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西药配伍禁忌

  • 西药配伍禁忌有哪些?

      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3.氟氯西林勿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及脂肪乳配伍。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也应注意。 4.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防止发生严重的肾损害。青霉素类中的美西林也不可与其配伍。 5.头孢西丁钠与多数头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疗效减弱。与氨曲南配伍,在体内外均起拮抗作用,与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在药效方面不起相互干扰作用。 6.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与具有耳毒性(如红霉素等)和肾毒性(如强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右旋糖苷类、藻酸钠等)的药物配伍,也不宜与肌肉松弛药或具有此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配伍,防止毒性加强。本类药物之间也不可相互配伍。 7.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两者联合应用,可致茶碱血浓度的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联合应用时应进行监测茶碱的血浓度,以防意外。此外,本类药物对酸不稳定,因此,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维生素C注射液(含抗坏血酸钠1g)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使pH升高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乳糖酸盐,则有助稳定。另外,β-内酰胺类药物与本类药物配伍,可发生降效作用;与口服避孕药合用,也可使之降效(因本类药物可阻挠性激素类的肠肝循环)。克拉霉素可使地高辛、茶碱、口服抗凝血药、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三唑仑均显示更强的作用,对卡马西平、环胞霉素、己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也可有类似的阻滞代谢而使作用加强。本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配伍,一般认为可发生降效作用。此外,氟喹诺酮类也可抑制茶碱的代谢。 8.去甲万古霉素与许多药物可产生沉淀反应,因此含本品的输液中不得添加其他药物。克林霉素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中,以免发生配伍禁忌;此外,本类药物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磷霉素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 9.抑制肠道菌群的药物可抑制柳氮磺吡啶在肠道中的分解,从而影响5-氨基水杨酸的游离,有降效的可能,尤以各种广谱抗菌药物为甚。 10.呋喃妥因与萘啶酸有拮抗作用,不宜合用。呋喃唑酮有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可抑制苯丙胺等药物的代谢而导致血压升高;使用本品期间,食用含多量酪胺的食物,也可有类似反应。 1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物、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利福平(RNA合成抑制药)、氯霉素(蛋白质合成抑制药)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使萘啶酸和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失,使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的作用部分抵消。 12.克林霉素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也不宜组成复杂的输液。 13.四环素类避免与抗酸药、钙盐、铁盐及其他含重金属离子的药物配伍,以防发生络合反应,阻滞四环素类的吸收。牛奶也有类似的作用。 14.磺胺类不宜与含对氨苯甲酰基的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以免降效。 15.多粘菌素B与其他有肾毒性或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药物不可配伍,以防意外。 16.对氨基水杨酸钠忌与水杨酸类同服,以免胃肠道反应加重及导致胃溃疡。此外,本品可干扰利福平的吸收,同时应用应间隔6-8小时。 17.酮康唑和异曲康唑的吸收和胃液的分泌密切相关,因此不宜与抗酸药、抗胆碱药 18.多沙普仑禁与碱性药合用;慎与拟交感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用。 19.吗啡禁与氯丙嗪注射液合用。哌替啶不宜与异丙嗪多次合用,以免发生呼吸抑制;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用可引起兴奋、高热、出汗、神志不清。芬太尼也有此反应。 20.阿司匹林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能是胃肠道出血加剧,应禁止配伍;与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使后者的浓度明显降低,也不宜合用;与碱性药配伍,可促进本品的排泄而降低疗效,不宜合用。 21.抗抑郁药不宜与MAOI合用。因二者作用相似,均有抗抑郁作用,合用时必须减量应用。另外,也不宜与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合用。抗抑郁药可增强拟肾上腺素药的升压作用。 22.曲马朵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因二者作用相悖,相互抵消。 23.左旋多巴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麻黄碱、利血平及拟肾上腺素药合用。卡比多巴不宜和金刚烷胺、苯扎托品、丙环定及苯海索合用。 24.溴隐亭忌与降压药、吩噻嗪类或H2受体阻滞剂合用。 25.卡马西平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合用时,可加速卡马西平的代谢,使其浓度降低;而烟酰胺、抗抑郁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异烟肼、西咪替丁等药均可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升高,使之易出现毒性反应。此外,抗躁狂药锂盐、抗精神病药硫利达嗪与卡马西平合用时,易致本品出现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卡马西平也可减弱抗凝血药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与口服避孕药合用时,可发生阴道大出血及避孕失败。故合用时应特别注意。 26.丙戊酸钠可抑制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氯硝西泮的代谢,易使其中毒,故在合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27.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因此可使双香豆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睾丸酮、雌激素、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氯丙嗪、氯霉素、多西环素、灰黄霉素、地高辛、洋地黄毒甙及苯妥英钠等药合用时代谢加速疗效降低;也可使在体内活化的药物作用增加,如环磷酰胺等。其他的肝药酶诱导剂(如:别嘌呤醇、乙胺碘呋酮、氯霉素、氯丙嗪、西咪替丁、环丙沙星、右丙氧芬、地尔硫卓、乙醇(急性中毒时)、红霉素、丙米嗪、异烟肼、酮康唑、美托洛尔、甲硝唑、咪康唑、去甲替林、口服避孕药、羟保泰松、奋乃静、保泰松、伯氨喹、普萘洛尔、奎尼丁、丙戊酸钠、磺吡酮、磺胺药、硫利达嗪、甲氧苄啶、维拉帕米等)也有此反应。而肝药酶抑制剂(如:巴比妥类(苯巴比妥为最)、卡马西平、乙醇(慢性酒精中毒者)、氨鲁米特、灰黄霉素、氨甲丙酯、苯妥英、格鲁米特、利福平、磺吡酮(某些情况下起酶抑作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恰好相反。 28.普萘洛尔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否则,作用减弱。 29.噻吗洛尔滴眼时可被吸收而产生全身作用,故不宜与其他β受体阻滞剂合用。 30.维拉帕米不宜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否则,会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停搏。 31.在应用强心甙期间,忌用钙注射液、肾上腺素、麻黄碱及其类似药物。因这些药物可增加其毒性。此外,利血平可增加其对心脏的毒性,也应警惕。由于这类药物脂溶性高,主要在肝脏代谢,故在和肝酶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32.像去甲肾上腺素这类以强碱弱酸盐形式应用的药物,避免和碱性药物配伍,否则,会产生沉淀。 33.乙酰半胱氨酸能增加金制剂的排泄;减弱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类的抗菌活性,故不宜合用。必要时可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 34.可待因类中枢镇痛药与中枢抑制药合用,可产生相加作用。 35.右美沙芬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致高烧、昏迷,甚至死亡。 36.麻黄碱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引起血压过高。 37.酮替芬与口服降糖药合用,少数患者可见血小板减少,故二者不宜合用。 38.西咪替丁不宜与抗酸剂、甲氧氯普胺合用,如必须合用,应间隔1小时。此外,也不宜与茶碱、苯二氮卓类安定药、地高辛、奎尼丁、咖啡因、华法林类抗凝药、卡托普利及氨基糖苷类药物配伍。 39.酶类助消化药不宜与抗酸剂合用,否则,使其活性降低。 40.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必利)不宜与抗胆碱药合用,作用相互抵消。 41.思密达可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如必须合用时,应在服用本品前1小时服用其他药物。 42.铁剂不宜与含钙、磷酸盐类、鞣酸的药物及抗酸剂和浓茶合用,否则,可形成沉淀,影响其吸收;与四环素类合用,可相互影; 来自网络 希望能帮助到你

