洛陀经诗》是摩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红水河流域和云南文山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  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此外,壮族民间经常见得信仰还有:  ①花婆神。据说是布洛陀的妻子,有壮族地区则认为是布洛陀的母亲。专管生育儿女的女神,又称“花王圣母”。壮族认为儿女是花婆庭院里的花朵,枯荣全凭花婆主宰。婴儿出生,即在床头铺上纸花,逢年过节由母亲领孩子另祭花婆。孩子有病,也要祭请花婆保佑。 在南壮族地区的壮族,人们更崇拜花婆神。  ②土地公。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因此,村村设......余下全文>>

  • 信仰基督教有什么禁忌

      一定要遵守天主十诫、七罪宗。   十诫     一、钦崇一天主在万有之上     罪包括:不全心信赖,依靠上主。求神拜佛,占卜,看相,看掌,信星座,风水,通胜,紫薇斗数,铁板神算,纸牌占卜,蝶仙,通灵等等。     二、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罪包括:乱呼天主和耶稣的圣名。发假誓,许愿不还,说禒对天主,指责天主或藐视天主的话。     三、守瞻礼日     罪包括:没有在主日及法定节日(如圣诞节)参与全弥撒,在弥撒中迟到早退。主日可以休息,却坚持做工。没有最少每年办一次告解,没有在复活节领圣体。没有守教会定的大,小斋期。没有助教会的经费。没有每日祈祷,忽视圣经默想。     四、孝敬父母     罪包括:儿女对父母不负责。父母对子女没尽责,不养活,不管教子女,在子女面前立坏表样。没有让子女洗礼及不培养他们的信德。长上对下属的照顾不周。属下对长上不尽忠守责。主人刻扣或迟出工人的薪金。     五、毋杀人     罪包括:杀害或损伤别人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或帮助他人做这些事。堕胎,教人堕胎。喝醉酒,吸毒,贩毒。忿怒,嫉妒,说人坏话。没有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六、毋行邪淫   七、毋偷盗   八、毋妄证   九、毋愿他人妻   十、毋贪他人财物     七罪宗   骄傲、悭吝、迷色、嫉妒、愤怒、贪饕、懒惰

  • 壮族禁忌为什么不能坐门槛中间

      不能坐门槛中间,并不是壮族独有的,汉族其他民族都一样,古代的门都很矮,出门要低头的,而你坐在门槛上起来就会碰到头,就会受伤。从易经思维上,就是神道设教,老百姓你去给他说不能怎么样,他多半是不听的,而利用鬼神的禁忌,老百姓就自然遵守了。

  • 壮族节日食品有哪些

    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过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要把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餈粑。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 壮族人认为,没有鸡不算过年。年初一喝糯米甜酒、吃汤圆(一种不带馅的元宵,煮时水里放糖),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餈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 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壮族的粽子分为包米粽(用浸泡后的糯米包紮)和包糕粽(经浸好的糯米水磨成浆和过滤成“糕”后再包紮。“包菜”也称“包生饭”,是三月三、四月八(牛魂节)许多壮族地区人们爱吃的节日食品。其方法新鲜别致,即用“包生菜”的宽嫩叶包上一小口饭,放入口中嚼吃。颇有独特风味。 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以及小孩满月、周岁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饮。一般要有扣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块、猪肝、白斩鸡、烤乳猪、豆腐圆、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笋片、鱼生等8或10道菜。实行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并且按规矩,即便是吃奶的婴儿,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长代为收存,用干净的阔叶片包好带回家,意为平等相待。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后其他人才能下筷。壮族丧葬酒席多为素菜,只有出殡以后才能吃荤。

  • 壮族的饮食 壮族有哪些美食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俗称五色饭,又称“乌饭”、青精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壮族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 他们选好优质糯米,采来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草,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美好。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返青,人们用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团,粘附在竹枝上,插于祖宗神龛,又从田中取回一蔸生长旺盛的禾苗,以南瓜叶包根,放在碗里,一并祭祀祖宗,祈求祖宗保佑五谷丰登。

  • 壮族男人,有人了解吗

      壮族传统婚嫁习俗,从覃季苦于找人说亲、娶媳妇到发展为16大项过程。经历了六百年的历史,每一次仪式都与劳动生活中有着密切的,,是壮族通过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产物,每一次习俗的产生,虽然都没有文字记载,都是约定俗成的发展过程,但深受广大众的喜爱,形成了形成了较为完整、较系统的传统习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习俗的陆续出现和增加其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     明太祖洪武年间以前的幼年期     “血绿婚”是人类最原始最古老的婚姻形式,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壮族远古社会确实经过“血绿婚”时代,与之有关的壮族神话传说有密切的,经历了“分宗开亲”、“分宗分姓”“祖宗分家”以后,壮族社会由原先居于岩洞中各自孤立的原始血缘,或单一的个别氏族体开始向氏族部落联合共同体发展,而形成了区域性的社会组织,即部落联盟,再发展下去就是唐宋以后的“羁縻州峒”,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同一姓氏的男女之间缔结婚姻,与原先兄妹结缘的氏族内婚有根本的区别。龙王村壮族婚嫁习俗僦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国为龙王村始祖覃季在洪太祖年间,追随逃将军南下平蛮后,到该地安家落户,其子在成婚时,为昭示同伴,便丰厚礼品请媒人说亲,迎来了第一个儿媳。     二、洪武年间至明末清初的发展时间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到了清初时期龙王村的人口也大量地增加,但龙王村与其他壮族部落一样,处于落后的奴隶酋长制的社会,特别是刚刚进入封建社会,又给土司统治了一千多年,因为以来遭受自然灾害和恶势力的。便壮族并没有甘心屈服,他们满怀着理想的希望,在劳动中创造了许多与天斗与神争的民族英雄的故事,于是出现了壮欢、壮师。人们便利用圩唱欢的形式表达爱情,以择偶,便由于处二封建社会,人们虽然有恋爱,婚姻不能。青年男女通过对、恋爱定情后,经分别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一般是先是男方父母了解女方本人及家庭情况,觉得满意后,便托人去女方说亲,于是便生产了中介人------媒人。媒人在壮族地区的婚姻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她不但传递着双方父母的心愿,而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合命”和“封门定亲”所有婚姻的前期的仪式都用媒人来牵线搭桥。故洪武年间至明末清初的年漫长的间的艰难发展是龙王壮族婚姻的习俗的雏形发展期。     三、清道光年清同治年的低潮时期。     这个时期的壮族地区匪患严重。人们白天到田间里劳动,晚上则到山洞里居住。龙王村龙王村便到司烟山的一