  • 中药的配伍禁忌

      这可以写成一篇论文太多了,大的方面讲有:1.配伍禁忌2.病症禁忌3.特殊人群禁忌(老、弱、孕、产等)4.服药禁忌5.有毒药品禁忌。

  • 中药配伍与禁忌

      中药配伍有很多禁忌,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通俗易懂的中药配伍禁忌歌吧。   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   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   四气歌   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   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彰,   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   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纲。   五味歌   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疗作用不同焉,   辛行气血主发散,甘和补中急能缓,   苦燥降泄能坚阴,咸能润下且软坚,   酸能固涩又收敛,淡渗利水要记全。   中药七情歌   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   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   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   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   中药七情歌   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   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   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   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   妊娠服药禁忌歌   斑蝥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六陈歌   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   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 脸上长了很多豆豆又红又有点痛,去一个老中医那里看说是痤疮。因为我对西药甲肖磋过敏,所以就开了中药。

      病情分析:你好,痤疮、粉刺,是由於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皮肤病。体内的荷尔蒙会刺激毛发生长,促进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毛发和皮脂腺因此堆积许多物质,使油脂和细菌附著,引发皮肤红肿的反应。指导意见:建议口服维生素C,息斯敏,赛庚啶,甲清咪呱,甲硝唑,外涂水氯叮治疗,平时用硫磺药皂清洗患部,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中药和西药有什么区别