  • 壮族过节的时候要干什么 20分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恭布。人口1700余万(2005年)。

  • 谁了解壮族历史和民俗风情呀?!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山水秀丽、四季如春、物产富饶,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仡佬等12个民族,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1997年末总人口4589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0%。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勇敢开拓,用自己非凡的智慧,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广西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如壮族的铜鼓、花山崖壁画早已闻名中外。各民族的民歌在全国也享有盛名。此外,包括织锦、刺绣、陶瓷、竹编和芒编在内的各色工艺品,具有民族特点的壮族干栏式建筑、侗族风雨桥、鼓楼等民族建筑,瑶、苗等民族的医药,以及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至于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有风味的打油茶等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节日活动,更是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广西少数民族一般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姑娘场喜戴银制饰物,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人民豪爽、纯朴、热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会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人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唱歌、跳舞,热烈的气氛会令游人深深陶醉其中。   广西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他们纯朴的民族习俗,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俗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不可不看的四绝。   壮族的歌--壮族人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所以广西又被称为"歌的海洋"。青年男女恋爱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丧葬唱哭丧歌,还有互相盘考比赛智力的歌,宴请宾客唱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求雨唱祈祷歌,教养儿童唱儿歌和童谣。每到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会集到特定的场所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亦称"歌节"。   瑶族的舞--广西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一支保持了瑶族古老文化及习俗的瑶族同胞。他们的歌舞民族色彩极为浓厚,其旋律、歌词、服装、舞姿、形象与道具均独立构成。18种舞蹈尤以长鼓舞、捉龟舞、黄泥鼓舞、盘古兵舞、八仙舞、胡碟舞等最为盛行。每年在中国农历十月十六日、七月初七、六月初六

  • 壮族的风俗习惯100字

      壮族是土著民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壮族先民在历史上曾有西瓯、骆越、乌浒、俚、僚、俍、僮等不同称谓,后来才统一称为壮。至于民间部分壮族口碑传说其先祖来自山东、江西、福建等省,均无史籍佐证。全县19个乡镇均有壮族分布,除隆福、三只羊、九渡等乡外,其余乡镇的壮族人口都在1万人以上。壮族虽然与汉族来往较早,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部分文化习俗已被同化,但在经济、语言、风俗、宗教信仰,以至心理素质等方面还保留一定特点。   本县境内的壮族,大多聚族而居,一族一村一寨,少则十几户,多达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其住房分全楼式干栏、半楼式干栏及地居式建筑3种。全楼式干栏多见于山地民房,主要构件为木料,分下层、中层、阁楼3部分,下层用作牛栏羊圈猪舍,中层住人,一般为三开间,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卧室或客房。半楼式为石山地区建筑式样,与全楼式干栏不同点为后半部砌成坪台;地居式建筑多见于平地,其结构为砖瓦顶、泥瓦顶2种,也有木料骨架,一般为三开式,厨房、猪舍建于后,用天井隔开。新中国成立前,壮族居民以有无瓦房区分贫富,财主多住瓦房,多数农户住茅草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居民已建起洋房。   日常礼仪 壮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讲究文明礼貌,龙其注重各种礼节。在壮族地区,家庭成员之间,尊老爱幼,互相体贴;亲朋交往,以礼为先,情义至上;接待客人,热情洋溢,彬彬有礼,路人相见,不分熟陌,概能礼尚往来,壮族社会的不同关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俗成不同的“礼数”。   家族礼教:壮族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以辈份为依据,以尊老爱幼为准则,决定人们在冖遇中的层次关系。辈份越高,年龄越大的老人,越受敬重。其居家外出,衣食住行备受优遇待。每逢家宴,必被敬献猪肝、猪肾、猪肚、鸡肝、鸡脯、鸡股肉之类的美食。外出作客,必居高座,并享以餐中最精佳食。族中有事不能决断,定要秉告老人,乞其裁决。这样的老者,由于经历世事多,经验丰富,又德高望重,一决必断,故族人奉之为精神支柱和族中骄傲。一但其患病在身,则家人必团团守护,亲友不招自至,备礼问安。若其辞世升仙,则要全族举哀。方园数十里内,不论亲戚好友,还有非亲非故的,都会不约而同携带香仪前来吊念。违此例者,不免被子孙世人鄙视唾骂,斥为非礼“木人”,不齿于世。   在壮族礼仪中,小孩仅次于老人。小孩从降生之时起,就享受名目繁多的礼仪。问世时,

  • 信仰什么,生命便走向什么

      1、修行真正的进步,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越来越遵循困果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 “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2、吸引定律:你生命的一切都是被你的内在吸引而来的!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3、深信定律:你信仰什么,生命就走向什么!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4、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