      中药和西药概念,各是一类药物本质的高度概括,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只有明确其内涵范畴,才便于深入研究和扩展。中药和西药,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概念,因此,在确定它们的内涵包括划分原则和标准时,均不能离开各自的医药学理论体系、然而目前,对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认识,却极混乱,实有必要加以分析,并给予科学的划分。故作尝试性探讨。一、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混乱情况分析 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药。而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已非如此简单,理解各异,实极混乱,试归纳如下。1.按地域来源或产地划分。即外国制造和主产的药物为西药,中国特指的传统药物称中药。这在现代医药学刚传入我国的初期,似可理解。但现在,由于我国药学研究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不仅能制造生产外国最先研制的药物,亦研制了很多为我国首创的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蔊菜素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这些药物,事实上是西药,而不是中药。故此种划分,显然不合适。2.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因为很多现在所称的西药如黄连素、延胡索乙素、地高辛、大量抗生素类药物等,均是天然产物(有的已能人工合成)。而亦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如中药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用。更在我国古代,早就用雄黄(硫化砷 AsS)炼制(氧化)而得中药砒石,即三氧化二砷(As2 O3)可见砒石乃为人工合成的中药。3.按组成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 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有的将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或称中草药.这种标准亦不确切。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即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硇砂(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4.按剂型不同来划分。有的将现代制剂如针剂、片剂等称作西药,而将中国的传统制剂如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作中药。这在五十年代以前似可理解,而今,显然更不合适了。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等是中药,却是现代剂型的片剂。而西药的一些合剂是与中药汤剂无本质区别,更亦有丸、散、膏等剂型。5.按使用人员划分。即中医使用的药物为中药;西医使用的药物为西药。笼统讲,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细分析起来,亦不确切。如西医也使用甘草、大黄等,但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将它们称作西药;既使中医自服维生素丙,亦不能就此而称其为中药。更在临床有时可遇到这样情况:某中医开了一张中药处方,且方中药物为常用中药,而有的中医则认为其不是中医药处方,而是西医药处方。因为方中药物并未考虑中药基本内容——内涵,又违背中药使用规律,实属通称的中药西用。二、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 确定中药和西药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离开相应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概念的内涵——基本内容应适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并据此而使用。故先明确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才能确定药物概念的内涵。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药概念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 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状况(包括部位及其功能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采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状况的话 (因尚可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先辩别病证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病况),采用相应防治法则如八法的何种,确定基本方剂类型,最后选择合适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病治病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2)中药概念内涵 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即四气(寒热 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这些,有时又称中药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 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配伍组方时还要考虑到药物的七情、反畏、药对等关系。简言之,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中药。这是中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方称作中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中药(见后)。2.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国药概念内涵 (1)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 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用直观或解剖后所见(包括用各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的实体来表示机体的部位:以组织形态(有时称病理形态)、生理 功能、生化变化的相应指标和术语来表述机体的功能状态,并以此作为诊断的标准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依据;如果采用药物治疗的话(因尚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手术等),主要考虑影响机体病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而选用相应药物以达防病治病的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强调的是外因对机体功能指标的针对性而较少考虑机体内因的综合影响。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西医药学理论体系。 (2)西药概念内涵 西药应具备与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表示,如是液体还是固体,是酸性还是碱性 等,第二,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生理、 生化等的指标和术语来表示,如抑制细菌、 降低血压、升高血糖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考虑药物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变化,如沉淀、分解等,至于生物活性则考虑各个药物各自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把各种配合使用的药物作为一个功效整体。简言之,以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西药。此为西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 具备如上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才称作西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西药(见后)。三、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确定后,如下几个问题就易得到澄清。 1.中国的药并不就等于中药所谓中国的药,应包括中国生产的所有药物。更从医药学理论体系讲,不仅包括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尚包括其它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如蒙药、藏药、傣药、维族 药等以及民间药(有时可称作草药),因它们均为各自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药物,即具相应的特性、功效表示法及使用规律,故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称作中药。如果称它们为中药的活,只能说是泛指的中药,即中国的药,而不是特指的中药。至于草药,即尚不具备一定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药物基本内容,而在民间确实能用以防治一些疾病的药物。不论草药还是如上提到的中医药学理论 体系之外的药物乃至西药,当经过研究确定其中药基本内容后,再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就可称作中药。如草药穿心莲,民间用其治疗痢疾、发烧等,近年通过研究已总结归纳出它的中药基本内容如性味一苦寒,中药功效表示如清热解毒等,已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故已可称之为中药。 2.一个药可称作中药又可称作西药到底如何称呼,应看药物概念内涵的两方面(如上述)。为进一步说明问题,试再举例。如大黄,无疑是一味中药,因它具中药基本内容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但西医药学体系亦使用它,使用时并不考虑其中药基本内容,只考虑其西医药学术语表示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如味苦,少量使用 作为苦味健胃药;具致泻作用,用来治疗便秘等。故在此种情况下,只能称之为西药。 其它如氯化铵(硇砂)、甘草等,均可称作中药或西药。 3.从中药中所得到的有效成分或部位,到底算中药还是算西药? 到目前为止,一般来讲,还是称作西药为宜。如延胡索乙素,是得自中药元胡,且为其镇痛有效成分之一,但因其尚不具备中药基本内容,只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即考虑其具镇痛、镇静催眠作用,对慢性持续 性钝痛尤内脏痛效佳,主要用来治疗内脏钝痛、脑震荡后头痛及痛经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称作西药。其它如降压灵、黄连素、麻黄素等亦然。然而,现在不能称作中药,并不意味着永远绝对不能称作中药。只要将它们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的内涵即中药的基本内容,还是能成为中药的。即西药还是能中药化的。中草药的药理是与“四气五味”来调理人体“五脏六腑”之间之“阴阳平衡”,以固本培元为目的,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把病毒排出体外来达到治病的目的。什么叫“四气五味”?指药物的气与味,四气即温、热、寒、凉,五味即甘、酸、苦、辛、咸。根据中草药气味不同来决定药物之功效, 比喻甜味必和中, 芳香能止痛, 辣味能驱风, 味苦是清凉等。什么叫阴阳平衡? 简单来说就好比水与火, 水如太大必克火, 火如太大必烧干水。亦好比汽车的发动机一样, 要靠水箱之水来冷却才能正常运转, 如水箱没水肯定烧坏发动机,就是这个道理。西药属于化学性药物, 由化学份子组成, 它的治病机理是用药物产生化学反应来杀灭病菌或病毒, 与抗菌消炎为主。所以一般浅表性病菌病毒用西药治疗, 效果非常快速。很多漫性病用西药治疗效果不见明显, 原因很简单, 漫性病多由治疗不及时所造成, 久病人必虚, 体虚得不到滋养就会波及其它器官引起连锁反应。因为人体是由多个器官所组成, 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分工及作用。比喻心脏是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但是单靠心能泵血吗?不能。心要靠肺的供氧, 有肺气的充盈才有脉博的跳跃。所以话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是相辅相连的, 决一不可。任何一个器官有病变不及时治疗都会影响到其它器官, 西药治疗只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能医好慢性病吗?但凡事都有一分为二, 中医所讲叫辩证施治, 有些病用中西结合来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之疗效。举个例:好比一棵树已被虫食到七零八落, 首先要将虫杀死, 再漫漫淋水施肥才能使树从新生长。 如果单杀虫不淋水施肥可能亦生长不了, 单淋水施肥不杀虫也不行。因为树生长得再快都不够虫食, 所以要先杀虫, 就如西医的杀菌消炎, 淋水施肥就如中医的固本培元。在中国落后的年代我国中医药被先进的西方医疗所鄙视, 但近代有很多在外国居住的华侨得病, 先进的西方医疗已诊断为绝症, 回到祖国寻求中医药治疗能神奇般好转。去年在香港治疗非典就是一个实例, 开始用西药治疗反复发作, 后来还是靠广东的专家用中医药治疗, 得到世界卫生组识的认可。也引起国际上的关注, 在美国也投入大量的资金研究我国的中草药。我衷心希望中草药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加巨大的贡献。

  • 5%gs与5%碳酸氢钠有配伍禁忌吗

      (1)静脉应用的浓度范围为1.5%(等渗)至8.4%;(2)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中pH值、碳酸氢根浓度变化决定追加剂量;(3)短时期大量静脉输注可致严重碱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当用量超过每分钟10ml高渗溶液时,可导致高钠血症

  • 喝补肾中药的禁忌有哪些

      要注意药物冲突

  • 什么是配伍禁忌在临床应用中有什么实践价值

      配伍禁忌就是某种药物不能和另外一种或者几种药物同时配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某种佶抗作用,或者降低疗效,……等等不良反应。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呈现协调作用,共同对抗致病微生物。

  • 中药蜜麻黄与贝母涉及配伍禁忌十八反?

      蜜炙麻黄与贝母(川贝母、浙贝母)并无配伍禁忌,共同使用不会涉及“十八反”或“十九畏”。这两味配伍是想治疗肺热咳嗽吗?   麻黄宣肺平喘,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也就是由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如果是风寒外束,肺气不畅引起的咳嗽气喘的实证,建议用麻黄配伍杏仁、甘草;如果是咳嗽气喘,并且痰多清稀,可以和细辛、干姜、半夏同用。蜜炙麻黄的药性和生麻黄相比,比较温和,适用于老人、儿童、体虚的人群。   贝母能清肺热化痰,特别适于治疗久咳,燥痰,热痰的病症。搭配沙参、麦冬可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疗肺热肺燥咳嗽,配母配伍以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 三七花和覆盆子有配伍禁忌吗?

      这两种药没有配伍禁忌。